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2014-04-17 07:09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行政许可行政制度

王 敏

(福州大学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700)

一、行政审批制度内涵及外延界定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行政审批并不属于法学概念范畴,而是一个行政管理学概念,在行政管理学界,行政审批也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行政审批制度与行政许可制度无论是在实施的主体、对象、以及内容和程序上都有极大的相似性,以至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大家对行政审批制度的设立都褒贬参半,审批制度难免带有多余之嫌。在此通过对行政审批制度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证实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廓清与许可制度之间的模糊关系提供清晰的制度辨识。

(一)行政审批制度的内涵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于对理论研究探讨的需要抑或是对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大家对行政审批制度下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对行政审批制度所下的概念最早的是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2001年12月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新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五项原则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该文件认为,“行政审批是指有行政审批权的机关各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从内涵上,我们似乎看不出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之间的区别所在。

(二)行政审批制度的外延

对于行政审批制度外延,最早的官方界定我们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2日在《行政许可法》生效约一个月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 [2004]62号)进一步缩小了行政许可的范围。该《通知》指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先后分三批取消和调整1795项行政审批项目。同时,除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继续实施外,依法保留并设定行政许可500项。根据现阶段国情国策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保留其中的211项作为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些大部分都属于内部行政管理行为,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许可行为,待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审批项目还将会面临删减与废除的可能性。

据该《通知》非行政许可审批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与行政许可性质相似,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条予以排除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法》第三条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即属于内部行政审批项目。

2.虽然需要经过相关机关审批,但不属于行政许可事项:一是出于行政隶属关系的考虑,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有关请示报告等事项的审批;二是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授权,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国有资产处置等事项的审批;三是对于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及财产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确认的审批。

二、行政审批制度在现实中面临的法律问题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最早出现在计划经济时代,规模和作用范围相对有限。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行政审批制度才大量出现,是在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逐渐消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审批制度在制定之初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抑制市场的不良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缺陷与不足,行政审批制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于:行政审批概念不统一,由于行政审批的定义种类繁杂并且多样导致变相设定行政审批的现象较为严重,行政审批作为事前的管理手段,如果设置不合理,会严重压缩社会活力,提高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并决定着经营的成败,甚至阻碍经济发展;非许可审批项目设定的随意性强,行政审批从大范围上讲可以分为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目前我国关于非许可审批项目的设定没有严格的统一要求,仅仅是以一些效力等级低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导致在现实中经常出现非许可审批设定的重叠交叉现象。非许可审批设定主体不明确,哪些事项属于非行政许可审批一般是由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然而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地方政府颁布一些适用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非许可审批事项,这就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铺设温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滥并且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于经济领域的管制,阻碍经济的健康自由发展,束缚市场调节机制的有效发挥。目前,行政审批项目的数目已无从计算,上到行政法规,下至地方政府的行政规章均有权设立行政审批制度。由于在上下级政府及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许多审批项目没有得到及时的排减,在数目上往往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属于同一领域内的不同层次的两种制度,二者之间虽有区别,但更多的是联系。行为政审批是行政许可的上位概念,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如何更好地分配社会稀缺资源、调整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平,二者在共同目的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行政审批制度对经济制度管得太多、管得太严往往会削弱市场的天然调节作用,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因此对于市场自身能够起到有效调节作用的政府就应该退居幕后,尽到服务性的辅助作用即可。

第二,审批行为不规范,审批项目设立随意,自由裁量权大,审批项目的设立没有设定标准。截止目前为止,国务院拥有审批事2100项,省一级政府拥有2000项,有些县级政府的内设部门也在自行设立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设定权门槛很低。行政审批作为众多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其设定应该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应将其限定在对公民权利与自由最低干涉的限度以内。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任何行为都要进行事前审批无疑会降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限制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阻碍社会前进的动力。我国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立太过随意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认证,将一些本来属于行政许可的项目被纳入非许可审批项目范围保留下来,从此规避了《行政许可法》的规制。还有一些根本不具备必要性的项目也被强行保留下来。审批项目的设定没有明确、统一的法律标准,政府部门往往仅凭一时之需就盲目设立行政审批,项目之间难免会存在重叠与交叉,导致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在面对同一请求时却难以统一行径,给实践操作增添麻烦。

第三,行政审批体制不合理,审批权力与责任分离,监督机制缺失或者监督不到位,政府部门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设立了大量的收费性审批项目,形成了收费导向型的审批结构。地方行政审批制度功利性强,政府在制定审批项目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或者谋取额外收入而设定一些并不具有必要性的审批项目。在私权领域讲究有权利就必有救济,否则权利就会形同虚设。在公权领域讲究权责一致,正如有的学者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行使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为止,所以要想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设置相应的责任机制,一旦他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触犯法律的底限,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审批制度的设置更多的是赋予行政机关权力而忽略对行政审批制度的监督制约,导致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寻租现象严重,滋生腐败。审批机关在实施审批的过程中,不对审批对象进行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只有出了问题在才采取相关的事后补救措施。由于责任制度的缺失,行政机关在实施审批行为时往往只注重过程而忽略对结果的监督,导致实践中不合法的审批事项层出不穷。

