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飞
(贵阳医学院社科部 贵州贵阳 550004)
现代知识女性职业发展面临的家庭困境及其出路
杨若飞
(贵阳医学院社科部 贵州贵阳 550004)
妇女解放运动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女性突破男权的束缚,拥有自己的职业角色。现代知识女性面临着走向社会还是回归家庭或者是两者兼顾等困境。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在法律方面对妇女与家庭问题重视程度,需要全社会男性参与解决妇女与家庭问题,需要重视政府官员、名人婚恋观对公众意识形成的导向作用,还需要加强女性的主体意识,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活出自我的风采。
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困境
1950年婚姻法以废除封建婚姻制度,提倡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为宗旨,动摇了传统的男权统治。妇女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女性也突破了男权的束缚走上社会,拥有自己的职业角色。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知识女性。所谓知识女性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为职业的女性。在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多元化与上升化的时期,也面临种种困境,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婚姻家庭困境。
1.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冲突
知识女性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竞争,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还要兼顾家庭,扮演好家庭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这既是社会对知识女性的评价标准也是知识女性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知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挣扎,希望走出家庭困境,解决各种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
现代中国的知识女性受过良好教育,有较强的社会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奋斗意识和事业心。虽然大部分女性不祈求自己成为女强人,但也不希望成为对社会没用的人,知识女性都希望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专长,体现业务水平能力。她们胸怀大志,锐意进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渴望为社会作出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正如玛利亚·泰娜所说:“女性和男性有一样的能力,我们也能在外面挣钱,我们的潜力非常大,为社会作贡献的潜力很大,一样需要社会、政治企业界的参与。”[1]
知识女性在职场上取得的成就并不能带来与男性相同的成功感,因为女性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角色定位的束缚,知识女性身上的妻子和母亲角色并没有因为参与社会活动而放弃,其责任也没有因为工作的成就而降低。大部分知识女性希望自己成功扮演“贤内助”角色,做好男人背后的女人,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即使一个女人事业成功,只要她的家庭生活不幸福,就很难得到人们对她成功的认可,甚至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成为教育女性的反面教材”。[2]
对于知识女性而言,社会和家庭其中一个领域价值的实现不是一件难事。困难在于,大部分知识女性希望自己家庭事业两不误,事业成功、家庭和谐,两者兼顾。可现实是,二者很多时候不容易协调,很难兼顾。一方面,知识女性要以自己的才能智慧,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接受社会挑战,与男性一样进行生存竞争。另一方面,作为妻子和母亲不得不扮演好家庭角色,迎接高于传统标准的现代女性家庭角色标准的挑战。做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好朋友、好老师。由于时间、精力、体力和资源有限,知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两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中挣扎,身心俱疲。“工作时,挂念着留在家里的孩子;在家时,惦记着还没完成的工作,你的内心深处总是受着这样的挣扎。”以色列前总理戈尔达·梅厄说的这段话,是如今知识女性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2.法律对妇女与家庭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财产分配不公。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由于制度原因,夫妻不可互查财产,许多案件,皆因女方掌握不了男方的收入状况,离婚时,丈夫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的情况很多。女方处于极为不利的状况。
第二,婚外情、包二奶等事件难以遏止。而如今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分工结构的变化,就业的压力、社会道德失范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婚外情、包二奶等,都不同程度影响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带来困境。一位成功男性背后往往追逐着一群女性。青春、美貌成为女性与男性的财富、地位交换的资本。女性在家庭中难以高枕无忧,得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情人的挑战。如前所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遭遇离婚是件很残忍的事情。因为女性的利益依附于丈夫,当家离散时,社会地位也丢了。正如林语堂说过:“有一个幸福的女人就有一个不幸的女人。在婚姻的战争中最终被打败的肯定是那位年长的女性,任何再好的制度安排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知识女性同样也不能幸免,而第三者很多就是年轻的知识女性。法律对此无能为力,只能依靠道德约束。在很多国家,性别分析法已经纳入婚姻立法,法律抬高男方的离婚门槛,以此加大男方离婚的经济成本。有的国家规定,夫妻十年婚姻,男方要终生给女方支付赡养费。我国不实行差别立法,对女性而言是有失公平的。
1.法律应该加强私权领域中的妇女权益的界定与保护
法律应该加强私权领域中的妇女权益的界定与保护,将性别意识纳入婚姻立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学者主张创新反歧视法,纠正人们歧视女性的心理态度。如女性高级知识分子和处级以上女干部退休政策,不表现为男女平等,这部分女性过早退休,不仅影响其经济利益,也影响其晋升、发展空间,她们正处于事业高峰,造成的是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各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与调研监督的作用,为女性生存与发展鼓与呼”。[3]
2.妇女权益的保护需要有男性的参与
人类社会是有男女性共同构成,二者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不同于男性,使得女性不得不承担起怀孕、分娩和哺育的义务,这是女性为人类社会发展做的极大贡献,这种特殊使命,是任何男性不可替代的。由于怀孕、分娩和哺育会使女性身体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时间、精力都受到挑战,使女性在就业、从业、择优录用、调动、升迁等竞争场合处于劣势。知识女性由于生理、性别的差异使得她们的负担要重于男性,家庭、孩子难以取舍的选择,让知识女性心力交瘁,这是所有男性都无法体会的苦衷。因此,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建议把男性带薪护理假作为一项公民权利和义务,在即将出台的《社会保险法》中加以明确规定。这一初衷在于变革传统性别分工,促进两性平等,减少对妇女就业歧视。对男性而言,强化其责任,其次才是权利。女性发展需要男性参与,来缩小男女间的不平等,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二者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所谓,家和万事兴。
3.强化社会显力及榜样对公众社会意识形成的导向作用
重视政府官员、社会名人、新闻媒体对公众社会意识形成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健康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其次,我们的新闻媒体和影视作品热心渲染、上演婚外情、第三者插足,对公众影响很不好,尤其是年轻人,不利于他们确立健康的婚恋观。政府应严把媒体关口,大力弘扬健康的主流道德观。用健康的思想影响人,为家庭和谐构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加强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活出自我风采
知识女性作为有一定专长有相当文化的主体,在自我选择是需要社会和家庭尊重其主体性的。当知识女性自主、自愿的做出选择,会感到快乐和幸福。这也给知识女性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知识女性本身应具有的独立人格,一方面是经济上的独立,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独立。如果一个知识女性具有独立人格,她不会依附于某人或者某事上,就会按自己的真实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她的渴求、愿望不依赖于其他人,这是一种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同样是一种幸福。
不管女性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社会应该包容和尊重她们,女性根据自的意愿活出一份精彩,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在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关注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自我价值。“这里面存在着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所谓大我,就是女性受到良好教育,走入社会,在各个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小我则是个人选择,活出个性与风采”。[4]
[2]杨小燕.论知识女性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21.
[3]吴璇.女性生存与发展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30.
[4]唐银辉.现代知识女性面临的双重压力及其成因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2.
Modern intellectual women's occupation development face on Family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Yang Ruo-fei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Chinese bound China women breaking the male, with their occupation role. Modern intellectual women facing to society or return home or difficulties both etc.. This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to women and the family in law, need whole society male participation in the solution of women and family problems, need to guide attention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celebrities marriage on public awareness formation, but also the need to strengthen women's subject consciousness,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 and "me", out of self style.
intellectual women; occupation development; dilemma
C913.68
A
1000-9795(2014)04-0463-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2-10
杨若飞,女,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