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中开展吃苦精神教育的意义和有效途径

2014-04-17 06:52:03苗富强张峰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精神家长大学生

苗富强 张峰

一、当代大学生吃苦精神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吃苦精神是指能忍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能承受肉体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的就是要不怕困苦。吃苦是人生立业之本,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具备吃苦精神。吃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必备素质。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机构对在北京10个区县的2590名“80后”青年、500家用人单位中进行的《“80后”青年的职场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上的“80后”青年跳槽频繁,工作中“眼高手低”,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啃老族”便是其中的典型。大学毕业生中的“啃老族”大多是因为工作辛苦而宁愿待在家中啃老的。

当代大学生吃苦精神的缺失有多种原因。一是,近年来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人们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炫富、奢侈、攀比作为一种不健康的文化在社会中颇为盛行,绑架了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许多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上高标准:衣着比牌子、手机比档次、吃饭比排场。享乐思想严重,好逸恶劳。二是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逐步现代化,人们的工作、劳动、生产更加快速、方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的大学生大都不用再像祖辈、父辈那样为生存而付出身体上的辛苦劳作,大学生对吃苦缺乏感同身受。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溺爱。家长事事包办,致使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缺乏风雨的洗礼,一旦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挫折易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缺乏愈挫愈勇的吃苦精神。三是学校教育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吃苦精神的重要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流于形式,失之简单。

二、开展吃苦精神教育的意义

1.学生成为“社会人”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在校生涯的最后一站,大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将面临就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等各种不容乐观的现实问题。相对于知识而言,吃苦精神对现实生活来说是更重要的。吃苦耐劳精神的缺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阻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因此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失败,被社会淘汰。在大学中开展吃苦精神教育,培养其吃苦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自盘古开天辟地来,便多灾多难、饱经忧患。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巍然不倒,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大禹治水”和“愚公移山”式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理应继承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

3.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吃苦精神教育涵盖面广,既可以体现在体育和劳动教育中,也可以体现在德育、智育、美育等各个方面。只有懂得了什么是苦,才知道什么是甜;才会体谅父母的艰辛,知道感恩、珍惜现在的生活;才能刻苦学习、奋发勇为;才能热爱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热爱劳作并从劳作中获得快乐。

三、开展吃苦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大学生中开展吃苦精神教育,要内外兼顾,双管齐下,即从“身”和“心”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内心上体验吃苦精神,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能力。

1.加强国情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经提到,中国人口众多,物质资源匮乏,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习惯,否则就难以维系这么多人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中国要想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其意就在于继承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正确理解和认识国情,牢固树立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吃苦精神教育的基础。

2.增强体质,磨炼意志。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身体素质提上去,才能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吃苦”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很多大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劳动、体育锻炼,导致体质极差,动辄气喘吁吁,军训或运动会上大学生猝死的案例就是明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有关文件要求,要健全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早操或课间操,内容要新颖,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的高校至今沿用的还是老套的第六套广播体操,缺乏吸引力。相反,有的学校就能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引进骑马舞,学生乐于学习,锻炼效果也好。军训和实习生活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磨炼学生的意志,是培养其吃苦精神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要精心落实好军训和实习工作。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学校和家庭的双管双教,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若学校对学生开展吃苦精神教育,家长却反对而对孩子溺爱,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反其道而行,会使吃苦精神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溺爱孩子的家长,学校可以采用告家长书、电话或短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吃苦精神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事事替孩子包办不是爱,而是害,从而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使教育取得最大成效。

4.理解吃苦精神精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吃苦精神教育体现在校内、校外,课堂上下方方面面。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细微之处着眼,扎实进行,不搞轰轰烈烈一阵风。由于时代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吃苦精神教育,不能僵硬、死板地要求学生再去吃糠咽菜、体验“苦行僧”的生活。学校要充分领会吃苦教育精髓,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能力。让其明白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父母和其他人代劳,如衣服坚持自己洗,节假日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等。教育其物质生活上要低标准,穿着、吃饭提倡简单、节俭和实用,反对不切实际的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

为避免枯燥乏味,要使活动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力戒空洞的说教。可以召开吃苦精神教育主题班会,把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贯穿在吃苦精神教育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吃苦精神的理解。重视榜样教育,一方面用艰苦奋斗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一方面深入挖掘高校大学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多采用名人名言对其进行激励、鼓舞。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使吃苦精神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精神家长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