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晔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文规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对高校教师在教学与做人方面给予了精神指导与行为方向。我国通过指导性文件对教师的德育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内容主要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青年教师(18~35岁)一般占全校教师的57%左右,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全国各大高校和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教师职责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角色变成了“引导、指导、疏导”的学习指导者、朋友和榜样。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为主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智育,更重要的则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注重道德培养。
现今,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失范现象严重,已引起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的注意。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群体的骨干力量,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年龄群体,在教育教学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如若青年教师不遵照《规范》良好规范自身言行,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当,拥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兴趣爱好。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和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教师的言行非常重要,对引导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模范作用。
1.未能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物质保障。国家对青年教师的物质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出现倦怠、抵制,是职业道德机制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体现为教师的功利心较重。一些地区在教师福利待遇上人性化不足,使得生活压力大的青年教师只能“向钱看”。国家提高教育经费并用于教师的物质保障和课题经费方面,则青年教师在生存压力降低的同时,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2.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青年教师较为年轻,有较强的积极向上精神。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青年教师普遍缺少充分自控力,面对外界的诱惑可能没有充分的辨别和抵制能力,导致迷失发展方向。奖惩机制的制定能够使青年教师及时地迷途知返、辨别是非,遵守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机制。
1.高校学术体制不健全。相关学术职称的评定是因校而异的,学校学术体制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学校内部教师的职业道德走向。如果学校对于教师评定的门槛过于低下、体制死板,教师往往出现素质偏低的情况,在教书育人方面势必有不足之处。制度决定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的失范,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也要取决于具体学校制度的制定。
2.高校聘用缺乏职业道德考察。高校聘用中缺乏职业道德考察也是从学校角度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简单来说,高校聘用教师门槛过低、录用的教师素质低下,学校缺乏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细致衡量,往往只看重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水平,而忽略教师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某些道德败坏的教师对学校、学生都是一种损害。在高校用人体制中,如若适当地考虑录用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年教师失范现象的发生。
从教师自身角度考虑,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失范是由其家庭教育和环境所影响的。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对于其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素质高低对于孩子的素质高低有关键性的影响。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周边环境,包括同事、伴侣、闺密、兄弟等,重要他人的一言一行对于个人世界观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1.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增强青年教师法制观念。目前,我国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已经颁布了几部专门性法律法规来规范高校教师的日常行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以教师群体为主体颁布的,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只规范了其中一部分行为;针对失范现象的诸多表现,尚未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法律监督条文,只是简单地说明了违法现象和处罚的大致情况,并没有做出更详细的解释;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最后指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条例中并没有详细指出针对某种现象具体如何处罚。法律建设是提高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要一环,法律法规得到了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青年教师的法制观念。
2.树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模范。模范的力量是伟大的。国家应定期举行一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模范评比大赛,每年评选出部分职业道德模范教师,让广大教师都能够对职业道德模范教师的事迹有所了解并学习其良好品行。这样,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能够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职业道德的提升和评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障评比的公平性、合理性。
3.形成教师职业道德激励机制。形成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激励机制,是最直接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方式。国家可通过制定一些指导性文件或给予高校一定的制定激励机制的权力,促使学校制定适合本校的奖惩措施。比如,学校定期组织一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讲座、培训、观影、模范学习课程等,结束后要求教师对所学、所看、所讲的内容进行一定反馈。
1.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学校方面应该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定期培训、组织知识竞赛、考试等。对政治觉悟低的教师,学校可定期组织观看一些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的影片或者定期培训思想政治课程,对考察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法律意识淡薄的青年教师,学校可组织法律相关人士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使教师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
2.提高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包括工资、工作环境、保障、学生质量等。提高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教师工作环境舒适、教学条件顺畅、生存压力减小,这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青年教师对职业道德机制的遵守。在工资待遇方面,可以进行多次小幅度加薪;对教学业绩好的教师,可以提高奖金额度。对青年教师的物质奖励刺激,能够使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工作环境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配备良好的办公环境、办公设施;在学生质量方面,学校应该保证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具备高校质量的学生,而不应存在依靠不正当手段得到资格的学生;在物质保障方面,学校应该为高校青年教师配备相应的住房、五险一金,依据编制或者合同进行相应的物质保障,保证青年教师良好的生活条件,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3.完善教师聘用体系。学校在教师聘用这一个程序上,应该确保所聘用教师的质量,其中应该重点看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培养。一个职业道德素质不佳的教师,即使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优秀的专业基础知识,学校也不应招聘录用。
1.研究好《规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青年教师自身角度来看,把握好《规范》中的内容、学习好《规范》中规定的做法,是预防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最合适的措施。“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是国家机制、教育法律法规、学校制度的初衷所在,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机制的培养至关重要。青年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以这个要求作为行为准则,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让领导重视、让学生喜爱的优秀青年教师。
2.向优秀同行教师学习。向优秀同行学习,主要是向全国职业道德模范教师学习和向同事学习,其中包括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评选出来的优秀道德教师。这对于进取心强的青年教师是一种激励和鼓励。青年教师向同行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按照同样要求来教育学生。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眼里不仅要有自己,更重要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治学不仅只是教会学生,更重要的是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在生活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机制的遵守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在国家、学校和个人的机制整合过程中,又会出现种种实际困难,可能会影响机制解决的效果。需要好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执行者,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从行动上贯彻这些方案、执行这些办法,才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必要的影响,才能够让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机制,避免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