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崴 王海萍
(赤峰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舆情热点问题产生的根源(二)
——以内蒙古赤峰市社会舆情热点问题调查为例
孟 崴 王海萍
(赤峰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本文依据对内蒙古赤峰市社会舆情的调研,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陈述了社会舆情热点问题产生根源,只有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舆情;热点问题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辖三区、七旗、二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城市。赤峰地处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腹地,也是内蒙古第四大城市。作者依据当地相关信息资源进行了一定范围的社会舆情热点事件调研,根据调研中呈现存在问题,究本溯源,为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提供借鉴。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互联网使用率也在逐年攀高,网络空间形成,促使了众多网民民主、平等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是一种新时代公民精神的充分体现,这种公民精神是公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自觉认识,其核心理念包括权利、义务、法制、平等意识等,它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内驱力,是公民社会的意识铺垫和精神基石①,是借助于网络空间,网民知情权得到了极大实现,为网民形成对立的思维和健全人格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同时网络空间排除了网民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和现实中因此带来的不平等。有的网民在感觉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一般开始会选择上访,在上访未果后,往往诉诸媒体,希望通过网络将事件聚集和放大,引来传统媒体和大众广泛关注,间接向相关部门施压。另外,现实中网民的公共参与事物存在诸多障碍,而网络的虚拟性、公平性和平等性使得每个网民都可以为自身利益或者所关心的公共利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投入到一个有着公共利益和取向的行动中去。当前公民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意见表达,进行自身权利维护,已由个案发展成为公民普遍的观念和意识。正如《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所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媒体已经从权威时代走向了草根时代。当互联网迈着时代的脚步踏至我们这个草原城市的时候,使得这里的媒体也进入了草根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在这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我国面临着双重转型,要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又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样艰巨的任务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社会经济领域缺乏正常的秩序和规则体系,社会民众心态颠覆性的失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性,多样性。但在我们的传统政府管理过程中,利益表达机制又是很不健全,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很难传达到权力的中心,而随着现阶段社会阶层的分化,某些强势集团的形成,基层群众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话语权,这就使得社会矛盾更加统一激化。当群众的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正常表达渠道又不能表达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和门槛的网络就成为她们愤怒的发泄场所,甚至通过网络聚集再变成现实中的行为,从而引发网络舆情事件的爆发,继而发展为群体性事件。
调研中有的危机事件虽然从显性诱因来看是由于意外事故或者是个别人的行为所致,但究其深层原因,均有人为疏忽或不当操作或者是监管缺失因素在内,甚至有的重大社会舆情引发都伴随着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的腐败、违法乱纪的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其行政职能的时候,存在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的情况。“越位”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未能随着市场的发育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型,政府仍然在做市场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事情,“越位”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导性的政府未能随着市场的发育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及时的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未能真正承担起政府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市场却无法做的②。例如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态度生硬,未能给工作对象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语言的沟通上存在障碍等因素,导致部分对其本来就心存不满的群众在这样的诱因的激化下产生更为极端的行为。
俗语说未雨绸缪,舆情事件发生之前如能及时警觉尽早干预,将会极大缓解乃至消除舆情事件对相关部门或个人的冲击,有效化解矛盾。我市目前的舆情干预机制仍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协调联动机制,存在专业人才匮乏,专项经费不足,专业网建设备不足的问题,在舆情出现后存在着宣传、信息办、公安、工商、运营商等单位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现象,协同意识欠缺,各部门职责与分工还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旗县区的公安部门没有成立网监大队,没有专业的网建设备,部分政府部门网站存在重建设,轻管理以及后续投入不足的问题,网站的信息员和大部分网站管理员都是非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同时政府或者基层相关部门网站与网民互动沟通迟缓,现实问题解决能力较弱,虽已初具新媒体的意识,但总体上信息发布能力欠缺。
我市大约有蒙古族群众80多万,大多数蒙古族同胞生活在赤峰市的旗县、苏木、嘎查,大部分蒙古族群众以牧业为支撑的产业,与此同时我市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大多分布在敖汉、宁城、巴林左旗,林西,元宝山区等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场恰恰和那些藏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产生交叉。一方面为了开发矿场资源,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还要顾及当地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政策法规的滞后性,所以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当地群众与矿主、群众与当地的相关国家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与纠纷,再加上对于政策的宣传不到位、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工作人员态度不佳,部分群众未能如期得到补偿,从而导致群众对此意见反响强烈,小矛盾不断累积且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因为一点偶然突发的事件引发大规模的社会舆情事件,这就成为了一次不可避免的“非社会的社会运动”,在这样的舆情事件中,只要涉及到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利益,几乎都会被人为的上升至所谓的“民族矛盾”,使得整个舆情事件变的更为复杂化。
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快速向前迈进着,改革的力量和力度也是空前的,伴随而来的便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各个领域的矛盾在这种转型期和改革期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复杂多变。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更多的人更为关注和维护自己利益,尤其是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社会不公,官员腐败案,道德缺失,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现象,导致很多群众形成一种仇富、仇官的社会不良情绪,这些负面现象的出现更易造成“官民对立”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在没有一个规范的和令群众感到可信的,自由的宣泄渠道,势必会将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到各种不受限制的传媒平台上,引起特别是相关部门的关注,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促使加快对问题的干预和解决。
综上所述,出现这些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离不开这六个因素的存在,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诱发了事件的产生和升级,探索到根源之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谢耘耕,等,《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
②秦晓《政府经济职能如何转型》《中国投资》2006.2期.
The origin of the hot social public opin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tw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hot social public opinion in Inner Mongolia Chifeng city as an example
Meng Wei, Wang Hai-pi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Inner Mongolia,024000, 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Inner Mongolia Chifeng city public opinion,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ata,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analyze the social origin of opinion hot issues, only to find the source of the problem to find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thnic minority areas; social public opinion; hot issues
F127.8
A
1000-9795(2014)04-0478-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2-11
孟 崴(1979 -),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海萍(1973 -),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从事中国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本文系2012年赤峰市社科联重点科研课题“赤峰市社会舆情问题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