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教育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2014-04-17 09:35朱勤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三创竞赛思维

◎朱勤

一、“三创”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创造学发源于20世纪上半叶,美国是创造学研究最早的国家。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8年创建了一门边缘学科——创造学,1941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创造思维的专著 《思考的方法》,提出集体创造思考方法——头脑风暴法,至此,创造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世界强国经济发达的背后,意味着各国人才培养水平高低,它体现在教育理念的先进,对本国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何谓“三创”教育?既创新、创意、创业教育。对其培养并不是独立开设一门课程,而是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对“三创”意识的扶持和培养,当学生有创新、创意、创业萌芽之初时给予细心呵护,并为其创造良好环境,使之成长发芽,开花,结果。

二、教师及学校在“三创”教育中发挥功能及实施办法。

1.教师在“三创”教育中发挥功能及实施办法

(1)建立教师自己的创新团队,促进教师创新思维方式建立或习惯的养成。我们要突破教研室的限制,学校出资或想办法通过网络、综合教研活动、教研论坛等为那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共同研究方向的跨院系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这些老师固定时间聚集在一起,相互探讨教学经验。通过交叉领域的研究渗透,不仅活跃了大家的思维模式,而且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对教师个人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

(2)教师把激发创新思维潜能方法运用于教学环节。教师可采用良性暗示、幽默氛围、快乐心灵等激发创新思维潜能方法应用于教学环节中。

良性暗示的主要原则就是“多表扬,少批评”,即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新的设计灵感、设计方案时,我们要予以肯定和赞赏,以便在学生的内心建立起健康的自尊。否则的话,学生接受越来越多固有模式的束缚,就会极大阻碍他们创新思维开发。

幽默与创新思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个人为了激发出幽默,必然要摆脱理性思考和固有结论的束缚,一方面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幽默,另一方面,幽默也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去营造活跃的教学课堂气氛,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培养自己教学语言的幽默感,这些作为都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师把激发创新思维技术运用于教学环节中。教师可采用质疑思维、发散思维、横向思维、互动思维等创新思维技术方法运用于教学环节中。

质疑思维是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学习过程不单单是一个接受过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要把那些对前人的想法产生质疑,能够发现、否定前人不足之处的学生当做“另类”学生,轻视或否定他们,其实这正是创新思维的起步,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发散思维就是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所谓思维广度就是指当头脑在思考一个事物、观念和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多大范围内联想起别的事物、观念和问题,以及联想的数量有多少。如曲别针的无穷多用途,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与曲别针与有关的人类实践相联系,这时,这枚平常的曲别针,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神奇变幻的金箍棒。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标新立异思维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因为其中难免伴随着幼稚和犯错,如果我们采取粗暴否定的态度,就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尝试,限于故有框框,以致于创新思维逐渐封闭。

思维有纵、横向之分;纵向思维是从单一的概念出发,并沿着这个概念一直推进,直到找出最佳的方案和办法。但是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往往源于横向思维,即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它领域的事物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它广泛涉猎于多个领域,并将这些不相关领域的要素捏合在一起,以期获得对问题的不同创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美国以一种独特的印第安语言为基础,设计了不可破译的电报密码来传送机密情报,令德军大伤脑筋,迄今为止,这种密码仍是人类军事史上唯一尚未被破译的通讯密码。这就是发明者借助其他领域的知识而完成了自己的创造。因此教师在策划创意、创新竞赛中,要鼓励跨院系团队进行参赛,把各种领域的知识融汇交叉,产生独特性设想、开发出有新意的产品。

互动思维在一个创新团队中是相当重要的,当其中一个人的头脑活跃起来提出新想法时,就会对别人的头脑产生激发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上的桌椅围成讨论区,通过集体讨论、辩论的模式激发创新。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观念,会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集体讨论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互相影响、互相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再加上个人竞争意识的驱使,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新奇的见解和观念。

