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彩云
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在社会组织中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其本质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一个学校或系部,规范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在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团队管理与打造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良好的制度和行为基础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工作能否良性运行的关键。
1.多样化的培训为先导。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看,对于初次接触高职教育的新教师、辅导员、系办主任和教学干事而言,每个人都有着对新工作、新事物的热情,有着对自我前景的美好憧憬。但对于目前许多从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手教师来说,高职教育的管理工作是陌生的,多次的碰壁与受挫会使其工作热情降低、自尊受挫,影响工作效果。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长远发展来看,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了解高职教育、更快能承担起高职工作的人。
因此,从个人和学校发展角度,都应该将新教师或从事新岗位人员的培训置于首位。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召开例会、学习规章制度、个案分析,也可采取设疑考问、检查工作等方式,还有因人员变动交接工作时的传、帮、带。在部门成立初期,系务会、教师大会、辅导员例会多以培训为主,在明确各自职责与工作流程后,会议内容逐渐转变为树立共同的愿景、研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
2.完善的制度为保障。集体要有序、高效地运行,必须依靠法治。在学校中,“法”体现为规章制度,它保证了有序、公平、高效的运行环境。
一个教学单位或部门里的规章制度主要体现为工作规范、流程和实施办法,如制定《教学业务考核评优办法》《教师挂职锻炼考核办法》《系办人员工作规范》等。其中,《教学业务考核评优办法》对教学工作量、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内容进行了定性分析与量化规定,评优结果也与以后学期选课、聘课顺序紧密相关。完善的制度更需要规范的执行作为保障。
3.科学的检查是关键。任务布置、落实、检查是紧密相扣的三环,缺一不可。在教学组织管理中,领导者的检查、督促尤为重要。检查的目的是防止出现工作漏洞、保证工作落到实处、看工作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同时,生源素质、教师素质不一的现状,使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人员面对的新问题也各不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既是督促也是一种培训。
检查的内容应该是被检查者工作范畴之内、应该掌握并达到熟知的程度,但也是易出错的工作。如检查假条的出具与销假统计来考察辅导员对请假原则、数量、规范、程序的了解等。检查的尺度宜严不宜松,有助于被检查者在后续工作中严格要求自我。检查结果要当面反馈并明确要求给予答复,即何时检查整改后的工作,以利于被检查者查找不足、及时改正。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是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个手段,但不要导致被检查者完全依赖检查或造成检查者事必躬亲。
1.教学工作是中心。在学校工作中,管理者应始终坚信: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教学工作中,要主抓教学质量与教学秩序。
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输送合格人才的必要前提。为提供给学生优质的教育,教学单位应设立听评课制度、信息员座谈会、学生网上测评和问卷测评。如听课,分有准备的课和随机听课,有准备的课是通知教师听课时间,针对的是新教师、新授课、外聘教师、有学生反馈意见的课;随机听课是随时走进课堂,侧重于新教师、外聘教师的课。通过这两种听课方式,使教师快速了解高职教学特点、适应高职教学发展趋势。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保证学生学习的必备条件。为创设良好的教风、学风,管理者应通过严格检查和反馈教师到岗情况和学生出勤状况,使师生端正对教学中心地位的认识。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主要在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明确课程成绩的分配、获得成绩需做的努力,在课程教学中严格执行纪律规定,学生所在系对任课教师上报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理,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学时间内出现不良行为,对教学井然有序、学习风气日渐浓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高职教育教学应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学体系中设立与专业相关的早晚技能训练、二课堂、专家讲座、行业观摩、专业见习实习、社会实践,还有种类繁多的职业技能大赛。
这些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等活动以教学团队为主体,由实践干事和辅导员配合实施、开展,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设立了职业技能先进个人、标兵等不同名目的奖项,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促使教师快速了解行业前沿理论与实践,并使之与自己所授课程相结合。
3.师资培训做先导。合理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师资素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在现有高职教育师资有限的条件下,为了专业的长远发展和教师的更好成长,管理者应为专任教师参加不同级别专业前沿会议或专业相关技能培训创造机会。教师通过培训可将学到的前沿理论与技能融入教学中,为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提供了可能。
4.专业建设求发展。教师的成长、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都依托于专业建设。而一个专业只有目标定得远,长远的专业发展目标才会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管理者应重视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教学团队等项目的申报,促进专业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建立健全教学相关制度,选定重点建设课程,确立教学改革项目,同时也带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科研的热情。
专业建设中,与行业一线要紧密联系。应不定期请行业专家为在校生做前沿理论与实践讲座;陆续建立省内不同地域的、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践课程、编写教材、调整课程设置,在全力满足行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1.要树立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应该是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是在改革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因此教学工作既要与时俱进,又要考虑实际、量力而行。
2.要把握的工作原则。“公正、公平”向来是处理问题需把握的一个尺度。管理者在对学生和教师问题的处理上,要考虑到学生、教师、院系、学校的长远发展,要兼顾公平。如教师评奖评优,应按照评奖评优标准,符合条件者上报。对于日常工作繁忙但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也会因为不符合条件而丧失评奖评优资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视和执行。
3.要形成的工作作风。“认真求实、常规求新”是管理者应该倡导的工作作风。如通常教师课程成绩的分配为学生出勤占20%,考试占80%。但实践中,建议教师取消平时20分,课程成绩100分分配到提问、讨论、测试、作业、笔记、课程汇报等项目上,而对出勤、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实行扣分制,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实行加分制,这样想拿到课程成绩或学分就必须要保证出勤还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教会了教师管理课堂,又让教师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找到了价值感。
4.要秉持的工作态度。“争先创优、勇创一流”既是管理者追求的一种工作态度,也是努力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各部门应把每一次教学工作检查、评估都作为契机,以评促建,认真对待检查与评估,并对照标准自查不足、整改提高。这样,随着教学检查与评估的程序化、制度化,部门的教学组织管理也由以往的集中、突击式转变为分散的日常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综上所述,高职优秀教师团队的打造,在以制度约束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团队成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