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利
(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信息学院 浙江舟山 316000)
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的思考
李浩利
(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信息学院 浙江舟山 316000)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由于没有现存经验借鉴,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建设与发展不相和谐的现象。本文从规划设计的视角考察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剖析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型农村社区;现状分析;形成原因;规划建议
伴随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并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农村现代化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具体施行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现代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大范围开展。然而,城市建设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大弊病——“千村一面”。要时刻明白农民作业和城市活动的区别,这是规划之初的最根本底线,也是以人为本的最为基础的要求。
首先,复制是罪魁祸首。对城市住区的复制及新型农村社区各个规划方案之间的互为模仿。任何住区建设无外乎有这几种构成要素:文化氛围、自然生态基质、物质空间规划;其中文化氛围是社区最基本的存在,是不可也不能被复制的;文化可分为主体文化和主题文化;单从社区来讲,主体文化是指社区所指向社会属性,主题文化则是指社区地方特色文化。主体文化是社会多样性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历史平稳继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区规划建设的先决条件;所以乡村机械的照搬城市,只能迷失了乡村自己。主题文化是社区发展的生命力,是社区外在呈现的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特有内涵,是社区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社区规划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其次,对于村落文明的忽略。几乎所有的规划都忽略了乡村聚落感的存在意义,换言之,就是欠缺对村落文明的认知及考虑。维护好村落文明的汲取及历史传承,留住村落的“命脉”是保持新型农村特色的关键所在。保护及发扬无形中就发展了村落个性赖以存在的载体。[1]
第三,物质空间规划编制体制的局限性。人口-规模-性质-空间布局的思维定式,是复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械的功能分区只能导致低效率千篇一律的城市架构。必须承认,在传统的“规模-性质”为依据的规划体系中,对于“图-底”关系处理上,从来没有重视“底”的健康。[2]因此在当前新型农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开创和使用多元化的创新思维迫在眉急。
1.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以传承并发展村落文明为规划基调。以人为本是规划存在的首要理由,对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来讲,应该从规划对象农民本身出发,要清楚所规划对象的社会属性、传统习俗及切身利益;防止使用城市方法规划农村;以社区为本是指应以社区更好的存在及发展为目标。以传承并发展村落文明为规划基调,这也是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2.打破思维局限,以文化传承结合农业发展来创新思维。创新新型农村规划的编制思维。首先,打破思维局限。要以全面发展观及建设和谐人地关系为总体指导思想,以关怀土地和土地上的自然、生命和人文过程为思想基础。[2]其次,应该坚持整合性,既要全面又要深入,且两者都要统一在弥补农业发展历史缺陷的思路之中;要认识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阻碍因素——农业产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3]围绕这一事实,在规划思维中就应该以改革的心态着力于探求新村建设与农业发展的依存关系;思维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文化状态层面上,新的文化状态的形成是关键,文化状态因为长期的历史沉淀而更加有径可循,因此,文化状态转变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二是在物质建设形态上,主要体现在工业化思维在物质空间形态中的灵活应用与呈现;这里所指的工业化思维是指系统、生态、可持续的思维整合,旨在打破传统农业的发展局限,它是推动新的文化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三是村庄的发展犹如语言的进化,是成千上万年村庄的使用者所逐渐积累创造的,从这个角度说只有当村庄规划是由每个人参与的时候,才能为所有的农民提供他们真正所需的东西。[4]
3.加强政策优化,注重人才培养。优化政策促进新型农村最佳发展模式探索,加大新型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调动规划建设及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相关人才的培养,激发公众创新发展的能动性,引导新村更好更快地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要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的需要;在规划机制管理及政策方面也亟待加强;最重要的是要打破物质空间规划编制局限性的束缚,开创多元化的规划编制思维,以文化传承结合农业发展来创新思维,注重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人才的专业培养,打造出真正以人为本,以社区本身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
[1]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1-68.
[2]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A].论“反规划”.城市规划,2005,29(9):64-68.
[3]高帆.农村现代化:内涵和外延[J].调研世界,2006(7):17-18.
[4]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A].城市规划,2008,4:9-13.
Thoughts on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and design
Li Hao-li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Institut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China)
This paper focused primarily on perspective of planning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Dissecting the causes of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during the plann ing of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Status analysis; Forming reason; Planning recommendations
F320.3
A
1000-9795(2014)04-0488-01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2-20
李浩利,女,河南平顶人,从事城乡规划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