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桦
(四川警察学院警务外语教研室 四川泸州 646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陈 桦
(四川警察学院警务外语教研室 四川泸州 646000)
关系非常密切的语言与文化,两者在世界一体化格局中的跨文化交流以及交际已经变得更加频繁。由于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和体现,所以了解该语言的文化是正确理解运用语言的前提。鉴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了诸多不足,其中尤为重要的英语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忽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即片面而过分地强调语言及语法知识。故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常常成为困扰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难题。为此,本文自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处着手,通过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必要性的了解和证明,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及导入的方法等多方面的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一套能有机统一英语教学与文化因素的方法,从而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并加强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策略研究;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语言;重要性
在发生学上,语言与文化具有的非常紧密的联系和关系,所以说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全部内容都可通过语言的表述来反映。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差异,使不同种族间存在了很大的文化差异,从而并成为人类间语言文化交流的障碍。所以,文化方面的差异因素往往是是影响到语言交流运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语言教学不仅仅是作为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文化和知识的教学,所以属于语言教学的英语教学自然脱不开文化教育[1]。在保证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要加强文化因素的教学,因此须大力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的导入。语言教学不应被语言知识的传授所局限,还须包含进文化因素的渗透。作为英语教育中坚力量的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大力加强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文化修养。通过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可以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英语这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能够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又是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二者关系紧密,很难分割开来。语言和文化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相互影响的,很容易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人际交往时表现出来,所以仅仅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其内涵是很难学好外语的。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是由语言和文化间关系所决定的,作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语言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很难真正学到这个民族语言的精髓。要真正做到对一种语言的熟练掌握和准确运用,就必须深入了解这种语言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很难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故而,今后在英语教育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大力进行文化背景的导入和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英语教学当中加强文化导入这一措施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形势发展上是高度契合的,也是相适应的。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进行深入的情况下,我国与世界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因不同文化间差异而层出不穷的误解,而这些误解的产生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2]。文化导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必要手段。语言作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能出现只掌握了语言符号系统却没有学习其底蕴文化的情况,由此就会出现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由此看来,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须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导入,使其具备理解语言文化背景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英语国家的人和中国人是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中的,所以在道德观、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是很常见的,都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内涵不同必然造成。在不了解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交际过程中的遇到的文化障碍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因在交往中的文化差异所引发的误解频繁发生,使人看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大学在社会文化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借助文化的导入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要求得到满足,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和对语言学习的积极影响。在文化知识的导入中既要经常给学生灌输英美文化的习俗同时也要不断纠正不适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听、说、读、写、译, 都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在充分了解了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之后可以更全面、准确的理解目的语。在导入文化知识时,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一方面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英美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纠正一些不适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是十分适于进行文化导入的。选材丰富的精彩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丰富内容,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加深印象。听、说、读、写、译, 哪一个方面都无法英语学习中避开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目的语。
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中,须遵循一些原则,大体上主要有三条,即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通过对这三条原则的严格执行,可以使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起到较好的效果。下面对这主要的三条原则进行一下简单的陈述。
相关性原则,他是通过要求教师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符合教材大纲,必须与教材内容有关联使该原则得到保证的,相关性原则在这里的运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是对教材的拓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并尽可能与教学同行是文化导入教学的特点,而把握尺度,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则是相关性原则对文化导入的要求。实用性原则,可以定义为进行文化导入所加入的内容必须是和学生的所学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并须要重视其新加内容与日常交际生活的关系,确保其紧密相关。很多文化因素是干扰交际的,对于这些,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该详细讲解和反复操练,以保证做到学以致用。如此,在一方面既可以做到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和文化间的关系太过抽象而无法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文化教学与交际实践两者的紧密结合从而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形成良性循环的目的[3]。最后一点便是循序渐进原则,实际上,此原则就是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阶段性原则。它要求在导入文化中所新加入的内容需要适合学生实际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其注意也要逐渐变化,由浅入深,继而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扩展其范围。只有在充分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在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进行选择时做出最恰当的决断。
英国的传播学家R .Williams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他将文化根据内涵做出了三种划分,也就是定义并概括为三个类别:他将第一种定义视为是理想性的。在此定义中,文化被视作世界性价值和具有绝对性的一种人类完美状态与其过程。第二种则被定义为是纪录性的。人类智慧与创造的主体、详尽地记录了人类过去的思想与经验,这是文化的第二种解释。而第三种,即社会性的。文化在此被描述代表了习俗在日常行为中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的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张占一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曾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是属于这个知识文化范畴的;而交际文化包含的则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人际交往时的那些可能引起误解会影响到信息准确传达的非语言因素,如称呼、问候、致谢等习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等。
