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凌 郭志艳
(1.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2.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辽宁大连 116044)
美国女剧作家叙事范式嬗变趋势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郑 凌 郭志艳
(1.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2.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辽宁大连 116044)
顺应目前国内对当代美国文学精神危机主题解读的趋势,课题研究将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新视角,重点阐释二战以来的美国女剧作家如何在叙事范式上顺应潮流,突破传统戏剧的藩篱,对美国女作家群独特的叙事个性和时代特点进行全面解读。
美国女剧作家;叙事范式;嬗变趋势
兰瑟在《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中指出,“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评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学术发展的前沿理论,它继承了前者的传统,从叙事时间、结构、声音、视角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研究,又从后者的角度对叙事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位。它分析性别与叙述的关系,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语境中关于性别的假设对叙事形式的影响。女性主义叙事学家旨在改造脱离语境、男性化的叙事语法,主要聚焦于女作家作品中的叙事结构,来考虑源于性别的结构差异,改变女性边缘化的局面。
作为一个不太成熟还在日臻完善的新理论体系,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以往的批评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但是却从未在戏剧领域进行过尝试和深入探索。随着艺术语言内涵与外延的扩展,戏剧媒介也被称为语言,有着独自的叙事功能。因戏剧的文本叙事需借助舞台叙述来实现而自成特色、其涉及的研究范围广、难度大,令广大学者只能临渊羡鱼,国际上的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在戏剧领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本课题则顺应了目前国内对当代美国文学精神危机主题解读的趋势,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新视角,重点阐释二战以来的美国女剧作家如何在叙事范式上顺应潮流,突破传统戏剧的藩篱,对美国女作家群独特的叙事个性和时代特点进行全面解读。课题组将战后女剧作家的剧作研究放在美国戏剧的整体框架之内,以戏剧的叙述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放在戏剧叙述的本体结构、戏剧叙述的修辞特征和话语模式,旨在关注二战后美国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的重新建构。
美国女性戏剧,尤其是二战后的美国女剧作家,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在女权主义觉醒之前,妇女剧作家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前期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外对美国女性戏剧的研究仍很薄弱,只有少量关于20世纪个别女剧作家的研究。很多二战后优秀女性剧作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各种评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只能是洞若观火。总的来说,对于二战后美国女剧作家的系统研究是国内至今无人开垦过的处女地。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此项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国内外对女性主义戏剧叙事学的理论,同时也给二战后美国女剧作家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视角与价值标准。
女权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女性戏剧的发展,大批优秀的女性戏剧家脱颖而出。她们在忠于现实生活发展和历史嬗变的逻辑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生存遭遇的自我书写,反映了她们从逆来顺受到被逼反抗的进程,同时又满怀激情地肯定和赞扬了这种社会最底层的觉醒和女性意识的复苏。早期女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采取消极的方式来面对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现实,通过酒精或宗教进行自我麻痹,人物往往缺乏自我意识,未能获得独立的女性身份。例如:梅根·特里的《温室》揭示了一个美国家庭三代女性在一间小房间里走过的人生历程。这个没有男人的家庭正是当代美国社会里家庭解体陷入畸形状态的真实反映。在《心之罪》中,透过哥特式幽默的外表,贝思·亨利塑造了小镇上性格怪癖的失意三姐妹的人物形象,也影射着人类生活中的紊乱现象。但是在70年代后女权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则更加鲜活,具有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清晰的自我认识,她们突破了道德和生存层面的被歧视和被束缚的状态,开始主宰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诞生于世纪之初的伊薇·安瑟乐的《V-独白》中的女主人公。
首先,课题组将全面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深入剖析女权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意义和在女性戏剧作品中的应用。同时,以美国戏剧的发轫为出发点,分析摇篮期的美国戏剧对二战后美国女剧作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对美国戏剧的历史进行总体回顾。研究的第二部分将分析美国1945年到2010年之间女性戏剧创作的总体特点。在与现实社会的对话中,无论是性别和种族,反恐和伊拉克战争,宗教与价值观念,剧作家们始终以良知与反思审视着美国的历史与政治。而在生机勃勃的女权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女剧作家也开始了体现浓郁女权精神的艺术创作。研究的第三部分会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重点阐释二战以来的美国女剧作家群独特的叙事个性和时代特点。课题组将以戏剧的叙述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放在戏剧叙述的本体结构、戏剧叙述的修辞特征和话语模式,以时间为轴,对1945年到2010年的主要女性剧作家进行文本研究,通过阐释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过程,以发现二战后美国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是如何得以重新建构的。研究的第四部分则是关注此类美国女性戏剧的创作领域,并展望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女剧作家的发展潮流和戏剧叙述性转变。
本课题所使用的方法为文献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历史回顾、同时也兼顾现实社会状况,力求使理论分析与批评实践相结合。相关文献包括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该项目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为:前期调研,搜集相关资料—确定选题—研读文献资料—分析论证—发表论文。
首先,因为以往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都是零散的,并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所以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指导,将1945年至2010年65年间的重要女性剧作家和代表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其次,课题研究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方面较广。这就要求课题组在研究内容的取舍上必须有全局观,对美国戏剧历史要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最后,针对战后美国女戏剧家的研究一直乏善可陈,研究资料并不充足。但国内名校图书馆藏书较为丰富,可以通过调研获得所需相关资料;同时,学校拥有十分完善的国外期刊数据库查询服务和馆际借阅服务,可以采集到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故该项目具有可行性。
研究团队具有较为合理的学术水平和职称结构。项目组成员一直致力于美国戏剧以及外国文学文论研究,都分别主持过省部级、校级等各种研究项目,具有丰富的项目研究经验。项目成员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较深的学术造诣, 始终坚持对美国戏剧进行文本和文论的研究,在美国戏剧研究领域颇有建树。项目组已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系统研究美国戏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搜集到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中文和英文专著、论文多篇,可供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达到预期效果。
课题组将战后女剧作家的剧作研究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框架下,以戏剧的叙述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释戏剧叙述的本体结构、戏剧叙述的修辞特征和话语模式,旨在关注二战后美国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的嬗变和建构。
[1]郭志艳.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美国黑人戏剧述评[J].芒种,2012年下半月第10期.
[2]郭志艳.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梅根·特里作品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03).
[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郭志艳.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二战后美国女剧作家研究(1945-2012)[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6.
[5]郭志艳,20世纪下半叶美国戏剧的生态批评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0).
Feasibility study on female playwrights narrative paradigm evolution trend of American
Zheng Ling, Guo Zhi-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 116044, China)
Conform to the curr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America literary spirit crisis theme home, new angle of research will combine feminist narratology theory, focusing on interpretation since World War II USA Women Playwrights to follow the trends in the narrative paradigm,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drama of barriers, make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writers unique narrative sty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merica women playwrights; narrative paradigm; evolution trend
I106
A
1000-9795(2014)04-0130-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4
郑 凌(1977-),女,吉林长春人,讲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郭志艳(1977-),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从事西方戏剧、英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WW009):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二战后美国女剧作家研究(1945-2010);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科学研究项目(W2012155):礼崩乐坏的黑铁五代——20世纪下半叶美国戏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