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育人的物流专业大学生责任教育

2014-04-17 06:52孙芳宋逸成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实训育人物流

孙芳 宋逸成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并得以持续发展,核心在于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鉴于物流行业是以物为载体来实现与人的交往,因此物流行业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拥有较高的责任感。作为未来物流行业从业者的培养机构,高等院校在物流专业大学生的责任教育上应当有所作为。

一、物流专业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涵

“责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反映着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明确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里的“规定、使命、任务”就是指的责任,说明责任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定,客观存在于社会之中。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素养。首先,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服务,只有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其次,在物流运作链上,物流作业中更需要有责任心的大学生,因为物流作业过程中,环节多、程序杂,多想多做,才能使上下游协调一致。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提升的同时,更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二、实践育人是物流专业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指导理念

2012年2月9日,中央七部委联合下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将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强调高校要着眼于现实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要立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要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教育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精神及品格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一方面,要以实践育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建设,不定期地开展物流专业教师实践体验活动。物流运作与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及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一些国家的物流业,因此,要结合我国的物流产业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教育模式,采取国外考察、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国外在物流方面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把建立物流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提高实践育人的有效育人机制。物流实习实训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包括实训室或实验室,基本具备模拟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进行实践体验,进行角色扮演,在实践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更多依托产学研校企对接的企业合作伙伴。将物流课程对接到企业的实际运行机制中,建成能够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突出育人主体是内在要求

1.突出责任教育的主体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对象。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受教育者在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领悟到自主学习的真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其萌发关于责任的主体意识,使社会责任感得到自觉提升。

2.把握责任教育的层次性。就高校物流专业大学生而言,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从入校起就要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从而使每一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自己的前途命运融入现代物流事业中。二是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重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冲突时,要坚持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是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结点,引导大学生自觉将责任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责任行为,成长为一名有责任、负责任的人,勇于担当,在现代物流事业中不断开拓创新。

四、构筑育人平台是实践创新

针对目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符等问题,高校要通过变革课堂、校企对接及实践活动,着力构筑物流类大学生责任教育实践育人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变革课堂,提升学习能力。首先,变革传统的物流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形成交互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物流相关设备展示和仿真专业技能训练。如利用ERP实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模拟物流企业运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角色轮换,了解企业的运营过程。

2.校企对接,增强实践能力。校企对接有利于高校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校内课堂仿真实训、模拟企业物流各环节、企业顶岗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并参与物流企业技术革新相结合,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发展状况,通过签订培养协议,采用工学交替、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及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联合培养合作企业定向人才。二是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中,真题真做,由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成果鉴定后直接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三是高校与企业创办经济实体,吸纳学生开展相关实践实验活动,在实践中创新技术和方法。

3.实践活动,提高责任意识。一是开展校内活动,提升综合素养。高校的校园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主题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种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在活动中提升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二是开展校外实践,提升责任意识。学校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将社会实践与各种竞赛相结合,鼓励学生带课题、立项目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强化了责任认知,培养了责任情感,锻炼了责任意识,形成了责任品质,促进了责任行为的养成,树立了大学生良好形象。

五、整合育人资源是的外在保障

1.创新责任教育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一是高校通过成立物流专业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相关领导小组,按“专兼结合”的原则形成一支涵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物流类大学生责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与物流专业实践相结合,将责任教育内容融入整个教学管理中。二是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中教师、学生管理及服务人员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按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育人效果。三是充分发挥校园资源的育人功能。在校园中营造有利于责任意识培养的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责任情感,落实责任行为。

2.健全责任教育的培养机制。一是整合校内外教育及管理资源,完善责任教育的实践教学机制。在校内建立各院系、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培养机制,完善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的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在校外建立友好合作、互利互赢的政、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在实践中共同培养具有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二是整合资源,强化责任教育的“硬性机制”。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诵读、宣传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并且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强化责任教育。

猜你喜欢
实训育人物流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