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临汾 041000)
平淡中的大智慧
——余映潮老师课例评析
李 扬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临汾 041000)
本文通过分析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形式、课堂评价、课堂训练和教学手段,对余老师的教学进行简单概况,并归纳出对我们以后教学的一些经验。
合作学习;评价;多媒体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看上去是平平淡淡,但仔细咀嚼后往往令人回味无穷。余老师以深厚的文学底蕴、独特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材重新整合,让学生学得扎实,真正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探究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诚然,这种形式看起来是热烈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不是那么回事。有的老师满足于热闹的形式,不管问题的难易动不动就分组讨论,似乎没有“合作学习”便不能体现新课改精神。久而久之,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意识,削减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学生会想:“我会不会没关系,反正有其他同学会,他们说就行了。”
而余老师的课上没有这些华而不实的泡沫,他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把你的答案说给同桌听”“自己动笔写一两句话”,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思考,会动笔,他们的交流、讨论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的,他们获得的知识也是实实在在的。
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设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还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全程掌控,引导合作学习始终在一个可调控的状态下进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激励等积极地评价的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课堂上,教师评价单一,只会一味地使用“很好”、“你真聪明”、“回答正确”等褒扬之词,有时学生答对了最简单的问题也不惜隆重夸奖,甚至时有小奖品物质刺激。
而在余老师的课堂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他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思维跳跃性,概括出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和要点,并给出中肯的评价。学生回答有错误时,余老师会明确指出:“这里哪表现出沉稳了?仔细看教材。”学生回答的好时,余老师也会衷心地赞美:“分析得多好啊。”最让我感动的是余老师在提问时会说:“请你来回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会说:“谢谢!”在下课时会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辛苦了。”从这些细微之处,足以看出余老师尊重学生,能够平等对待学生,这一伟大的人格魅力也使更多的学生更加喜欢他、崇拜他。
我们也应该像余老师学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答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还有我认为教师不需要使用物质奖励,它的出现,会使原本处于老师、学生、文本间精神对话状态的一个朴素的课堂杀出一个物质元素,多出了一丝功利性的色彩。这种“物”的参与延长可能会阻止学生走向自主、自律的发展道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既要咬文嚼字,沉入文本当中,理解字词、品味语言;也要对文本的核心思想有个准确的把握,重视对学生精神上的熏陶。余老师做到了二者的完美结合,在他的课堂上,既有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训练,即对听、说、读、写的训练,如:让学生反复的读课文,直到读出感情;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他会幽默地说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直到有人站起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让学生自己写一句话,“写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在他的课上,学生是很累的,但是听说读写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也有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在《陈太丘与友期》一课中,反复强化诚信、礼貌、修养等传统美德,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这对他们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心理学理论告诉人们:“新异刺激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多媒体手段如果控制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余老师的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美丽的图片、没有动听的声音,只有实实在在的文字。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甚至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会上课的地步。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光看不练假把戏”。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教学上。所以,我们必须合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学,而不能代替教学,语文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文本。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映潮老师的课就是给人这种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1]余映潮.角度·厚度·密度——浅议余映潮老师《说“屏”》一课三教中的“训练”.中学语文[J].2012(25).
[2]余映潮,邓鑫.余映潮老师《说“屏”》教学实录及评点.中学语文[J].2013(10).
[3]余映潮.论“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1(01)
[4]余映潮.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8(5)
[5]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1(2).
Great wisdom in the plain——Lesson evaluation of teacher Yu Ying-chao
Li Yang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Yu Ying tide form of teacher's classroom, classroom assessment, classroom training and teaching means, make a simple overview for more than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 for our future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multimedia
G40
A
1000-9795(2014)08-000200-01
[责任编辑:周 天 刘 乾 鲍 雨]
李 扬(1989-),女,山西临汾人,学科教学(语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