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发展现状

2014-04-17 06:20:49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美国黑人族裔种族

张 旭 王 军

(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 吉林长春 130012)

谈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发展现状

张 旭 王 军

(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 吉林长春 130012)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品所阐释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观照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后学批评所关注的范畴。

黑人女性戏剧文学;发展与现状;身份认同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是指由黑人女性为原创,充分表达美国黑人女性生活主题的作品。黑人女性戏剧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今后漫长而曲折的发展之路,受美国主流的白人文化影响,黑人女性戏剧在起初阶段也避免不了借鉴和模仿,但在其自身发展道路中,黑人女性作家通过不断改良和完善,形成了黑人女性戏剧的特色,“黑人女性问题已经成为美国黑人社会学家、女性主义思想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黑人戏剧在主题、写作特点和情节方面也随即出现了‘转向’。因此,将当代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作为切入点,解读和分析美国黑人戏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使美国黑人戏剧文学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得到良好的诠释。”[1]美国黑人作家、诗人、剧作家玛亚·安吉罗在《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中讲述了美国黑人妇女痛苦的生存状态以及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表达了一个南方黑人女孩在种族与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下的痛苦和困惑。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达到了新的高峰。艾丽丝·沃克的小说关注在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社会中黑人妇女为宗教信仰自由、获得尊严和生存权利进行的抗争;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品受到了读者和批评界的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她是历史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黑人女性作家们将黑人女性在社会中的多重关系作为其关注的主要对象。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探讨,她们试图再现根植于本民族内部的美国黑人文化历史与黑人真实的生存状态。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与小说相比有后发先至事态。

“作为一种从边缘向醒目中心地带移动的文学现象,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吸收模仿阶段、反抗阶段和自我发现阶段。少数族裔女性文本所提供的种族、阶级、性别、文化视野与女性作家的言说方式、审美方式、语言色彩在文本中的个性化呈现,都给女性文学增添了构建意义。”[2]二战后的美国文学史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时期标志性的代表当属黑人戏剧。由于黑人戏剧首次被大多数人认可,同时在该领域获得了诸多奖项,这也证明了黑人戏剧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欣赏。这一时期,美国的大型剧院里黑人观众数量增加,因此成就了一大批黑人职业剧作家,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黑人戏剧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主要反映了黑人在美国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严肃的问题也是最终黑人反抗被压迫和被排挤的根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家和作品当属威廉·布兰奇的《威利的奖章》、洛夫顿·米切尔的《大河彼岸》、洛兰·汉丝贝丽的《日光下的葡萄干》等。戏剧在文学领域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黑人作家们同样意识到了戏剧在人文社会中的作用,为了呼唤黑人戏剧所特有的文化特点,黑人作家们在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使用黑人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放弃以往的“白人模式”的套路,并提倡黑人性格中的渴望独立,勇往直前,富有进取精神的良好品格,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黑人戏剧便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抗议戏剧。

在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过程十分艰难,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成就了黑人女性戏剧,其发展和影响有目共睹。“美国少数族裔女性长期饱受种族、阶级、性别的歧视,她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于权利与话语边缘,她们在少数组群内外处于亚文化群体和他者身份。少数族裔女性由于话语权利被剥夺而逐渐失去话语能力,使她们在家庭地位中的主体地位也随之丧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边缘人。”[3]黑人女性的边缘书写模式处在一种相对中心的写作地位和写作状态。

从传统意义上讲,美国文化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往往会以一种附加价值而存在,即“男性”,或“白人”,然而,这种被附加的价值或者说被强加的价值存在与黑人女性内心中真实的价值存在是不同的,黑人女性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只有在黑人女性作家的笔下,才能真正客观地找寻到黑人女性自身价值的所在。事实上,同其他种族女性一样,黑人女性同样渴望自由、独立,在长期的被压迫和边缘化的过程中,黑人女性的抗争意识十分坚决,因此黑人女性在为自身抗争以及瓦解传统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抗争得十分彻底,这也动摇了人们对黑人女性被边缘化以及被排挤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人们通过已有的文化或主题社会经验实现对他人或自身的认定,主要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周春在《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中指出:“在探讨黑人女性形象方面,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以大量文学文本的实力证明了主流社会强加给黑人妇女的负面形象是如何使得种族、性别、阶级的连锁压迫得以合法化。”[4]

