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职院校学风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4-04-17 07:38王同军胡云斗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4期
关键词:校风学风技能

王同军 胡云斗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的综合反映,其内化为一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其外化为学校教师在教书与育人、治学与科研上的风气和学生在学习上的风气。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本课题组于2012年5月对山东省五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理论假设

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障,是衡量办学的重要指标。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偏低,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动机不强、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时间管理意识差等问题,本课题组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风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信息

此次调查在全省5所学校进行。从所处地域上看,分布在全省北、中、东部;从学校差异上看,其中两所为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院校,两所为首批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一所为普通职业院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838份,有效问卷1743份,占94.83%,其中,一年级1172人,占67.24%;二年级563人,占32.30%;三年级8人,占0.46%;专业涉及文、理、工、农、医、经、艺术各大类。男生646人,占37.06%;女生1097人,占62.94%。独生子女共487人,占27.94%;非独生子女1256人,占72.06%。

三、结果分析

1.内在因素。其一,学习动机状况不容乐观。从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看,30.85%的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21.06%的学生“迫于压力,努力学习”;27.53%的学生“动力不足,没有兴趣”;10.77%的学生“基础太差,劲头不足”,这说明有50%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

其二,多数学生目标明确,但仍需指导。针对“你现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吗”这一问题,选择“有长期且清晰目标”的有508人,占29.15%;“有短期且清晰目标”的有689人,占39.53%;“目标模糊”的有445人,占25.53%;“没有目标”的有85人,占5.05%。对“你在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的有708人,占40.62%;“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的有676人,占38.78%;“为了获得文凭”的有155人,占8.90%;“没想过”的有56人,占3.21%;选择“其他”的有19人,占1.10%。

其三,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待进一步增强。针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情况,用“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对于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我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三个问题进行调查,其中选择“比较相信”和“完全相信”的分别为52.34%、55.15%、47.96%,说明有51%左右的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选择“不确定”的分别为20.18%、21.16%、23.88%,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状况不确定;选择“完全不相信”和“不太相信”合计的分别为19.57%、16.14%、25.06%,也就是说,有49%左右的学生需要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自信。

其四,时间管理策略有待改进。从课余时间的学习情况看,对于“你平均每天课余时间自学时间为几小时”的回答,选择“4小时以上”的有259人,占14.09%;选择“2~3小时”的有470人,占25.57%;选择“1~2小时”的有509人,占27.69%;选择“1小时以内”的有441人,占23.99%。对于“你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自习”的有192人,占11.02%;选择“上网”的有132人,占7.57%;选择“逛街”的有143人,占8.20%;选择“恋爱”的有100人,占5.74%;选择“闲聊”的有69人,占3.94%;选择“下棋、打扑克”有3人,占0.17%;选择“做兼职”有8人,占0.46%;选择“其他”的有88人,占5.05%,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课余时间用于娱乐。大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都处于最佳状态,而大部分学生的时间用于娱乐,说明学风状况不容乐观。

2.环境因素。其一,班级、宿舍等微观学习环境不容乐观,加强管理刻不容缓。对“所在宿舍的学习氛围怎样”这一问题,选择“好”“较好”“一般”“差”“很差”的分别占 18.24%、23.64%、39.24%、11.36%、7.17%。对于“你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怎样”这一问题,选择“好”“较好”“一般”“差”“很差”的分别占 16.64%、24.90%、42.57%、9.35%、4.30%。

其二,教师与学风建设关系密切,教风是学风建设的关键。针对“你认为影响课堂积极性的原因(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老师讲课水平”“个人兴趣”“课程性质”“其他”的分别占6.87%、22.83%、13.31%、5.45%。针对“老师讲课的质量影响到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吗”这一问题,选择“很有影响”“有一点影响”“一般”“没影响”的分别占37.64%、36.55%、18.24%、5.97%。对于“你认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选择“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能力”的分别占9.35%、21.57%。可见,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四、对策

调查结果基本验证了最初的理论假设。从学生自身来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习惯不良、时间管理意识较差;从校园学习环境来看,存在班级、宿舍围观学习环境较差的现象。对此,职业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现实,更新观念,加强改革。

