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语言、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2014-04-17 06:20:49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沃尔夫语言思维

张 娟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语言、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张 娟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各领域学者研究争论的焦点。各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探索,并按照各自的发现总结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其中,对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研究和讨论最为众多。20世纪的研究多着重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近几年来对假说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语言对思维产生影响的“度”的问题展开。这种探讨不但有助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也推动着大家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进一步理解和阐释。这些研究也对另一个与语言息息相关的领域——翻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本共分四部分,包括回顾近几年来在期刊中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整理解释主要概念,概括总结这些研究得出的语言,思维及文化间的关系。同时,这篇文章也会写到我在阅读这些研究是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对翻译的思考。最后是对全文的简单总结。

假说;语言;思维

一、综述

(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总体来说,学术界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普遍认识是,该假说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系。在刘润清的《西方语言学流派》一书中,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着这样的概况:“简单地说它就是这样一种观点: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

书中提到,萨丕尔在《论语言》中说,语言与民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与文化之间有平行关系;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但我们不能从语言形式中推导一种文化对客观环境的态度。文化与语言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词汇上。在1929年,他改变了观点,认为:“人并不是独自生活在客观世界之中,也不是像平常理解的那样独自生活在社会之中,而是受着已经成为社会交际工具的那种语言的支配。认为自己可以不使用语言就能适应现实情况,认为语言是解决交际中具体问题或思考问题时偶然使用的工具,那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所谓的客观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在社团的语言习惯上。没有任何两种语言十分相似,可认为它们表达同样的社会现实。不同社会的人生活于不同的世界之中,而且不仅仅是名称不同。”(刘润清,1995:138)这段论述说明,人类没有办法客观的观察世界,一切观点都受着语言形式的支配,语言能事先为人规定了外界事物的形状和面貌。这段论述不但注意到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也开始将关注点放到语言对思维的影响程度上去。

沃尔夫继承并进一步论证了萨丕尔的观点。他主要研究了亚利桑那州的霍皮语(Hopi),并认为由于霍皮语的语法与印欧语不同,霍皮人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于欧洲人的观点。1940年,沃尔夫在《科学与语言学》一文中阐述了他对语言的看法。他写道:“……没有任何人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不带偏见地来描写大自然。任何人都受着某种理解方式的制约,即使他自己认为是自由的。在这方面接近自由的人是那些懂得许多截然不同语言的语言学家,而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语言学家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面临一条新的相对论原则:世界上的观察者对于宇宙的同一外貌并不能得到相同的材料,除非他们的语言背景相似或能用某种方法校正。”(刘润清,1995::139)从这段论述中不难看出,沃尔夫发展了萨丕尔的观点,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得更加紧密,更绝对化了。当他们的观点发展到这个阶段是,美国语言学家卡罗尔(J.B.Carroll)第一次把他们的观点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基于对许多语言的研究之后,沃尔夫发现,语言的结构直接影响到人对世界的观察;由于语言结构不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截然不同。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范畴和概念,反映了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分析。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词汇和概念上。

有些社会学家通过实验考查了这种观点,即不同的语言结构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例如Ervin-Tripp做的实验。她让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和日语,熟悉两种文化的受试者描述一幅图画。在用日语时,典型的描述是:“这个姑娘要去上大学了,心里十分矛盾。母亲长年有病,父亲辛辛苦苦干活,收入很少。”用英语时,却是:“这位姑娘是一位学社会学的大学生,她正在观察农民如何劳动,深为农民的艰苦生活所感动。”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不同语言时,可能会同时语用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受不同文化观念的影响。但是,因此就说语言不同会使人们对宇宙的看法不同,是很不符合事实的。如果人们对宇宙及客观规律的认识,对科学思想的学习也受到语言不同的限制,那么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将无法实现。也就是说,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存在的,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化的。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使人们更深刻的体会到语言与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概括

对于国内的研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概括。从语言、思维及文化的角度研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期刊有75篇左右。下面,我将对在2000年到2012年间发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期刊做简要概括总结。

兰萍在《语言共性对沃尔夫假说的修正》(2001)中,从思维共性特征构筑语言共性的角度,探讨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并对现今国内阐释理解假说的论述作两点修正:(1)语言的确要影响思维,但并不完全地决定思维,语言只在形成抽象概念方面影响思维,而反映人类直接感官体念的概念却独立于语言。因此,人们的世界观不是因为语言相异而不同,而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2)语言间的差异受到语言共性的限制,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基本认识过程和基本概念范畴是相似的。因此,语言间的交流是可行的,语言影响思维只不过体现在社会文化的价值标准方面。这篇文章中理清了语言,思维,世界观及文化的关系,认为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应分别从抽象概念形成和直接感官体念来看;文化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对语言的使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观点虽然能引起读者对文化与语言的思考,却能没更进一步的说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中,范晓(2003)详细论述并区分了语言、言语、话语;逻辑、思维、思想者六个术语。他认为:“言语是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行为活动,语言是言语交际的工具,话语是言语的产物,思维是在表象或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行为活动,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或方法,思想是思维的产物。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不依赖语言,抽象思维离不开语言。没学会语言就不可能有言语;没言语,已有的族语也不能发挥作用,更不可能有话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可产生思想,要把思想表达出,就要靠言语。具体话语的内容是具体思想,表达该内容的形式是语言(族语的变体)。这篇研究的结果清晰了我们对这六个术语的认识,对我们学习理解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很大的帮助。

