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策略

2014-04-17 06:52张成霞王小华杨晓椿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国际化贵州

张成霞 王小华 杨晓椿

一、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

1.高校国际化发展意识不强。全省范围内的宏观国际化意识不强;很多高校没有将国际化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管理层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国际化意识淡薄,对国际化的理解和认识比较肤浅,国际化综合能力不强;高校外事队伍对国际化教育的政策不太了解,规章制度也不熟悉,受多年工作习惯性思维和大环境的影响,在国际交流工作思路、方法创新方面思考不够,视野不够开阔;国际化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待建设与培养;师生对国际化的认识和参与程度较低。

2.缺乏相应制度和经费保障。贵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大部分生源经济能力有限,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国际交流形式单一,数量有限;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自主权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申请和办理国际交流项目的程序和手续烦琐;管理体制与制度不健全,高校内部的奖励机制与考核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相应的机构和编制,部门职责不明确,有些学校缺乏固定的外事工作人员,致使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难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

3.缺乏相应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平台。贵州高校普遍存在信息不畅、渠道狭窄、经费不足、专业团队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尤其缺少优质项目对国际化发展的支持;有些学校很难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和项目,国际交流机会少;尽管许多学校已同境外的高校或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其中能保持密切联系并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为数不多;各国学者和留学生青睐的教育环境,包括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国际科研合作仍显不足。

4.学校的硬、软件基础薄弱。贵州高校的学科虽具特色,但欠缺国际优势,在国际上没有显著影响力和吸引力;全英文教学师资匮乏,双语教学尚未普及,师生的外语水平不高,教师教学水平达不到国际化标准;从事专业教学的专家和教师十分缺乏,难以引进国际的专业教学资源;汉语专职教师紧缺,虽已经得到重视,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存在不足;缺乏能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的核心研究人员和团队;目前贵州高校的学校网页、教务系统、评教体系、服务设施设备针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建设尚不健全;多数学校对国际化的硬软件投入不足。

5.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大。一是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能力偏弱,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与贵州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省内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省属院校的国际交流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特别是像贵州大学这样的“211工程”大学,其国际交流活动占到了全省高校的60%以上,而一些地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国际交流基本没有开展。三是在同一学校内部,有的学院和学科开展国际交流比较有优势和积极性,而另一些则只有零星的项目。

二、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1.树立开放办学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全省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层要用国际化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作用,将国际化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要引导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际化的内涵,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对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创新,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增加贵州高校的活力、动力,从而树立自信心。贵州省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将其融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高校,制定适合省情、校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表,拟定适合贵州省情的相关规章制度、具体行动计划和可操作的行动路线,使高校开展国际化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指导和领导,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贵州省政府应制定统一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推进作用;建议制定出对外宣传策略和实施方案,加大对贵州和贵州高等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贵州;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简政放权”,简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审批手续;拨出专项经费支持省内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设立奖学金和专项经费,鼓励省内高校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国家的特殊政策和措施,支持贵州高校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对于尚未启动国际化工作的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给予优惠和鼓励政策;创建省内高校与国外高等院校的联系机制,在管理层面上为后进高校多争取合适项目,支持发展。

3.提升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水平。首先,应确立对教师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标准。其次,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逐年派遣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外学习,加强师资的国际性流动;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公费留学项目;将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进修、讲学、访问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各类学科带头人、双语课教师和国际化管理干部。

4.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借鉴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各校实际,有选择性地引进国外院校高水平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成立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执行涉外政策、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等;成立独立的国际学院,形成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培养国际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办学实体;注重国际合作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教材的创新;加强语言教学,开设多种外语,使学生具备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学和留学的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对外教和留学生的管理机制,注重服务和人性化管理,使他们获得归宿感和认同感;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来黔的外国专家、教授、留学生等提供住房保障,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化师资为我所用,为高校国际化增添生命力。

5.注重策略选择,做到有的放矢。(1)特色发展策略。贵州部分重点高校的学科门类设置相对齐全,学科发展均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优势专业值得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具有一定的区域文化特色,优势较为突出。贵州的职业技术院校能够发挥技术型专业优势。另外,贵州可利用其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宜人的气候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国外学生到贵州留学、参加夏令营,利用贵州的多学科优势和独特的区域特点,吸引国外专家来学术交流、任教和进行研究,利用贵州充足的合作空间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等。贵州的特色专业、培养模式、教风、人文社会环境、地理和气候特征、民族文化以及对当地经济的支撑作用等,都有助于自身国际化的发展。(2)平台发展策略。贵州已有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汉语水平考试考点、雅思考点、日本语能力考试考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港澳台学生联合招生资格普通高校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不够,贵州高校要以优秀合作办学项目(办学机构)、科研项目、联合实验室建设、人员交流作为载体,搭建更多的国际化平台。(3)机遇策略。《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地区等平台,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指出:“中西部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等交流平台,扩展与周边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对口支援中建立支援高校、受援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多方交流合作模式,提高中西部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这些政策的出台,给贵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贵州的“中国贵州酒类博览会”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知名的国际品牌项目。贵州的高校在对外开放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化经验,部分高校已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办法。贵州高校要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扩大对外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化的能力和水平。(4)资源发展策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诸多国际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资源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资源的利用上,贵州应做好相应的规划,有计划、有选择地参与地区和国际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渠道,及时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信息、动态、趋势,寻求、接触和了解合作对象,提出和协商解决国际交流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5)差异化策略。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指导方针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外交格局的要求,形成贵州高校多层次、有重点、分步骤的开放与交流策略。重视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科研合作及教师培养等。注重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同东盟的交往。由于中国与东盟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理相近,双方在留学生培养、语言学习、联合办学、科研合作、职业培训、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合作具有相当的潜力。通过双方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各国教育的互补协作,资源共享,获得双赢。重视与日韩的合作,日本和韩国教育质量高,教育资源富足,又是中国的近邻,与贵州的高校有较多的往来和交流,互派学生留学及在日本、韩国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实惠又便利。密切与港澳台高校的合作。由于相同的文化和语言,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相对于与其他的合作要容易得多。贵州高校与港澳台高校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应加以巩固和扩展。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增强文化软实力服务。目前贵州只有两所孔子学院,贵州高校要主动出击,找准目标,增加在海外孔子学院的数量。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国际化贵州
聚焦港口国际化
贵州,有多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沉醉贵州
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