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进典型群体培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14-04-17 06:49:44董炯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0期
关键词:先进典型榜样培育

董炯华

新媒体、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更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诉求。在大学生群体中按照一定衡量标准培育部分先进典型,为大学生树立可观、可学的榜样形象,便于实现受教育者与先进典型的良性互动,可以很好地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优势,形成范式效应。根据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方针,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模式,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一、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培育先进典型群体,并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得到绝大多数高校认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让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讲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展示的不仅是个人切实的感受和经历,更是优秀大学生群体形象的体现。先进性典型首先是大学校园里的普通人,但他们以其突出的道德行为,充分体现了“秉承崇高的价值取向,及其在这种崇高价值取向下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①,这也是众多先进典型能够发挥榜样作用的关键。学界大多把先进典型定义为:“主流文化树立的人生楷模,是在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方面有非凡品行的英雄人物。”②

对身边先进典型的认同与偶像认同心理类似,榜样行为必须是大学生自我界定为值得自己学习的。因此,大学生群体里的先进典型必须对学生主体产生引力作用,必须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认同心理需求。分析“90后”大学生普遍的心理认同特点,笔者认为能够成为大学生群体的先进典型,必须具有以下品质,才能成为大学生身边的榜样。

1.信念坚定,志存高远。理想是人的内在驱动力,有理想才可能执著地去完成具体的工作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事业梦。我们培育的先进典型都在儿时就有了自己的人生梦,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中,他们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他们都为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懈努力着,梦想始终是他们不断前进、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正确的理想又来自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信念的坚定是实现和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政治信念坚定,才能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才能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培育的先进典型是当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在政治信念正确的基础上胸怀崇高的理想,有着甘于付出终生努力的高远奋斗目标,这是让其他同学所仰慕的地方。

2.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天才型的先进典型很少,很多先进典型的人生都很平凡,生活艰辛,他们在求学路上的付出要比常人多很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自强不息,不管是生活的磨难,还是学习的压力,他们始终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有着不被困难打倒的阳光心态和快乐生活原则,他们感恩社会,乐于奉献,他们从不抱怨生活和社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一个真理:美好的事物需要辛勤劳动和汗水去浇灌,只有付出了才会懂得珍惜和回报。这些大学生先进典型响应时代号召,到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他们用自己的付出谱写青春亮丽的人生。

3.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发展强大的智力源泉,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从高校人才培养意义上讲,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须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先进典型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其他学生学习上的引导。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和创新品质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了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表现出的优质秉性和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时代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品质的需求。大学生学习先进,以先进为榜样,不仅要让先进典型的成功来激励自己,也可以拿他们做参照,确定自己人生发展和奋斗的方向标。

4.乐观豁达,书生意气。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人生充满信心、积极乐观,不仅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必要的心理基础,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前提。在大学这个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保持乐观向上、豁达自信的人生态度,用一种肯定的、美好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磨炼自己,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是每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先进典型的生活平凡、艰辛,但对自己充满自信、乐观,这对正处于“苦恼”中的大学生有很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先进典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榜样,不管道路如何艰辛,不管面对多少金钱、荣誉的诱惑,他们始终坚守诚实守信的情操、书生意气报效祖国的忠心和奉献社会的热心。

二、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现状分析

雷锋、焦裕禄式的先进模范人物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是随着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对榜样价值的认同却大大减少,甚至产生了网络效应的“反向认知”,即通过网络恶搞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追捧,用怪异和抵触来标榜个性的形象成为部分学生认同的“偶像”。这不仅说明榜样教育效应的弱化,也反映出我们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上出现了问题。

1.榜样力量不强,难以激发学习意愿。培育先进典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去模仿和学习,是为了实现榜样精神力量的内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必须使培育的先进典型能够满足大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能够在其心理或情感上产生共鸣,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觉得有通过学习模范实现自我改造的可能性。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先进典型的宣传上“高大全”,抑或出现行业精英、社会名流式的包装效应,大学生对这些“精英”只能望其项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高校在培育先进典型时,只重点培育一个方面,不能让其全面发展;在宣传先进典型时,只突出其闪光面,回避其缺点,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同学当然不会心甘情愿向这些榜样学习。

2.宣传方式不妥,难以形成思想认同。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是实施榜样教育的关键步骤,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典型的形象,将先进典型的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去。众多高校都采取媒体宣传、巡回演讲、座谈交流等集中学习方式,但普遍反映是“看了不感动、听了不激动、说了不行动”。其原因在于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形式僵化,内容千人一面,先进典型常常是大公无私、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形象,甚至将个别偶发的感人事件,包装成了个人长期努力的必然结果。如此包装先进典型,有个性的大学生很难受到感染,更难产生思想上的认同。