(4)教师制定创新教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这只能算是低层面的教学水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本能地去做一些有自己创意、创新的设计等,这是我们教师对已要求的高层面教学。这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课堂设计等方面去潜心研究创新案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以高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为例探讨存在的问题:理论和实际衔接不够紧密,转化为实际应用周期较长等;提出创新教学模式——对象教学,使教学形式更趋于直观、形象,缩短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时间周期,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设计、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第一,由教学对象涉及的知识点重新组织课程内容顺序。原课程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第二章:集成逻辑门电路;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第四章:集成触发器;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第六章:脉冲波形发生器与整形电路;第七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现课程章节的安排如下:除第一、二、七章按照常规教学方法外,第三、四、五、六章节结合教学对象—数字钟的内部结构引出,采用模块化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采用“数字钟”作为教学对象,其内部结构原理基本涵盖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重要章节内容,因此各个章节是从数字钟内部结构框图引出。在讲解过程中紧密结合“数字钟”这个对象,在“数字钟”里未涉及的理论作为延伸进一步讲解。例如,在讲解时序逻辑电路模块时,先引出数字钟里的CD4518芯片,把它作为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典型案例来讲解,从内部结构到工作原理,并由此延伸有关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异步二、十进制计数器等。再如,讲解本模块的秒、分、时计数时,又可以引出N进制计数器构成等知识内容。

2.学校在“三创”教育中发挥功能及实施办法

首先,在硬件上学校应投资建立一个创新成果展览室,把它作为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场所,通过入学新生的参观,让他们看到创新可以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智能型马桶,当清晨老人坐在马桶上用厕时即可以将血压、心跳、脉搏等参数记录下来。通过每件学生作品的介绍,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创新、创意激情。

其次,学校要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成立创新育成中心。该中心的目标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创新、创意互动平台,通过每年举办创新、创意竞赛来选拔优秀作品,扶持优秀作品研发使其产业化,完成实质性创业,条件成熟的话申请专利。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由创新育成中心组织创意、创新专题竞赛。首先学校每年举办一、二个创新、创意竞赛,由创新育成中心在此期间进行竞赛策划,如梦想起飞创意竞赛,专利加值竞赛等,由竞赛作为导向来推动相关专题制作。在此期间创新育成中心在全校开展创新、创意、创业的培训。

(2)组成跨院、系团队参赛,推动整合式实物专题制作。打破同一班级学生专题制作模式,改由跨院系学生组成专题制作团队进行参赛。例如为老年人设计一只多功能拐杖,它拥有照明、GPS定位、紧急呼救、通信联络等多种功能,这样把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的院系组成竞赛团队,如机械、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等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参与,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其次鼓励以解决企业问题、跨专业、跨领域专题为参赛主题。创新育成中心在竞赛过程中应给予参赛团队专题材料费等资金补助。

(3)申请创业基金,由创新育成中心辅助实质创业。通过参加校外的一系列国内外竞赛,如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从获奖团队中选拔出优胜团队,由此优胜团队才可以真正进驻到创新育成中心,并可向创新育成中心申请创业基金,同时引入相关产业界扶持,将研修成果产品化,最终完成实质性创业。

三、“三创”教育在教学领域中具体应用案例

我院在每年一度的“创新、创意”竞赛中,在众多参赛作品中,“多功能拐杖”脱颖而出,在参加一系列的创意比赛后屡获殊荣。如何将参赛作品变为产品这之间的路途还很遥远,单单只靠学生的能力是很难做到,依靠创新育成中心来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创业梦想,这使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现在成为了可能。首先,这一创作团队可向创新育成中心申请到一笔创业基金,来辅助他们继续完成产品的前期开发,并由育成中心引荐对产品有兴趣的企业加入共同参与产品开发,解决产品实际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最终完成产品设计,推向市场。

通过上述案例,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创新、创意到创业的成功转型,帮助我们把创新、创意、创业实现具体化。

一个国家能否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关键看这个民族是否有创新、创意、创业精神(即“三创”精神)。因此,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该着力于发展创新、创意、创业教育为主导,以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和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己任,促进整个国民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造力逐步提升。

[1]周耀烈,刘艳彬.创造性思维[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崔钟雷.好思想,好方法,好未来[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3]聂志华.赢在思维[M].新华出版社,2010.

[4]左学荣编著.创意大开窍[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陈慕泽,余俊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杨金土.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丛书:职业教育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三创竞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