1.更新观念,善待学生。所谓更新观念,就是以接纳学生为基础,以激励学生为手段,以发展学生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突破,以强化实训为手段,不再以文化课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树立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标准,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1)善待学生,真诚接纳。所谓接纳学生,就是明确学生的现状,承认学生的现状,接纳学生的现状。老师应致力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发挥学生的长处。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老师,要摈弃传统的以文化课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代之以多元智能的观点,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品格、自信心、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方面去评价学生。(2)热情激励,激发动机。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要鼓励学生,恢复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强烈的成就动机。一是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新的目标;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3)挖掘潜能,增强信心。许多同学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因为不了解自身的潜能优势,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通过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训练等途径,帮助学生发现潜在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4)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对高职学生来说,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和辅导。对于在专业上有特殊表现的学生,要不拘一格,加大个性化指导力度,并逐步推行专业小班教学,实施专业班主任制,便于个性化指导学生。(5)加强时间管理教育。高职学生精力旺盛,如果不合理安排时间,就会虚度光阴甚至沉迷网络误入歧途。因此,要让学生懂得时间的价值,理解时间对个人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增强其时间意识,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设置目标、认真计划、分配时间及对时间的利用进行总结,培养他们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娱乐的关系,轻松、快乐地学习。

2.多管齐下,营造环境。从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来看,从校风、教风、班风等几个方面共同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促进学风建设。(1)以校风促学风。校风是高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等各要素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管理者的作风和校园环境氛围等一系列行为习惯的总和。学风是校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校风的行为化延伸和终极体现,它的感召力来自校风理念。校风指导和影响着学风,学风反映校风,因此,促进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校风的建设和培育,以校风促学风。(2)以教风促学风。在学风建设中,教风是关键,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水平、教学质量、道德修养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高职教师要能讲、能做,在理论上引导学生,在技术上指导学生;要成为学习的模范、育人的模范、研究的模范、操作的模范;要以高超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以过硬的实践技能指导学生。教师还要根据行业、企业、专业要求,通过研发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通过开展说课、讲课、评课、技能大赛及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自身学习的自觉性和开展教学研究的主动性。(3)以班风促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有积极进取、宽容接纳的班级管理理念。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态度上既要温和又要坚决,观念上既要尊重又要严格。其次,要有完善的班级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最后,要通过培育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荣誉观念、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3.建章立制,长期坚持。(1)学风建设的制度性。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校风、教风、管理风格、学术风气、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的长效机制。在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方面,如优良校风形成机制、教师工作绩效激励机制、学校民主管理机制、优良学术风气养成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等;在学风建设的制度化建设方面,如教考分离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资助体系激励制度、宿舍文化建设制度、严格的毕业证发放管理制度、学业成绩与实习就业推荐机会关联制度等。(2)学风建设的常态性。学校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场所,是涵养精神、陶冶情操的园地,更是弘扬主旋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风必须常抓不懈。所谓学风建设的常态性,是指以学生建设制度体系为保障、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求真务实学术风气为引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关键、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为目标,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常态化工作,这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第一要务。(3)学风建设的阶段性。学风建设以学为主,而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所学内容、身心特点不同,在工作针对性上也应有所区别。第一阶段:大一的第一学期重视基本规范教育。组织学生对学习成绩管理规定、评先创优条件及成功校友案例的学习,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内心求学的强烈愿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端正学习态度;请优秀学生介绍成功经验,包括如何预习、理解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如何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复习、备考以及利用参考资料和图书资料,从而制定一套系统、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阶段:大一的第二学期注重专业兴趣培养。从调查看,学生能够认识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可以在第二学期通过见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专业知识和工作场景,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促进学风建设。“90后”大学生受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更加务实,让他们尽早接触专业,有助于他们尽快确立专业方向,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阶段:大二期间注重技能训练。通过技能比赛,以赛促学。可以组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与,赛中学、学中赛,锻炼技能,提升素质。按照“国赛求突破、省赛争第一、市赛夺全能、院赛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全面做好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结合,将国赛、省赛项目操作规范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并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技能大赛常态化。第四阶段:大三期间注重实习实践。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提高了工作能力。(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学风建设。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主要任务是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一线操作的高端技能人才,其学习过程有专业性、仿真性、情境性、操作性特点。因此,优质高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最重要条件。首先,优良的实训条件是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增强职业认同、提高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其次,优良的实训条件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解决职业背景下各种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再次,优良的实训条件能促使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促进学风建设。最后,优良的实训条件还有助于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增强职业自豪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校风学风技能
说 校 风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劳动技能up up!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