3.培育方式不当,难以积极主动引导。培育先进典型必须讲究科学和艺术,必须注重发挥大学生在榜样教育中的主动性。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群体中突出的实际问题,基于问题的解决培育先进典型,不求千腔一调,只求突出一点,再辅以艺术化的教育,以让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模仿先进典型。但实际是高校在先进典型的培育上往往侧重于内容的综合性,政治素养的高度性以及宣传方式的口号化,这种单一模式的培育和灌输,很难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

4.活动组织不力,难以完成知行转化。先进典型的教育作用不仅让受教育者产生认知,简单地学习模仿榜样,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践行先进典型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很多高校在开展向先进典型的学习教育时,往往以学习榜样教育为基本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更缺乏相应的推广和深入,最终难以让受教育者实现由知到行的实质性转化。例如“三月学雷锋”这样的为教育而教育、为学习而学习的活动,往往缺乏规划和组织引导,很难真正让大学生深化对先进典型精神的领悟,强化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更难实现。

三、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模式的工作基点

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各种负面因素使得大学生的阴暗心理不断滋长。“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等伤及无辜、轻生自杀的案件让高校认识到,塑造大学生先进典型,创新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1.培育先进典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的人际、就业、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现代大学生的功利心不断增强。大学生填报志愿、参与社团活动、选择就业工作等都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而忽视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高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围绕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动态等诸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树立无私奉献、甘为同学服务、埋头苦学、敢于开拓创新、生活朴实、阳光快乐的典型,引导大学新风尚,进一步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良好校园环境。

2.培育先进典型必须体现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身边先进典型的学习和模仿,实现自我的发展与进步。2004年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完整人格,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正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③大学是人格塑造、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学校要在这一时期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说教缺少生动形象性和具体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和周边同学互动紧密,影响作用大,可以成为大学生身边直接的学习和模仿对象。

3.培育先进典型必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号召和时效性。目前,社会共同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已经初具规模,但我们在教育方式、满足学生需求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先进典型的培育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主客体灌输教育模式,更能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借鉴的榜样,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地改造自我,而不是传统的主体对客体的硬性塑造和征服。根据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立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育先进典型,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的竞争力。从自我需求和时效性上讲,培育先进典型适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又是客观必然的选择。

四、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模式的策略性思考

先进典型通过其独特的导向和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倡导的先进道德和精神品质,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文明素质的显性要求。立足于培植先进文化,注重扩大先进典型群体的数量,构建培育先进典型的有效保障机制,可以进一步创新先进典型的培育模式,发挥先进典型的范式效应。

1.以先进文化为沃土,不断创新先进典型的内涵要求。高校作为文化聚集的高地,可以为先进典型的培育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先进文化作为正确价值取向的体现,必须在培育先进典型中加以全面贯彻和渗透。通过榜样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元价值观念时,能够紧紧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先进典型的培育中,要充分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价值统领地位,让先进典型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去感染和引导周围的同学,让学生在精神需求和精神世界上有所提升,让学生把学习专业知识与先进文化价值有机融合。先进典型还应该用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优异的学习成绩去引导周围的同学增强学习意识,让当代大学生自觉熔铸全面、立体式的精神文化力量。

2.以范式效应为目的,形成先进典型的动态群体。培育先进典型的误区在于尽善尽美地追求完美观念。高校既要准确评价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影响作用,又要客观认识到先进典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先进典型培育中,要强调培育典型的真实性,没有十全十美,只有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表现突出,世俗的典范更具有亲和力,更容易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模仿。同时要注重多样性的选择,在褒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树立不同价值群体的精神楷模,培育一定规模、一定数量的动态先进典型群体,让每位大学生都可以在先进典型的群体中找寻到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先进榜样。

3.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不断增强先进典型的作用发挥。先进典型凝聚的是体现时代要求、传承传统美德的高尚精神,是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培育先进典型应从机制上加以健全,努力形成长效机制,使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持续发挥。先进典型的培育是从粗糙的雏形到打造精品的过程,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教育和管理,不仅可以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防止他们居功自傲,思想蜕化,还可以进一步促使先进典型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坚持对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长期锤炼。要逐步健全对先进典型的激励机制,不仅要给予物质奖励,还要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正能量,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当先进的光荣,进一步内化为个人成长的精神力量,不断地追求更大的人生意义和目标。

[注释]

①戴悦.榜样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2(8):46.

②周国文.榜样与偶像的错位——从偶像变迁看当代都市青年的价值观[J].当代青年研究,2002(3):37.

③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4.

猜你喜欢
先进典型榜样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
习近平: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四步把脉”塑造先进典型——洛阳供电公司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的经验做法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36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抓先进典型建写作队伍拓媒体阵地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43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 06:53:4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
榜样
网络传播(2009年10期)2009-10-30 0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