第四,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标准、期限没有明确的规定,行政效率低下,多头审批、乱审批现象严重,损害了公民利益。行政审批制度由计划经济时代沿袭而来,繁荣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被当作衡量行政权含金量的标准,人治色彩相当浓厚。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限长,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行政机关随意延长审批时限,造成人浮于事,办事拖拉,行政相对人要通过行政审批,花费时间多,运行成本高,代价大,办事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三、行政审批制度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直以来大家往往只注重对现有制度的问题的探究,往往容易忽略对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为此,本文试图从行政审批制度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对问题背后潜藏着的原因进行深度挖掘,确保行政审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一)传统审批制度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了规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不少行政审批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些旧的的审批制度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淘汰却变相地保留下来。这些旧的体制虽然已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但由于清理工作量大,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大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大量计划经济时代的审批制度冗沉下来并或多或少对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这类原初的风俗习惯,辅以传统的经济文化土壤和固有的体系路径形成了制度变迁的 “路径依赖” 特点。用道格拉斯·诺斯的话说:“路径依赖是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新的制度往往是在旧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的基础上源发起来,因此,难免会伴随旧制度的烙印。

(二)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

当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初期,计划经济对我国来说,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舶来品,也是政府希望引进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掌控者社会的政治、经济命脉,对社会全局起着统分统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引进,全能政府的权力应当有所退却,但对于从传统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过程中难免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由于经验的缺失,加之传统体制的制约,在转型过程中难免会依赖先前的行政审批制度来控制新的局面,这就为旧“法”新用创设条件。

(三)利益格局的影响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实质上是对行政权力和部门利益的重新配置,政府既是改革的倡导者又是改革的对象。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触及政府在行政管制过程中显性或隐性的利益。行政审批制度的初衷是将调节市场秩序、分配稀缺自然资源、对特殊行业的准入许可的权利交给政府。因此对行政审批制度的占有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对政治利益的收获,而改革则意味着权力结构的调整以及对权力运行的严格限制, 将社会权力关系法制化,打破原有的权力运行的随意性,产生新的利益格局。

四、行政法制缺失的影响

我国行政法制与世界法制进程相比较晚,直到20世界80年代末才相继颁布了各种行政法律制度,相互之间也并未形成严密的行政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制度的出台更多只是为了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并未经过法律体系内部的仔细斟酌。由于立法技术欠缺,这些法律在实施后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行政审批制度在实施过程遇到的多种障碍和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此。

五、行政审批制度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依照法定的标准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调整行政审批体制

由于经济事务的审批是我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我们可以就这一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标准加以探讨。在经济领域中,哪些事项需要审批,哪些事项不需要审批,涉及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在经济事务中的改革应该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只要可以通过竞争、价值规律等市场机制来调节的,就应该由市场来调节,而不应设定行政审批;第二,通过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和其他自治组织的管理,政府就应该果断放手,而不需设定行政审批;第三,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也可以不设行政审批。这也是政府干预从缓原则的体现,政府的管理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应用强权的行政手段,必要的时候也应当给市场主体适当的自由空间,没有必要事事都要管理在前,只要能够通过事后的监督管理方式实现服务行政的理念,也就没有必要非设行政审批制度不可。

(二)严格行政审批的设定权限,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一直以来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泛滥成灾的原因之一源于审批权设定的门槛太低。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部关于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因此关于行政审批设定权的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能够借鉴得当,内化为本土的东西,就能够为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添光增彩。

西方国家对于行政审批权的设定虽各不同,但都才行效力等级比较高的法律文件来加以规定,如美国,所有的行政审批均由联邦或州议会、或者地方议会制定的法律设定;英国则采行由地方政府选择设定的方式设定行政审批制度;日本则由法律来设定行政审批制度。根据我国现有的行政层级多,法律文件繁杂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我国行政审批设定权应当限定在地方性法规以上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这样既可以取缔大量行政规章及其以下层级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又可以纠正行政审批制度过多、过滥的毛病。

(三)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管理作用,完善行政权责关系

在行政监督方面,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审批和监督相分离的监督方式、社会举报等监督制度,这些监督制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我们应该从多维度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在加强内部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时,一方面,明确岗位职责,行政审批权力和责任,过错实施问责制,防止行政审批权力的滥用。上级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机关实施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检查,对违法现象及时予以纠正。检查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更是不能松懈,应当将审批项目的监查工作纳入机关检查内容的范围,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法审批者,坚决予以查处。另一方面,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外部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媒体和群众的监督和检查,有效地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法制政府和法治社会最根本的要求。但是面对我中国行政立法的现实是指导行政行为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低,尤其是缺乏明确的程序,标准。对约束监督以及纠错救济的机制也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在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律规范包括《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程序法》还处于起草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各种行政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还应根据法律的规定对行政审批系统的做出响应,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法制化。

参考文献:

[1]应松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反思与创新[J].公共治理,2012,(5).

[2]王克稳.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与立法[J].政治与法律,2002,(2).

[3]湛中乐.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7,(6).

[4]吴 荻.论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张鸿飞.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6]谢 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7]石曙光.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J].行政与法,2004,(12).

[8]朱新力,石肖雪.程序理性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J].公共管理,2013,(5).

[9]张锐昕,杨国栋.中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模式的探索及其应然走向—基于吉林省相对集中审批模式的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2).

[10]潘秀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多学科研究综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行政许可行政制度
行政学人
浅谈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成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国务院出台措施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