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本科课程“内部控制学”的教学*

2014-04-17 08:46胡建平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案例考核教材

胡建平

(西华大学 四川成都 610039)

内部控制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新兴学科。尽管早在远古时代就存在内部控制的实践,但直到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在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一个协调系统要素和它对于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中才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作为一门学科进入我国高校教学不过十多年时间。内部控制学是研究组织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如何设计和执行政策和程序,以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学科[1]。它是一门复合性、实践性、渗透性强的交叉科学,与制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风险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等学科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内部控制学的抽象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使课程教学难度较大,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与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高歌猛进相比,高校内部控制学的教学发展相对滞后。至今仍有许多高校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将内部控制学作为选修课,且存在学时安排较少、教学内容陈旧、师资缺乏等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奋斗在本科教学一线的内部控制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体会以及思考,主要从内部控制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抛砖引玉”,供同行教学参考。

一、内部控制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是近十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美国,COSO于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进行了拓展和深化,这份报告成为现代内部控制最具权威性的文献之一。在中国知网中,按篇名中含有“内部控制”字样标准进行期刊论文数量检索,从1990-2000年共发表了915篇内部控制相关的学术论文,2005年为1158篇,2008年增加到2030篇,2012年则增加到了3717篇。可见,内部控制是近年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内部控制实务的“跨越式”发展。在美国,受安然事件的影响,2002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发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管理层每年需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评估报告,并要求独立的外部审计师对管理层的报告加以审核,提供内部控制审查报告。在我国,2008年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该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三个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国内许多企业将内部控制提高到了治理层面,以防止案件发生,特别是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对外披露报告。近年发生的企业内部控制事件倍受社会关注,如“三鹿奶粉”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和独立审计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基本理论来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对员工的要求[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不能再依赖于审计课程、会计其他主干课程中对内部控制理论和知识零散的传授,在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专门的内部控制学课程,尤其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要将其列为必修课程,并且学时安排要长一点,如48学时以上。

二、内部控制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一)教学目标。由于学科的交叉综合性,内部控制学适宜安排在学生修完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审计学原理等课程后教学,以便于学生理解内部控制学知识。通过课程教学,至少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2)熟悉内部控制架构体系的具体内容;(3)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内部控制架构、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板块是教学主体和重点。(1)内部控制架构板块。该板块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包含内部控制的概念、原理、功能和作用、职能责任、局限性、目标与要素等内容)、内部控制的体系框架(包含COSO框架、ERM框架、中国内控规范体系等内容)。(2)内部控制设计板块。该板块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包含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理念基础、原则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方法、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设计(包含内部环境控制设计、内部业务经营控制设计、内部业务管理控制设计等)。(3)内部控制评价板块。该板块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原理(包含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原则、方法和现状等)、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内部控制审计。

三、内部控制学课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可以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三个阶段。

(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阶段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选好教材、选好合作企业、备好课。1.选定教材。教材是教学蓝本,是教学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因而,选定一本适当的教材对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虽然市场上内部控制学教材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选择内部控制教材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有较为丰富的案例,与实务现状紧密结合;二是要吸收内部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不能过于陈旧。目前,选定教材中一定要包含《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及我国内控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等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成果。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申请教改课题,邀请实务界、学术界乃至监管部门的人员组成团队,编著适合本校、本专业的内部控制教材。2.选好合作企业。内部控制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学生没有一点生产、工艺、业务流程方面的实践认识,那么学习内部控制就会觉得十分抽象,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况且,许多高校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对内部控制理论只能“照本宣科”,难以联系企业实践,讲课不生动,无法吸引学生。因而,在内部控制教学准备阶段,应考虑由学校或学院出面,联系一家或几家当地企业作为内部控制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从事内部控制教学的教师应经常去合作企业考察、调研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情况,丰富自己的一手教学资料。虽然笔者在进入高校之前,曾经在化工企业、金融企业工作多年;但为了掌握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向学院申请作为本校会计专业大二学生专业认知实践的带队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合作企业的生产车间、财务部门等进行考察、调研。3.教师备课。内部控制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也越来越多;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社会各界对企业内部控制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研究和实务的迅猛发展,给内部控制课程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备课除做好学时分配、进度安排、重难点分析、教法选择、课件准备等工作外,还应着重把握两点:一是尽可能多参考内部控制相关文献资料,将内部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之中,因为基本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如上市公司年报、期刊论文、报纸报道、视频文件等均可成为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密切关注企业内控实务的动态,编写最新的内部控制教学案例。教材案例相对比较陈旧,内控教师应在备课环节开发“与时俱进”的经典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2013年8月16日发生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就可以开发成内部控制案例引入下半年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阶段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内部控制理论兼具抽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实施宜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案例互动教学法、实践模拟教学法、实地考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1.案例互动教学。案例互动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工具,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3],具有直接、生动、鲜明的优点。在内部控制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引导型案例引入新知识,运用应用型案例复习和巩固旧知识,运用典型案例使学生明确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意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4]。2.实践模拟教学。内部控制设计是内部控制教学的主体内容。教材中关于内部控制设计的内容一般是以文字描述为主,对控制目标、岗位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环节、监督检查等内容大都是枯燥无味的条款框架[5]。针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教学,可以采用实践模拟教学法,即“理论探讨+实务训练”模式。教师事先准备一家具体企业的模拟教学材料,与学生共同讨论若干交易循环的不相容岗位、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甚至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来进行演示,然后选择其中重要的业务环节作为实践模拟对象,要求学生动手设计内部控制制度。3.实地考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是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参观和考察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可以增强学生对内部控制的实践认知,加深对内控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地考察可以安排在内部控制课程正式教学之前,也可以安排在内部控制课程教学基本完成之后。组织实地考察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真考察,尽量收集和记录内部控制资料。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要求学生提交内部控制考察报告,报告重点是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考核。教学考核阶段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采取各种考核手段评定学生成绩、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考核要改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运用作业考核、考试考核、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作业考核是平时课前或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加以考查打分的考核方式。作业可以是文献读后感、论述、案例分析等形式,次数以3-4次为宜。作业考核权重占20%左右为宜。考试考核是理论教学完毕后进行考试评分的考核方式。考试题型可以是选择、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形式。考试考核权重占60%左右为宜。实践考核是要求学生提交企业内部控制中具体控制制度的评价和改进报告并进行评分的考核方式。内控评价的目标企业可以是学校的合作企业,也可以是学生自身联系的企业。实践考核报告在课程教学完毕后递交。前述实地考察教学要求提交的考察报告可以作为实践考核报告。实践考核权重占20%左右为宜。

总之,内部控制学课程教学对师资、授课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应该“迎难而上”,在管理类专业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学课程,并培养或引进优秀的师资来任教。内部控制教师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的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实地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通过多种考核形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要达到前述要求,须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学期课程任务不能太重,否则,学生对参与教学就很可能敷衍了事;(2)每个教学班的人数不能太多,否则难以组织实践、实验教学;(3)胜任内控教学的师资数量能满足专业教学分班的要求。

[1]陈少勇.《内部控制学》本科教育思路探索[J].新会计,2010,(7).

[2]宋丽梦.加强与改进内部控制教学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9,(1).

[3]刘晓琴.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跨文化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16-118.

[4]王 李.案例式互动教学在《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2,(6 上).

[5]李 洋,武生均,张 宇.财务管理专业《内部控制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设计[J].财务与金融,2011,(5).

猜你喜欢
案例考核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内部考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