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秋 钱坤
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代表一个国家的最高教育水平,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应用型专业管理、技能人才的任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当前经济社会建设新形势下,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有必要也有能力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机制尚在探索阶段,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1.国家人才培养政策为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国家人才培养政策为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对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层次、各类别的高校都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相对于研究型高校培养研究型的“拔尖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则应重点培养综合型的“优秀拔尖人才”。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下,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依托自身资源,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实施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
3.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200余所,在校学生人数接近1000万,规模上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4年教育部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工作促进了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提升了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为高职院校进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优秀拔尖人才区别于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强调的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谓“优秀”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架构、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拔尖”是指一个人在某个行业或领域中起组织、引领、协调等核心作用,是这个行业、领域中的带头人。“优秀拔尖人才”是指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在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卓越的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是经济社会建设各行各业的领头人。
高职院校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管理协调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参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地位。笔者所在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中,探索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为地方培养了一批优秀拔尖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骨干力量。据统计,仅泰州地区就有超过300家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来自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1.打造合理的优秀拔尖人才选拔模式。如何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把那些具备基本素质与能力的人才选拔出来,是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以总分排名衡量学生的能力,这种考试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优秀拔尖人才可能仅是在某个领域中有优势,简单的分数就会抹杀了人才的多样性。高职院校要想选拔出有潜质,能成为优秀拔尖人才的学生,可借鉴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施行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优秀拔尖人才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要打破文理分科的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职院校还可以施行校内“二次高考”,给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但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再次选择的机会。通过多元化的优秀人才选拔,高职院校可专门培养那些天资聪慧、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全面提升优秀拔尖人才的素质。
2.构建优秀拔尖人才校企融合培养平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必须面向行业企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互补。学校可根据优秀拔尖人才的不同特点与企业共同设计培养计划,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实际技能,通过提前熟悉企业的环境,学习现代的管理理念,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在对优秀拔尖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可以实施双导师制,进行教学分工,学校导师负责理论知识讲授,企业导师负责实际技能传授,把实践、管理有机融合于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才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拔尖人才,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
3.探寻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高职院校在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富有个性、创造力丰富、洞察力敏锐的特点,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质,打破传统教学“重传授、轻启发”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是优秀拔尖人才区别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点,优秀拔尖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强调主体性、参与性和自我管理,在培养中要因材施教、优才优育,针对个体施行个性化教学、差异化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立弹性的教学机制,在学分认定、学业考评、教学组织等方面精心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潜能,营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环境,为优秀拔尖人才精心设计不同的成才途径。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才能保证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
4.营造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氛围。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还有赖于学校营造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依靠创新的校园文化底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创设“大爱育人”办学理念,实践“渗透教育”,开展“学优”“三帮”“做同学榜样”“公选课开设”等活动,为优秀拔尖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经过长期积淀,多年打磨,学院“大爱育人”品牌影响日趋增强,激励和感召师生昂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