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

2014-04-17 06:52贺彩玲张玉静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产性利益校企

贺彩玲 张玉静

近年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机构、专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概念和建设模式方面,关于基地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对提高基地的运营水平、确保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推进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1.学校自主管理模式。对于自筹资金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些学校任命实训中心负责人或相关系部主任担任领导,并聘用专兼职教师组成教学队伍,开展实训活动和生产活动。具备生产能力的基地可以通过接受产品订单、承接外包项目等进行小批生产,获得经济效益;具备服务能力的基地可以为师生及周边社区提供餐饮、维修、配送、导游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自主性较强,能实现自我管理,能较好地协调生产和实训,以开展实训教学为首要目标,实训质量能得到基本保障。缺点是基地领导身兼数职,不能专注于基地的运营管理,极有可能导致基地运作与市场脱节,难以适应科技、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另外,这种管理模式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实训指导,缺乏高级技能人才的参与,实训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2.企业或个人承包管理模式。企业或个人承包模式下的实训基地也是由学校负责投资建设,学校拥有基地的所有权。基地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后,学校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将实训设备、设施的使用权承包给某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承担学生实训任务。其优点是学校不但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还可以从承包方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缺点是承包方以经营利润为首要目标,不关心实训教学质量,往往以种种借口拒绝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或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其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实习内容空泛、流于形式,学生能力培养落不到实处。有不少院校曾经采取过这种管理模式,但由于生产和实训的矛盾难以调和,运作难以持久。

3.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是校企双方协作实施基地的运作管理,一般由企业和学校分别委派基地经营负责人组成基地领导班子,负责基地的运营。这种模式适用于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管理,有利于生产经营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在尽量保证学生实训质量的前提下,谋求基地的经营利益最大化。缺点是责权不够清晰,利益分配比较模糊,学校与企业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短期内合作效果较好,但不适宜于长期应用。

4.股份制经营管理模式。股份制经营管理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合资共建股份制公司,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该模式可以集中学校与企业的资产、人才等资源,具有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激励与监督机制健全等优点,有利于实现基地的长期发展。学校、企业、基地之间财务独立,往来账务明晰,利益分配清晰,合作矛盾较少,管理规范,运作有效,是值得推荐的一种管理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自主管理模式能较好地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但从长期来看,基地消耗高、效益差,难于持续发展;承包管理模式容易实施,但承包人行为具有短期性和趋利性,不利于基地教学功能的发挥和基地的长期发展。因此,这两种模式适合于学校自建基地初期营运时期,随着基地的发展应该考虑转变模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比较灵活,目前是一种最常见的基地管理模式,但该模式下校企双方责权利不够明晰,在管理权、利益等方面容易产生矛盾,极有可能导致基地运作陷入困境,所以校企合作管理只能作为一种短期模式。股份制经营管理模式具有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等优点,有利于实现基地的长期、良性运作,因此应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管理模式。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机构

为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营,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确立基地的领导机构和合理的组织结构。应建立由学校领导、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行使基地的最高领导权,由该组织做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方面的重大决策;组建由学校实训部门和企业合作部门人员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执行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的决议,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安排和协调各专业、工作室的生产性实训;建立由企业人员和实训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具体从事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等工作。通过多层次建设,形成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在内的管理组织网络。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1.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市场运行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开展真实的生产活动,就要从市场购买原料、技术和人才,通过生产转换形成社会产品,并经市场销售创造经济效益。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必须引入市场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的考验,在竞争中获得发展。要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效率,最好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充满激励与约束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2.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动力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与利益机制。基地既应建立鼓励企业投资、合作的激励机制,又要建立员工工作激励机制,通过奖惩、建立情感、强化责任等方式,调动企业和员工参与基地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形成企业积极参与、员工乐于奉献的氛围。利益机制的设计要使学校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利益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利益分配问题。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采用“成本互抵”“待遇双免”的办法处理利益分配问题,模糊了利益分配关系。实践证明,生产性实训基地要真正实现良性运转,必须明晰各种利益关系,建立按贡献分配的利益机制。

3.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约束机制。在基地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主持下,学校和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合作期间的责、权、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一方面确保基地生产的有序进行,保障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明确基地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功能,如规定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完成一定课时的实训指导任务,基地一定比例的生产能力用于实践教学等,以确保生产性实训的效果。

4.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沟通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层面的协商会议,建立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与厂长(经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专业组长和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的日常对接机制,及时沟通情况。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选用恰当的管理模式,设计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有效推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彰显高职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生产性利益校企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