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明道德大学生

徐 晶

(三明学院体育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浅析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

徐 晶

(三明学院体育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如何加强大学生群体的网德教育成为高校工作者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大学生;网络;德育

一、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严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而在日益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日益的增多。“晚上Q下”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表示微笑)、“GG、MM”成了时髦的称呼。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平等性、无约束性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与此同时,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也在毒害着大学生的心灵,并引发了种种道德失衡行为。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有哪些表现呢?笔者做了个调查,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言行随意放纵。据统计,有39.8%的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2.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显示,6.6%的学生处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因为“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2%的学生是“大家用我也用”。此外,有6.3%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账号上网。

(2)网络价值观模糊。据统计,对于“在网上聊天可不可以欺骗对方”这一问题,有3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谁,互相欺骗很正常;55.1%的学生认为在网络上可以欺骗对方,但是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只有18.6%的学生认为即使彼此看不见,也应该以诚待人,不该互相欺骗。对于不文明语言,32.3%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现实生活中不可以使用”,有2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16.2%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用别人的账号上网是不道德的。对于网上黑客问题,57.6%的学生认为黑客是侠客,78%的学生认为黑客是能人。

(3)人格冲突突出。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冲突表现为网上网下不一样,对自己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致,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存在双重人格倾向。[1]据统计,45.6%的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现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扮演着“破坏神”的角色。

面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劳凯声教授指出: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的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将会铸成他们终身发展的遗憾。[1]

2.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1)网络文化的特殊性是造成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外部因素。由于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及匿名性,使得人人得以自由的上网,可以任意浏览或下载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任意发表各种不当甚至不健康、不文明的言论。而同时,又由于网络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这些不良行为并不会受到丝毫惩罚。这就使得网络上色情、反动、迷信、暴力等有害信息泛滥,这对自我监控能力还不强,极具好奇心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虚拟性、无约束力,则影响大学生道德的形成,容易导致他们的行为失范,甚至人格分裂。(2)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造成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重要根源。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渐完善确立,其主要心理特征有以下几点:①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成人的意识开始形成,要求独立自主的意向已经明显,开始独立思考、处理事务,他们不满他人的干涉,有时会自以为是或一意孤行。②性心理的发展。随着生理的发展,大学生对性也就更加关注,会出现性渴望、性冲动、性敏感等。此时,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容易导致非道德性行为的发生。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的日益增大,更容易促使他们远离社会,为寻求压力的摆脱而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社会,去享受没有师长管束、没有传统桎梏、没有地位差别、崇尚自我、标榜个性的“天堂”。

(3)面对网络,社会、学校网德教育滞后也是造成大学生网络失范的一个因素。由于社会的复杂性,没有专门的机构对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而学校,其传统的以服从为主的德育模式在网络面前则显得苍白无力,明显低效和滞后。

由此,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二、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的重要性

1.网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网络上短短20多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的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当今,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新型传媒,它的日益普及,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也影响着现代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道德建设补课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2.网德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当今,人人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必然,可由于网络内容的庞杂,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其虚拟性使得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大学生丰富的空间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沈阳工程学院的赵世龙在其文章中提出,生活中,大学生上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①沉溺于聊天和游戏中,荒废学业;②在网络上浏览色情、暴力的不良信息;③在网络上肆意妄为,破坏网络秩序;④在网吧上网,身心健康受到威胁;⑤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2]因此,为了保障大学生能在一个新的领域中健康成长,加强网德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

三、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的若干办法

如何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是个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学校分别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网络文明的体系。

就社会而言,首先,要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尤其是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内容可归纳为“五要”和“五不要”:“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个公约有利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健康的、文明的、向上的网络文化,应该得到普遍推广。其次,要健全网络方面的立法和执法。目前,由于我国信息网络方面立法的滞后,已经开始制约网络的发展。此时,健全网络方面的立法,使网路发展从无序到有序,不仅仅是为了打击网络犯罪,更重要的是保护信息网络上的合法行为,保护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此外,在立法的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健全执法机构,明确职责,从而避免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最后,要加快网络技术的研究管理。以强大的技术来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效也是最客观的手段。

就学校而言,第一,要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把网络道德作为日常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当然,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在尊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第二,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阵地。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特点,利用网络交流的自由性、开放性、民主性及匿名性,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通过网络直接地反映出来,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寻求情感的帮助和宣泄,也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教育对策,使教育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深入人心。第三,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的完善,有利于把学生从社会上不适宜的网络中争取过来,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总之,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合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正在以它强大的优势改变着人类。面对网络给大学生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让大学生们能够在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的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成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张彦.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赵世龙.和谐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微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O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Xu J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Fujian, 365004,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to become netizens, 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workers become a problem what must fa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moral anomie phenomenon, cause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G410

A

1000-9795(2014)03-0067-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6

徐 晶(1982-),女,福建福州人,助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明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