闵 睿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622)
CET翻译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效应分析
闵 睿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622)
CET考试在国内英语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效应更是不容忽视。CET考试题型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英语教学。本文介绍了反拨效应的理论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CET翻译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产生的反拨效应。
翻译测试;翻译教学;正面反拨效应;负面反拨效应
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并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Hughes(1989)认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partnership),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测试既为教学服务,也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Bachman 和 Palmer(1996)得出结论:“研究证明,反拨效应可能不仅影响个人,而且会影响教育体制,这就意味着语言测试需要研究这一方面的反拨效应。
反拨效应(backwash or washback effect)是指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和作用。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将这一概念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测试的反拨效应比预见的要复杂,其复杂性源于语言测试的复杂性和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二者间的不可分性(Alderson &Wall 1993)。
首先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进行比较全面、深入探讨的是Alderson & Wall。他们采用二分法从学生—教师、学习—教学两个角度和两个方面提出了15个反拨效应假设(Washback Hypothesis),勾勒出了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大致轮廓。
Hughes在前期反拨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参与(Participants)一过程(Process)一结果(Product)”反拨效应模式,用于探讨反拨效应的工作机理。这种三分法的“PPP”模式强调的是测试会影响参与者对其教学和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参与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从而影响学习结果。Bailey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指出“PPP”模式产生的相应影响包括了前反拨效应和后反拨效应。
Prodromou(1995)则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测试的反拨效应。他把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分为两种表现形式:显性(overt)反拨效应和隐性(covert)反拨效应。显性反拨效应指直接的、明显的应试教学或应试学习,如做全真试题、模拟试题。而隐性反拨效应是一种对教学的深层次、不易察觉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其结果就是,教材越来越像考题,教学越来越像考试。
1.教学翻译不等同于翻译教学。穆雷(1999)指出,在教学翻译中,翻译是外语教学的附庸、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如果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检测学生达到一定程度,那就是属于教学翻译的范畴。如果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专门开设翻译课,按照翻译教学的要求进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这才叫翻译教学。翻译教学的重心是传授翻译技巧和知识,培养的是翻译专业人才。目前主要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教学翻译是常见的外语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于课文的中英互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点,理解课文内容。在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混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误区。很多教师以为翻译课文即是讲授翻译,学生的翻译能力自然会提升,所以把重点放在教学翻译上,忽视了翻译教学。
2.由于混淆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上。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传统的CET翻译测试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少,主要以单个句子的部分翻译为主。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词组和语法就足以应付翻译题,不必进行翻译技巧和知识的培训,造成翻译教学渐渐演变成词汇和语法的大拼盘。从教学模式上看,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翻译的讲授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重点,以得到课文译文为终端效果。教师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始终扮演着被动接受的角色,机械地记忆着所谓的翻译正确答案。如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3.大学英语教师缺乏翻译教学的专业知识。高校翻译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近几年才慢慢完善起来的,与从事专业英语翻译教学的师资队伍相比,大学英语翻译师资队伍的建设基本上处于零起点。虽然专业英语的翻译师资队伍日趋完善,但大部分高校中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都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很少就翻译教学进行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很多大学英语有经验的教师早期主要从事文学和语言学方向的研究,加之大学英语普遍工作量大,学生人数众多,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再从事翻译教学的研究。缺乏具备一定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师资队伍会使翻译教学难以开展和维系。
1.重视翻译教学。翻译题型首次列入CET是在1995年, 06年题型改革之后,翻译题在CET测试中成为固定题型。从选考到必考正是肯定了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填空式翻译题型的推广,反而把教师和学生推向语法和词汇教学。2013年8月调整之后,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考试时长由原来的5分钟延长至30分钟,分值占总分的15%,与作文地位相当。此次题型的设定再次重申了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势必会引起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改善翻译教学的边缘地位。
2.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不同于填空式的CET翻译题,段落翻译测试不仅可以从微观上反应出学生对于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察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适用性。这就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学内容上,改变以往翻译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逐步增加翻译技能的培养,切实注重实践翻译能力的提高。从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翻译教学中去,教师只起着组织,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会随着CET翻译测试的推广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从而促进翻译教学的发展。
3.改变教师观念,推动新教材的开发。CET对翻译的重视必将引起各高校对大学英语翻译的关注,培养大学英语翻译教师势在必行。同时,翻译测试改革必然带动起一批大学英语教师对翻译教学的热情,促使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提升,改进教学。目前大学英语全国统编教材很多,但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材为数不多。现有的翻译教材多指向语法和词汇,少有谈及翻译理论和技巧的。CET段落翻译测试分值的大幅度增加必会掀起翻译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综上所述,CET翻译测试促进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然而,CET翻译测试也会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负面的反拨效应,如以段落押题背诵来应对CET翻译测试,不但未能解决翻译能力的问题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合理分析导致负面反拨效应的因素,提出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语言综合能力扎实的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良性发展。参考文献:
[1] А1drson,J.C. &Wa11, D..Does Washback Eхist[J]. Арр1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2]黄大勇,杨炳钧.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7):288-293.
[3]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9.
[4]刘智慧.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相关策略.社会科学家,2012:183-189.
[5]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Analysis of the backwash effect of CET translation test for university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Min Rui
(College of English,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116622,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CET examination in the English exam in the domestic university is self-evident, backwash effect on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is not to be ignored. Changes of CET exam question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wash exists in theory and the problems in university English translation effect teach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backwash effect of CET translation test of university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translation test; translation teaching;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 negative backwash effect
H315.9
A
1000-9795(2014)01-0373-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5
闵 睿(1980-),女,辽宁本溪人,教研室副主任,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