举一个例子,爱人这个词,在不知道它特定含义的情况下,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时便可能会被误解为情人这个词的词义。另举一例,如dog一词,在我们的文化中狗向来用于贬义,这在汉语里不胜枚举,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但是在西方文化观念里,dog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和朋友,它是忠诚的象征,又是受宠之物所以,以狗来比喻人时多是赞扬的,具有褒义的。例如,You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的家伙);dog tired(来形容人当时很疲劳);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的意思,显而易见)。所以遇到上述情况而不假思索,直译原文,很容易造成歪曲原意的效果,闹出笑话来[4]。
词语含义的褒贬不同,能够对交际者的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讲解词语用法时, 教师须要向学生说明词语间文化内涵的异同,并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单词字面意思的情况下也要知道它的语境和褒贬含义,从未使学生避免在使用上犯下严重的语境错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5]。在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时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有利于交际文化的传授。
(一) 中西文化对比法
在跨文化语言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便是对比法。通过比较和鉴别,能够发现汉英两种语言间语言结构以及文化的异同所在,借此催生跨学生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例如英语教材的一个单元: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笔者在课文前先介绍了西方圣诞节的习俗,圣诞老人、圣诞礼物以及卡片、歌曲、晚宴等等,给学生留下较深印象后又让学生把圣诞节与春节进行对比,从而使其对圣诞节有了比较深的理解[6]。
(二) 典故引入法
引用传说、宗教或文学中的人物以及内容是多数人在交谈和书写时最常见的行为,而这些人物和内容就是典故。典故的运用除了润泽语言,使之生动清晰外也利于人们沟通思想。大学英语中,许多课文便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鉴于学生多不熟悉,教师须详细讲解。如这样一个句子:To Vin go Florida was in fact the land of Promise.学生做此题时,多对the land of Promise感到不能理解,而且在词典中也很查到。但这是圣经中的典故,多写作the Promise Land,源自圣经的旧约部分[7]。犹太人的始祖亚伯兰,极虔诚笃信上帝并以此著称。他率领家族迁移到迦南时,上帝曾对他许诺:The whole land of Canaan,where you now alien, I will give a sever lasting possession to you and your descendants.(我把你寄居的地方,即迦南,全赐于你以及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所以此处的the Land of Promise指的便是迦南。典故中指的是乐土。
(三) 词汇代入法
不论汉语还是英语,其语言中的词多具有文化内涵,而文化因素又决定了词语的社会含义,所以又制约了词汇使用时的得体性。在遇到在这一类词时,教师应适当地提醒学生,使其注意到词汇的文化内涵。大学英语中讲到kid一词时,教材也提及了这么一件事:某一个欧洲国家女王在美国访问时,芝加哥人隆重接待了女王,告别仪式上芝加哥市市长为女王致辞,其中一句是:The next time you come,bring the kids along.下一次再来时把您的孩子们带上。此言一出,会场所有人目瞪口呆,而女王一行人员感到颇为气愤。芝加哥市市长却不知原因何故,原来市长用了kids一词,这个词不能用来称呼君主的子女,而是应用princes(王子)或princesses(公主)。市长此言,近似于在中国对一个地位很高的人说:您下次再来时带上您的丫头和小子。通过此事看到,即便是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也会出现不同的含义,因此学习单词须注意其文化内涵[8]。
(四) 课后补充法
虽然大学英语的教材已经尽量做到丰富多彩,但是课堂教学所及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来进行补充,如观看原版电影、阅读英文书籍报刊、收听英语广播以及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等。
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如果不能深入地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就很难做到真正地理解掌握这门语言,所以学习一门外语往往就意味着学习对一种文化的交际和沟通,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和语法还要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因此语言教学不能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更不能脱离该语言的背景文化教学而独立存在。文化导入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涵,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学者Brown指出过,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该语言所处的文化,文化是作为联系语言和思想的有机整体而存在的。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教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英语词汇和语法篇章,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授学生理解该语言背景的文化知识乃至于历史背景。唯有通过深入了解该语言层面下的文化背景,才能够避免语言文化交流中的误会和差错,才能够有效地与该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关于跨文化的内容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也能够起到提高学生文化方面的综合素质,减少其由于文化差异因素所引起的交流障碍以及交际误解[9]。重视语言和文化的结合是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的最有效手段。
改单纯语言教学为语言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时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作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做到向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内容传授两者相结合的方向转变[10]。而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导入,从而在教学中得以培养出学生的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流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和渗透文化意识两者应该是同步的,在教师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也不能抛下对于该语言文化的导入,只有使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施,才能有效地实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1]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外语界,2012,33(15):69-72.
[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2010,12(7)::25-27.
[3]胡文仲.外语与外语教学百期论文选萃[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57(11):45-49.
[4]王伟华.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2010,11(51):46-49.
[5]张莹,邹炜.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方法[J].中国论文,26(12):148.
[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1(12):121-124.
[7]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10,13(5):73-77.
[8]高一虹.语言文化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54(15):74-79
[9]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2011,12(21):86-89.
[10]高阳.基于沃尔夫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研究[J].西安工程学报,2012,16(6):105-107.
Study on the importance and strategy of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y
Chen Hua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Sichuan Police College,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very close,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in the pattern of world integration in cross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Because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reflects and embodies the culture, s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culture is the premise of using the language. In view of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which exist in the English culture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neglect of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 which is one-sided and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language and grammar knowledg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often becom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oving the necessity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in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introducing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sums up the means of unity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ure factor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non English majors and strengthen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trategy research; English teaching; cultural introduction; language; importance
H31
A
1000-9795(2014)04-0332-03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2-10
陈 桦(1963-),女,四川遂宁,副教授,从事英语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