2007年,郑冰梅,郭爱萍在《沃尔夫假说实质之探讨》中,从研究现状、假说的形成于引进、内涵及评述探究着四个方面论述并解释了国内出现对假说阐释评论众说纷纭的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由沃尔夫假说本身的不系统和其内涵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学者们各自研究重点和分析方法的不同而造成的。

王跃平,张莉莉在《语言相对论思想的发展轨迹》(2008)中较为系统的介绍了这一假说的发展里程碑。他们认为其思想发展的大致轨迹是:巴门尼德、罗杰·培根、维柯、海曼、赫伯、赫尔德、洪堡特、魏斯格贝尔、鲍阿斯、萨丕尔、沃尔夫。洪堡特是较为系统、明确的语言相对论思想的第一个阐述者。萨丕尔和沃尔夫是语言相对论思想的集大成者。萨丕尔和沃尔夫假说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理论背景就结构主义。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理清假说发展的源流和形成的哲学基础以及理论背景知识,对加深理论理解有不少启发。

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误读与重读》中,陈光明(2011)通过梳理这一假说的发展史、理清假说的内容,指出对假说的几个重大误读和关键术语的误用。他将纪玉华、许其潮(2003:59)、梁海英(2005:67)、鲍文(2007:629)、曹晓安(2008:122)等人的论述整理呈现。简述了目前流行的强势、弱势说中误读误用之处。作者还总结了假说的核心观点:(1)语言的重要功能在于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归类;(2)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是显著/本质的;(3)语言(的某些组成部分)影响/决定/制约(某种形式、层次的)思维/世界观;(4)说不同语言的人思维方式/世界观有所不同。这一总结能够帮助读者在纷繁的阐释版本中,更快的抓住假说的核心观点,不至于看花眼。

田建国,袁小荣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修正性探索》中,通过对假说提出,国内外一该假说为基础的各项研究的说明总结,和对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总结出:“语言与文化和思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语言即使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手段,又是思维和文化的产物。语言在受到文化制约的同时,会反作用于文化。这种反作用就体现在语言对思维的制约上,当人的思维发展受到了语言形式的阻碍进而不能满足思维表达需要的时候,语言就被更改或者添加。”这段总结清楚的概况了语言、思维及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思考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像翻译这样的其他语言研究方面的影响。

通过以上综述概况,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研究重心从关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渐渐向着更广泛更具有实际运用的方向转变着,这其中不得不思考的一个方面便是翻译研究。

(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毋庸置疑,翻译是一种语言转化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科学的认识和处理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单独进行,而语言的差异会受到世界观,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翻译时不但要考虑到两种语言间的不同,还要认识到造成这些不同的深层原因——文化思维差异。一个好的译者不但要通晓翻译活动中涉及的两种语言,还要熟知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们之间的文化,观念差异。这样的认识和知识储备对翻译质量的提高应当是有着很大作用的。

二、总结

本文概述了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认识,综述概括了2000年到2013年间一些有关假说研究的期刊论文,认识到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的反作用力,而这种作用力同时促进了语言、思维及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在随后的段落里简单表述了阅读学习这些文献所得到的理解体会,和对翻译学习的一些思考。

[1]陈光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误读与重读[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21-25.

[2]范晓.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3(6):73-85.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兰萍.语言共性对沃尔夫假说的修正[J].外语教学,2001(6):26-31.

[5]田建国,袁小荣.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修正性探索[J].2011(4):76-80.

[6]王跃平,张莉莉.语言相对论思想的发展轨迹[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8-132.

[7]郑冰梅,郭爱萍.沃尔夫假说实质之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8-51.

From Sapir - Wolf hypothesis of language, thinking and culture relations

Zhang Jua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China)

Language and 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psychologists, linguists argu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Many scholars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explor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pective found tha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Among them,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Sapir - Wolf hypothesis is the most numerous. In twentieth Centu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cuses on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in recent years there 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languag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mind of the "degree" of the problem. This study is helpful not only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members of the Sapir - Wolf hypothesis and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These studies also on another and language are closely related field - translation, has the effect can not be ignored.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cluding the review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papers in recent years published in journals, finishing explain key concepts,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language, thinking and culture re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wrote that I read these studies are some ideas and Thoughts on translation. The last is a simple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hypothesis; language; thinking

H0-0

A

1000-9795(2014)04-0313-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2-14

张 娟(1987-),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助教,从事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沃尔夫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的妈妈是狼王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英语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16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