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高职教育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各高职院校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商务英语属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其教学目的与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不同,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能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够有效处理商务事务的能力,具有更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趋势和潮流。近年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顺应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趋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一种高效的“教学做一体化”商务英语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更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做中学”理论在20世纪初由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首先提出。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从做中学”是核心和关键内容。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做的过程,同样也可以认为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他主张学生“由做事而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做中学”教学理论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从事有意义的活动任务来获取宝贵的经验,以创建实际活动场景为着眼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认为,该理论非常适用于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理论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经过后来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教学思想。此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而不是让教师传授或者灌输知识。基于这样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是教师单向式的传授知识,而是教师利用各种特殊的教学情景和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并掌握知识。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是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则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启发。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观点,对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有着十分积极的启发意义。
根据“做中学”教学理论,顾名思义,“从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将来能在商务工作中运用各种商务技能处理商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原来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比例提高到30%甚至50%以上。实践内容包括商务技能单项训练、商务综合性训练、广交会实训和毕业顶岗实训等。
商务技能单项训练主要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与各课程同步进行。在课堂上,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扼要介绍了相关商务知识(如岗位描述、图表分析、产品介绍、客户接待、投诉处理等)之后,给学生布置各种实践性强的训练任务,如分析一份公司财务报表、介绍某一品牌产品、模拟一次客户接待活动、完成一次商务现场谈判等。因为实训内容与将来工作任务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学生们都兴致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各种训练活动中,初步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商务综合性训练安排在每学期的实训周期间进行,实训地点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形式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商务软件、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材本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商务环境中进行一系列商务活动,如在网上开发客户、发表产品信息、回答客户的问题、制作外贸单证等。这种进一步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将理论知识转为实际操作,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年两次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或担当商务翻译,或担任参展商销售员、接待员、展览助理等,并协助参展商跟进海外客户,同时也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在广州举行的其他展会的接待工作。
当前,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往往被忽视,不利于他们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差甚远。要改革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就必须对课堂上传统的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强调以“学”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系,注重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主体角色,促进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教学活动安排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被重新定位。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工具和资源了解相关业务知识和业务背景,然后创设相关业务情景、启发操作要点之后,组织学生分角色,自主去进行业务操作,并撰写各个业务环节的英文信函,学生对完成的信函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分析、激励答疑。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高度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商务事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对未来从事商务工作有了更足的信心,从而为日后成为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建构主义学者,Litter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充分互动的过程,学生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学习知识,也不能作为一个学习的独立个体。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习者,在有效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互动交流和共同努力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即“同伴合作学习小组”。那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合作成了学习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协作交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群体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在英语的听、说、写中不断提高语言的技能。
我们在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同样也要建立“同伴合作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学小组模式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强调以“学”为中心来进行教育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模拟等情景来让学生学习处理商务事务,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以笔者讲授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我们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全体学生统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模拟商务情景,然后以同伴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分配不同任务,组织学生去开展多种有利于训练他们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活动。比如在“Order⁃ing Goods”(下订单)这一单元中,笔者把教室分为Reception(接待区)、Negotiation(谈判区)、Ordering(订单区)、Sales(销售区)等几个功能区,把学生分在不同区模拟工作,让学生成为不同的岗位角色,使他们真正融入商务环境中,处理商务事务中遇到的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种让老师和学生通过协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模式,以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双向交流的过程,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实施终结性评价方式,大部分高校通常“以期末考试成败论英雄”。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的影响下,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设计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如何答题,如何争取高分,忽略了英语的基本技能教学,长此下去就使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有些学生甚至对学习英语反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样,学生也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应试机器,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完就忘,但其真正的商务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无法得到培养,这样的评价方式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也不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注重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评价。建构主义的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协作中的各个环节的表现,以及核心目标建构的实现。在这一点上,形成性评价方式是非常符合建构主义评价观的。
因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近年来在评价学生方面引入了形成性评价(过程式考核)方式。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如“剑桥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都采取了形成性评价方式。各学科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同时采用学生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性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笔者讲授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笔者把考核内容分成了五个模块,分别为商务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以及广交会实习模块。每个模块的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课堂观察、档案袋评估、课堂小测、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全面评估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