由于黑人女性长期受到歧视和压迫,人们在阅读和欣赏黑人女性戏剧的过程中会发现大多数作品的主题涉及了种族歧视,阶级不平等,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多知名的黑人女性剧作家,她们凭借着自身种族所特有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为本种族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充分诠释了黑人女性在面对困境做出反抗的坚强形象,同时也展现了黑人女性在思想领域的优越性,打破了以往白人作家笔下对黑人女性的污蔑,歪曲,以及传统意义上对黑人女性形成的“刻板印象”,为人们展现了黑人女性的崭新形象,并为人们重新认识和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在由梅尔·吉布森创作的作品《重聚》中,男主人公德雷克与妻子南妮同为社会的上层人物,然而两人却在种种原因的安排下彼此选择了分开。在短暂的一年时间内,二人返回原住处时,丈夫按照以往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妻子,却发现妻子不再循规蹈矩。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内,妻子对丈夫的感觉没有太多转变,然而丈夫基于性而选择妻子的恶劣行径让妻子更加厌恶,因此妻子最终选择不再回头。透过黑人男女两性之间表面的争论和冲突,读者和观众似乎感觉到,有一堵无形的壁垒,将剧中的男女分割开来,正如《重聚》中的南妮对丈夫所说“我们还能分享什么?我们分享不了实实在在的空间,我们不能像两个真正的人一样交谈……我们无法沟通!”的确,“沟通障碍”构成了戏剧中许多两性冲突情节的深层原因。而我们也很容易在丈夫德雷克与妻子南妮的激烈对话中发掘他对于黑人同胞的排斥态度。这里,南妮是以黑人女性的叛逆形象出现在吉布森的作品中的,与以往人们脑海中被驯服的黑人女性形象完全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人们看待黑人女性的惯用思维模式。南妮在与德雷克的沟通以及他们婚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独立话语和反叛行径,不仅仅是对男性社会权威性的强烈挑战,更体现了黑人群体女性意识的高度觉醒。在黑人当中,男性同女性也存在着尖锐的性别矛盾,例如詹妮的母亲将自己的心灵禁闭在家中,一切言谈举止都被丈夫掌控,自身得不到应有的自由和平等,这足以看出黑人男性同女性之间的内部矛盾的尖锐化。一般而言,黑人作为美国社会被排挤和被边缘化的种族得不到社会认同,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而作为黑人社会中的女性,不仅饱受了黑人所“应得”的痛苦之外,同时承受着来自族群内部性别上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所以黑人女性长期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压迫的樊篱中。

总之,研究美国黑人女性剧作家的作品,不能单纯地从性别角度分析,还要运用后现代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从社会、阶级、种族、文化、身份等多维视角入手,挖掘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对西方传统文学的颠覆意义,以及作品中普遍反映的社会影响。黑人女性剧作家们在构建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细致地清理与盘算了过往白人剧作家笔下不真实的黑人妇女形象,准确剖释了白人男性如何看待黑人女性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令女性意识得以提升,男性霸权遭到质疑。黑人女性剧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体察与感悟,以戏剧形式将对黑人女性的情感诉诸笔端,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黑人女性存在于白人社会所需要面临的种种严峻考验。

[1]王健.评当代美国黑人戏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戏剧文学,2009(9):46.

[2]王军,高雪.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研究概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249.

[3]纪颖,刘志芳,石瑞.解读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J].名作欣赏,2012(24):26.

[4]周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98.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merica black female drama literature

Zhang Xu, Wang Ju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Jilin Animation Institute,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merica black female drama literature is deeply engraved on racial, class, gender and identity since the day of its birth. The same as America black female novels, identity and marginal writing on black women American drama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rica minority female literature and post criticism concerns category.

black female drama literatur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identity

I053

A

1000-9795(2014)04-0107-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3

张 旭(1983-),女,吉林长春人,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王 军(1959-),女,吉林四平人,教授,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吉林动画学院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KS006。

猜你喜欢
美国黑人族裔种族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11期)2021-12-31 03:25:30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空间建构
“英国多族裔未来”理念:缘起、困境及其理论启示
THE JAZZ AGE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
论美国基于种族的“肯定性行动”
反歧视评论(2018年0期)2019-01-23 06:47:22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跟踪导练(一)3
祖籍国与离散族裔的关系:比较与理论的视角
东南亚研究(2015年4期)2015-02-27 0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