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4-04-17 06:35王晓茹孙小娅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王晓茹 孙小娅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科研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涯从讲台新手到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社会各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发展,如何有效引导高职院校教师根据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要求,结合专业背景、研究优势与行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是深化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facul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可以从狭隘或广义的角度去理解。狭隘的理解通常指促进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的提高;广义的理解则是指教师作为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心智特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国外对于教师发展研究的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影响急剧扩大,人们通常称这一时期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当时,美国高校教师的工资,从1959年至1969年,增长幅度连续十年超过物价指数的增长,这使得大批优秀人才被吸引到高校。这个时期的美国出现了“明星教授制度”(faculty star system)。

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相对较晚,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并加以介绍与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很快成为教育理论界、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对而言,教育界与学界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较为成熟,而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其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改革的深化,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已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已从关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向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转变,这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时代要求。我国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就要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重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如何引导教师把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作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点,使高校教师从“学者型”“教学型”转变为“导向型”,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要求都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的管理、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的任务,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型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2.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日益呈现多元态势,他们不但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心方面远比本科生差,而且高考的失利和进入高职的无奈也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模糊、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一样的是需要面对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学生,不一样的是高职院校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重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特别是在当今各行各业对大专院校毕业生要求日渐提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与人才市场要求的提高之间逐渐加大的差距,需要职业院校教师更多地研究学生学习成长和人生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趋势,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学习成长和人生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负责,这是历史赋予高职院校教师的重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是不断丰富教师生命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3.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对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行业性与开放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走出校门,走向行业,增强外部适应性的能力,即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做好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工作。职教体系的开放性需要高职教师强化自身双师素质的培养,主动与行业专家协作进行课程开发与组织教学,使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有机衔接。高职教育内在的协调性要求高职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学生持续发展要求。要求高职教师在职教生涯中,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影响,不断增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要求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的能力。

三、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举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如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规模发展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发展道路转变,如何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恰恰是教师的质量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做好顶层设计,理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一般而言,教师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比一般人群更为强烈。学校要有效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单靠行政命令而缺乏内在动力是不行的。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在依靠“行政命令方式”、自上而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常常会处在被动接受任务的状态,缺乏从实践中主动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妨碍教学改革的推进,有时难免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只有真正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师成长规律与个体实际,做好顶层设计,根据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等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任务,理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主要影响因素,让他们认识到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从讲台新手到教育教学专家的成长历程需要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更需要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研究等各项活动过程中得到历练,这样,学校推行的各项改革才能得到教师的支持与配合,把任务落到实处。

2.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及投入状态,有效的教学管理在于为教师搭建适宜的、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而非简单的行政命令,这是提高高职院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领导层要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深入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与个体发展要求,科学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原因,创新激励机制,把学校的整体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的校本在职发展。

一般而言,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任务与内容不同,目标与影响因素也不同,高职院校管理层要根据教师不同阶段培养的要求,客观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在专业建设、课程整合、教材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校企合作等方面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措施的落实,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3.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静态因素,也可以说是横向因素,主要是指教师个人的内因与周围环境的外因两个方面,内因通常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处世风格、价值取向等,外因主要是指所在学校的管理规章、组织期望、人际关系、经济待遇、发展空间等,加之教师所在的周围社会环境因素。动态因素,也可以说是纵向因素,主要是指随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动静结合,也可以说是纵横综合因素。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对动静态因素的关注度也会不同,相同的静态因素因教师的个体差异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动态、综合的观点分析动静态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影响作用,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生涯规划的导向作用下,通过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我国正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职业教育在优化社会人才结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目前职业教育尚存在发展结构不合理、办学质量较差、毕业生素质较低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政府宏观调整与政策环境的支持,更需要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环境,通过引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带动学生的持续发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