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正平 徐 生 胡仁宝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航空航天、核电设备等产业,高端数控机床需求大增。然而代表多轴加工技术的多轴联动数控设备和产品工艺大部分来自于进口;同时,掌握数控多轴加工技术的数控高端人才匮乏,客观制约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我国很多中、高职院校的数控人才培养体系只能满足经济型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需要,从国际上看属于初、中级水平,其结果影响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探索高端数控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高端装备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水平近年得到不断提高。现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和办学基础,对“高端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创新体系进行探讨。
我校组建了以省内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管理者、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为主的高端装备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由专家型企业家担任委员会主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下设市场技术、教学培训、质量监控等部门。市场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和指导行业技术和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及时跟踪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动向和企业技术应用变化信息,分析和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争取企业资金、设备支持,指导专业技术服务工作和科研项目工作。教学培训部门主要负责根据人才需要变化情况,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指导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联系和开发订单培养企业,开发教学和培训资源,联系和指导企业培训工作。质量监控部门主要负责教学过程质量评估,组织教学资源内部评审,毕业生质量社会调查与与评估等工作。在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协调和指导下,经过充分调研,我们制定了《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人才岗位职业标准》,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调整的依据。
重点面向宁波市工程机械、高端模具制造、海洋装备、文具等产业群,与几十家具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结成宁波市 “高端装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中心”。“培养中心”以理事会形式,由企业专家担任理事长,设立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机构,承担为宁波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培育新型高端产业工人、提高传统产业工人素质和面向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双重任务。以人才培养与使用为纽带,以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为载体,校企双向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目前我校已经与宁海华宝塑胶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共建“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案例。
为服务宁波市机械产业的升级,企业与我校共同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工厂”。合作企业将高端设备放置在教学工厂,与学校的高端设备一起用以生产、培训与教学。同时由学校和宁海其他相关高端模具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委托学校实训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进行生产。
我们制定了《教学工厂工学结合工作管理制度》和《在校企业技术人员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明确教学工厂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职责和运作方式,对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提出具体考核指标和质量要求。项目研发过程需要解决的各种技术问题,成为学生专业工程实践和教师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来源;试制产品、批量加工产品和工具工装作为生产性实训的产品,以此减少实训、实习的消耗;产品、工装、生产图纸和技术资料作为相关课程教学的载体和内容,使相关专业教师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重点监测浙江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端模具、海洋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并密切关注传统机械基础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对高端装备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与学校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的意愿,跟踪高端装备技术专业高职层次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分布和变化情况、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素质要求。每年调查相关院校该专业毕业生当年签约率,把握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或接受程度。
在知名企业中开展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调研。发挥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在协调和组织方面的优势,依托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中建立的监测站,及时获取企业最前沿、最关键的新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对高端装备装调维修、销售、技术服务和编程与加工操作等岗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结构和要求的变化。按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在“分层递进”的能力培养过程中,继续深化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并推动分段轮岗式的顶岗实习。依托“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
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通过机械零件普通加工、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和教学工厂结合企业产品生产任务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机械加工领域的通用技能,熟悉企业生产管理,体验职业环境和岗位职责,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
在高端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和课程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接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教学内容与要求包含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技能训练要求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和标杆企业入职岗位以上等级的水平。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以论证环节为例,由质量监控组负责具体协调和指导,各小组共同参与。企业人员重点关注是否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是否根据企业生产流程或技术特点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是否实时引入了机械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否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等方面。
目前,高端装备技能人才培养仍然面临着设备价格昂贵、教学成本较高等困难,很多高职院校无法满足实践条件,即便具备满足高端数控人才培养设备,但数量不足。没有实践教学条件,再好的师资条件、再好的课程设计都将无法实施,满足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会落空。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培养规模与质量不仅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水平、实习实训条件、课程资源、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直接相关,还受当地的政策制度环境、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为我国由装备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高校研究课题:“转型升级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人才”的培养机制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SCG194)]
[1]郭睿智,张增凤,王磊,张海录.装备制造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0).
[2]魏莹,曹雪雷.全国职业教育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