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芸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渗入人们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并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僵化的格局,代之以开放、灵活并且具有虚拟性的新型互动关系。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及其技术最广泛、最活跃的体验群体之一,已经充分享受了新媒体带给他们的个性化的、开放的、创新的全新空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因此烙上新媒体的印迹。
“从严格意义上说,新媒体并非一个科学的概念,因为‘新’是相对于‘旧’来说的,任何事物在诞生之始都是以新面目出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新、旧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模糊甚至消失。鉴于此,我们可以从时间和技术两个维度对新媒体概念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广义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手机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言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的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包括城市彩屏、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型媒体。而狭义上的新媒体则专门指新兴媒体。”
1.平等性和开放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人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一方面使得传播行为日趋自由,另一方面也使得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增加媒体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同时,作为信息接收者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甄别。
2.互动性和虚拟性。借助新媒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传播和接受消息,这体现出新媒体的互动性。同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被传播者的角色可以是虚拟的,很多时候是彼此毫无了解的人们之间在进行信息交流。
3.个性化和即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人们自己可以通过新媒体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传播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向接受者提供一系列全新的、点对点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如在线视频点播、即时通信、网络游戏等等。
新媒体的上述特征,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较之从前更加丰富、便捷、高效,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
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树立权威。但是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教育者不再是教育对象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教育对象可以通过新媒体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减轻了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依赖性。如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处在平等获取信息的平台上,打破了受教育者单一获取信息的模式,从而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受到挑战。
其次,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但当前许多高校仍沿袭着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观念保守,载体单一。在新媒体时代,试图完全依赖传统教育模式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显然不合时宜,亟待改进。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媒体获得大量信息,接触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扰。一方面,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可以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并从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消极、落后甚至反动的信息,则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政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转移、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
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本质特点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交互定位,这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传播关系。新媒体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许多是虚拟的,不真实的,信息交流的双方均以符号来代替。比如在QQ、微博、微信上,人们可以使用昵称,这使得交流内容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个别图谋不轨之人可借之传播虚假或不良信息。例如:盗用他人的知识产权、色情引诱、网络诈骗犯罪等等。同时,如果大学生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远离同学,远离现实社会,很容易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障碍、双重人格冲突等心理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教育者的优势被削弱,权威受到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教育理念,把自己从根深蒂固的传统“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教育者要与教育对象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不再扮演“居高临下”的角色,积极主动与学生分享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重塑教育者的权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应用新媒体能力,积累经验,拓展思维,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新媒体传播信息量大,信息及时,广受学生们的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向学生传播积极健康的内容。如利用“微博”、“微信”、“空间”等建立主题新颖、议题时尚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真是想法,既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能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传到网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媒介素养是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信息时所表现出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新媒体带来的信息环境下,是否能够进行理性的分析,科学的辩证的处理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吸收。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辨别能力较差,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树立正确的媒介观,明白如何选择媒介,选择哪些媒介,如何应用媒介等。其次, 高校要把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将新媒体知识纳入课程教学,通过开设选修课、知识讲座、学术报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普及新媒体知识,遵守媒体道德与法律规范。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泛化性容易造成信息在传播、扩散过程中呈现放大效应。因此,必须建立动态的监管机制,以构建和维护和谐的媒体传播环境。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多年来,国家相关立法部门针对网络媒体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先后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网站名称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等,对网络媒体的形式与内容、权利与保障、运作与实施等各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网络媒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建立“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行业自律机制,把对媒体的监督权交给媒体使用者,让他们参与监督,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时举报,共同促进媒体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和新方法,努力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林 超.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