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17 06:20:49王敏军张勇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交通

孙 力 王敏军 张勇明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孙 力 王敏军 张勇明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了学院在办学历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机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提出了交通类校企文化融合策略。

校企;文化;融合;策略

一、校园文化存在的不足

1.重教学,轻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自己,着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管理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对见效慢且效果不明显的校园文化认识不足,在资金、时间和精力上投入少,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举步不前,处在一种表面重视而无实际建设的状态。

2.校园文化单一,无特色

一方面,校园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思路比较狭窄,只停留在校园活动层面,没有从制度、物质、精神、行为等方面,以更多的角度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设计和规划,另一方面,特色不够鲜明,个性不够突出,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结合不够紧密,建设层次不高,文化品味不多。

3.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是主体,尤其是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绝大多数教师只是局限于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有教师参与思考或付诸行动。

4.校企文化融合度不高

由于校企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校企文化的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院校文化主要是人才培养,企业的文化更多的是产品生产,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校企文化融合度不高,一方面是学校的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文化、管理制度、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与企业文化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决定其人才培养必须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因此,校园文化要主动与企业文化要有更好的融合,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企业特点相关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1956年创办至今,经历了一个艰苦创业、探索前进、发展壮大、跨越前进的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一代代教职员工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和“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铺路石”精神融于人才培养中,为交通运输事业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近年来,交通产业面临改革与蓬勃发展,更需要与企业密切结合。学院先后与赣粤高速集团、上海通用公司、江西远洋等企业进行全面深入合作办学,将以路文化、桥文化、船文化为代表的交通文化和上海通用公司为代表的交通车企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学院的人才培养。

2.示范校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是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2010年11月,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通过示范校建设,使得学院的办学条件、发展潜力、校园环境和社会声誉得到全面提升。建设有路桥园、新图书馆、管理和机电实训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如:喷泉广场、求知园、校园路网为代表的校园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体现了校园人文自然环境,这些都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亮点。

三、校企文化融合策略

1.制定规划完善机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指导

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改革和继承的过程。为此,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院总体发展规划中去,使校园文化和学院总体建设规划相适应。进行系统研究,制定全面、系统和长远的建设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其次,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全面深化各项制度改革,深入研究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机构和岗位设置,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建立精细化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制度体系,把解决现实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凸显办学特色,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浓厚交通行业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将各客观实体以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院学生是准“交通人”,其在全面接受交通行业企业文化时,需要一个适应性的平台,因此必须在体现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内涵的要求上,做好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在教学和生活设施上,在建筑与布局、雕塑、校园美化等校园环境的建设和设计上,积极融入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元素,力求体现出含有丰富的交通内涵的校园文化特色,为了有效解决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交通工程建筑物类型各异、地点分散、施工过程不可再现等难题,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公路工程中典型构造物与常见缺陷的“路桥园综合实训基地”,在校园中即可开展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方面的实训教学。另外,在校园内建设的江西交通工程档案馆并全面投入使用,该馆中大量的创新成果、一线的核心技术、完整的施工资料,不仅是交通建设的“原始资源宝库”,更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二是在教室、图书馆和体育场馆等场所,设置语言行为、人际交往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宣传标语、名言警句;学生实验实训等场所建设要体现出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实验实训车间和学生实习工位,可以按照企业车间布置,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并依据行业企业标准制定各种实训管理制度、生产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特色。

3.弘扬企业精神,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最核心的表现,高职院校必须以校企精神文化融合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移植企业精神,来培育相对应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交通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交通行业办学特色,弘扬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一是,学院以精神文化的融合为核心,在校园精神文化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借鉴和吸纳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大力学习和弘扬敖志凡、许振超、熊文清等一批可亲可信可学的交通运输系统楷模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交通精神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交通人职业道德渗透到学院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融交通行业企业精神与学院精神于一体,用交通行业企业精神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塑造人,构建了凸显交通高职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三风体系,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二是,借鉴先进的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成功案例,设计学生社团活动,活动围绕学生诚信教育、纪律养成教育、吃苦耐劳的体验教育来展开,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

4.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建设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的“晴雨表”,它是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动态反映,是所有文化的总折射。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激发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和养成。再次,学院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与企业相联的各类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在高层次竞技舞台上展现自我。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校企双方都应该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丰富彼此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从而使学校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郭荣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行业特色[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陈丛耘.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现实意义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蔡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Sun Li, Wang Min-jun, Zhang Yong-ming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In this paper, taking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s an example,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ness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traffic class enterprise culture fusion strategy from management mechanism,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 four aspects.

enterprise; culture; fusion; strategy

G718.5

A

1000-9795(2014)04-0259-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2-13

孙 力(1964-),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向的研究。王敏军(1970-),男,浙江宁波人,教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方向的研究。张勇明(1980-),男,江西万年人,讲师,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交通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小小交通劝导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