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鹏 王 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探讨孝感市某中职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唐 鹏 王 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湖北孝感 432000)
目的:探讨孝感市某中职院校在改革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找出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方法:客观分析孝感市某中职院校在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学院在制定发展政策时对待问题的态度。结果:一些政策激励对几个主要问题虽有改善,但效果仍不明显。结论:仍然需要制定更科学、更符合市场的政策来推进学院的改革。
探讨;改革;问题;中等职业教育
1.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一定认识的教育,这也称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由纽曼提出。职业教育是要针对某一具体岗位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学生的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精髓所在。
2.职业教育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量高素质职业人才含初级、中级、高级各级技术人才参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之中去,我国《职业教育法》第12条规定了国家实施“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的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融合、协调发展的体系”。根据法律规定我国职业教育的宏观体系是包括职业教育学校和职业培训两种形式的,并同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融汇沟通协调发展的。在这个体系当中高等职业教育占主要地位,而中等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占辅助地位。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业教育微观体系主要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两种形式自身内部的结构体系、联系、补充、协调发展等。
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普通教育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体现在它是培养大量一线生产技术领域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种类,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受重视的程度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港澳台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也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社会经济的重要教育形式,同时也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除此之外,职业教育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和城乡劳动者、下岗失业者、在岗在职者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2008年由部长周济作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他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周济同时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已就业为导向,不断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要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保证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为前提的。教学质量是方向、基础、保证,巩固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所有职业教育甚至包括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大计和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找到合适工作,是否收到社会、企业的欢迎,是衡量整个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
1.招生人数大幅度减少
2007 年国家出台国家助学金政策,财政部和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规定,制定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平均资助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是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在这项政策的激励下,促进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人数,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则效果不明显,在经济特别发达的少数城市甚至出现了中职在校生远少于高中在校生的现象。
2.学生质量的下降
自1998年以来,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及人事制度改革,大部分成绩好、素质高的中学毕业生选择了高级中学或普通高校,而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觉得大多数都是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学生自身的成绩、素质较低无法升入高中的学生,导致了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到目前为止,中职招生几乎是中考“0”分也可以读的地步。由于生源质量的降低给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大部分中职生自我意识很强、自觉性较低,加上年龄又普遍偏小,根本无法认清自身,学习上不主动、毫无兴趣、攀比之心渐强、过于注重外表、语言不文明、思想道德较差,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友好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经常的旷课、打架、甚至在社会上偷盗、抢劫,也不能处理好与学校、老师的关系,抵触情绪严重、厌学情绪严重,种种现象极大的影响的中职学校的声誉,导致家长不能放心把学生交给学校,这种情况让中职学校处于在生源困境中恶性循环,既无法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又影响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招生竞争激烈
自我国招生实行并轨制度后,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就进入了生源争夺恶性竞争的时期,而且情况比较糟糕。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招到更多的生源每年在3月之后就由学校领导召开招生动员大会,要求专职招生人员和教师、其他工作人员,要发动一切资源,走家穿巷,逐户谈判、宣传学校的各种优惠政策,并且动用各种手段托关系找朋友能多招一个是一个,并不管学生的成绩和素质,有的招生责任区还做起了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目的无外乎就是要多招学生,否则就事关学校的生存。
4.传统思维对中职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思维模式中重知识而轻技能的观念也是很多家长不愿让子女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因素,也是阻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阻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维是国人选择教育形式的首要考虑,而职业技能只能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在现在全社会都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的影响下,使得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极为重视,而对职业教育则不那么重视。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一般都会考虑普通高中或高校,选择职业学校都是无奈之举。
5.人们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错误的认识
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广大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可观看法,在这种观念下多数人认为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远不及普通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我国在200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初中阶段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受到观念意识的影响,达不到真正的分流,实际分流比例低于4:1。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才会接受职业教育,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无奈之举。这种带有偏见的思维使得人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性格、爱好、特长、兴趣,也忽视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家长们认为只有上高中才有出路,所以为了上高中,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不惜交高昂的赞助费用也要上,这种不切实际的观念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这种片面的错误认识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受阻,生存堪忧,这些情况极大的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国家虽然重视了职业教育,但是多数中学生仍然不把中职教育作为自己今后初中后教育的考虑。多数中学生认为即使自己不能上高中也不会选择中职学校,即便自己想去家长也不会同意,至于原因是什么学生则不是很好说,由此看出职业教育的艰难处境。
6.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从1999年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这种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局势正一边倒向普通高等教育这一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力资本的聚集,成为了实现提升综合国力强有力的战略国策。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经过10多年的持续推进,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深刻转型。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无疑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同样是因普通高校的急速扩招,使得高中阶段教育也得到快速的扩张,导致相当一部分在高校未扩招时期时原本应该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入高中就读,这也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流失严重。高校的盲目扩招,使高中阶段升学率快速上升,使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原本没有机会升入大学而此时却可以升入大学学习,这又进一步加重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困难的程度。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制定上也倾向于普通高中,再加上传统思维的影响,有的政策前后矛盾,让人摸不着头脑,各地方政府还出台地方保护政策,不允许地方职校到本地初中招生,必须要先保证高中、职高招生之后才能让中职、高职招生,这些地方政策不仅违背了国家的意愿也造成了恶性竞争,随着“普高热”过热的进行,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不重视。
7.中职自身改革较慢
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改革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这些因素也是制约中职招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目前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校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课程设置还不科学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很多中职学校在办学理念上仍然认为是上世纪的学历教育、精英教育,而没有适应新形式对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仍然采取传统的课程设置方法,没有考虑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根据学校教授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课程内容也严重的滞后,使用的教材也不统一,笔者所在中职的教材基本每学期更换,但内容又毫无新意。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上依旧是采取教师在教室讲解的方法,没有把新知识、新技能融入到教学中来,靠的是粉笔和黑板,学生很难去实践一次,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通常都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学习。另外在教学形式上单一和教学手段上缺乏新意,仍然是以讲为主,以练习为辅的,主要依靠不断变化的教材来讲课,上课时也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没有把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起来,通常是老师备一次课就可以讲一学期。最后在学习效果评价上,还是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曾说过“一些地方职业教育的滑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与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认识有关,也与职业教育本身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没有特色有关”。很客观的评价出中等职业教育出现改革落后因而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Discussion on problems in vocational reform in Xiaogan City
Tang Peng, Wang Li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Medical Branch, Xiaogan Hubei,432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XiaoGanShi some vocational schools prone to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reform, and find out why there will be a problem. Methods: objective analysis XiaoGanShi issues a vocational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attitude towards the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Results: although some policy incentives on several main problems has improved, but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Conclusion: still need to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more in line with market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discussion; reform; problem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8.3
A
1000-9795(2014)01-0252-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0
唐 鹏(1981-),男,湖北孝感人,讲师,从事临床医学方向的研究。王 丽(1973-),女,湖北应城人,从事旅游、酒店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