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生命教育途径研究

2014-04-17 06:20谢钢钟雨含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生命

谢钢,钟雨含

(1.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苏 镇江 212013;2.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镇江 12013)

作为祖国未来的新鲜血液,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否能够综合全面地发展至关重要。心理健康作为判断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核心。著名哲学家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巨大活力。[1]这在一定层面上也说明了生命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教育课题的必要性。生命教育,就是与生命知识和各种生命活动的经历体验有关的教育,即通过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通过家庭、社会组织帮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发现生命的美好,从而尊重生命,提高生命价值。[2]

一、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生命教育就是根据每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的特征,承认其和其他生命个体的差异,为其创造丰富的活动氛围,从而促进其全方位地、和谐统一发展的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导学生亲身经历、体会、建构生命的真正意义;指导学生通过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指导学生反思和明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与他人融洽和谐相处的互动能力。[2]在新时代的潮流之下,在高校实施的生命教育是指指引学生明确人的生命价值,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让他们学会关怀自己和他人,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3]

积极心理学是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即在拥有比较全面有效、完善的实验手段和测量方法的传统心理学的前提之下,将其侧重点更多地聚焦于人类的优势、美德、潜能和力量等生成性方面,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新的思潮。[4]提倡要带着发展和生成性的眼光积极地看待生命,积极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常人。

积极心理学主要有三个层次的研究内容:第一层次即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第二层次,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诸如美德、潜能等积极特质;第三层次,积极心理学研究整个社会公民的功德素养以及能够促进生命个体成长为责任心强,为社会和他人奉献,得体大方,宽容体谅的社会公民的社会组织。[5]

二、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结合

(一)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结合的必要性

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相对薄弱,再加上学生对生命的真正意义认识不明确,在人际相处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了生命意义缺失,极大地引起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当一个个体内心世界开始变得干涸,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下降,变得越来越冷漠,也没有办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他便会在暴力这种疯狂的驱动力之下面对对他来说陌生的世界。[6]因而如何找寻丧失的生命力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使命。

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则为生命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倡导积极体验、积极特质、积极环境的积极心理学,其目的是唤起人们内心世界的积极能量。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可以避免以前生命教育中的一些消极情绪,使学生体验到生命中积极乐观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一种体验,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发现自己的巨大能量,从而更加开朗,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人、事、物。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巧妙灵活地运用在生命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体验生命幸福感的积极情绪,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个人生命中的人格潜能,从而实现他们自身有意义的生命价值。

(二)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结合的可行性

近几年内,起源于美国的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流行趋势,扩展到其他国家,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更多地受到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生命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理念之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挥学生的潜在能量,聚焦于学生的生命健康状态的教育。[7]从两者的内涵上来看,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有共同的宗旨,它们都不是一味地聚焦于学生的缺陷,以消极的态度看待问题,相反地,它们都关注学生的生命内在,教会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个社会,更多地关注生命中的积极方面,发掘生命的潜能。

将积极心理学融合于学校的生命教育,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辟了全新的视角,转变了原先单纯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教育理念,从而引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积极特质,老师和同学也会更加乐意接受这样的教育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进行生命教育是与教育的核心价值相一致的,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将从体验积极的情绪,重唤生命的热情;挖掘积极人格潜质,培养全面的生命个体;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热爱生活的氛围三个方面讨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生命教育实践的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生命教育实践的途径

(一)体验积极的情绪,重唤生命的热情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在内外事物的影响之下而感受到快乐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愉悦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且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主体对客体刺激的一种反应,源自个体自身对其感受。[8]正向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聚焦的要素之一。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育领域,首先要让学生体会感受积极的情绪。要想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老师必须首先具有积极的情绪,从而才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吉诺特根据他自身的经历惶恐地发现,老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老师自身的情绪、状态以及教育方法能够影响学生们整个学习氛围。老师拥有影响学生的强大力量,老师可以使学生愉悦和快乐,也可以使他们悲伤失落。老师不仅是发现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因素,也可能为学生制造痛苦的体验。老师不仅可以成为他们的骄傲,也能使他们失望,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伤害他人。不管是在什么情境之下,危机能否消除,学生能否受到心灵的冲击,老师拥有全部的决定权。[9]吉诺特的这段教学经历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在影响学生中的巨大作用。因而,高校的老师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魅力。通过老师和学生良好的互动,学生渐渐被感染积极的情绪,也更容易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看到他人的长处,并与之赞美,接受者获得的是他人的信任,这种来自社会的支持会让他肯定自己的价值,获得积极的力量,变得自信,从而发挥他的力量。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互动,既增强了老师的成就感,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获得愉快的人生体验。在与老师的接触中,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并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去,唤起他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更有动力实现人生价值。同时通过和其他同学、老师、教练的互动,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动力,并将这些感悟和动力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去,获得进步。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不仅可以干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不良情况,也可以让参与的学生在团队中体验到被需要、被关注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快乐轻松的团体辅导活动变得乐观、快乐,并且学着和他人交流沟通,学习彼此的长处,完善自己,共同成长。[10]通过户外拓展和团体心理辅导,这些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体验积极的情绪,增加了对生命的感悟,重唤对生活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完善自我,促进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发展。

(二)挖掘积极人格潜质,培养全面的生命个体

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在教育孩子方面持有这样的理念:教育孩子不能总是关注他们的不足,相反,应当要带着发展性、生成性的眼光发掘他们的优势、潜力,也就是孩子们身上最为闪亮的特质,并且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特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开拓幸福的生活。通过发掘学生的积极人格潜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面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关心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勤奋踏实工作的动力和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勇气,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美的能力,能够坚持自己梦想的毅力,宽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聪明才智等。[8]

为了发挥不同学生的特质,江苏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老师,各院系的辅导员、班主任、副书记等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心理社团、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三级网络,更加全面地促进了学生发展。

首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老师严格遵循值班制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网络、电话等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一对一的、保密的、放松的环境,使得学生更加容易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老师也更加有针对性地发掘来访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激发潜能,让学生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体验,成为更加全面的生命个体。除了日常的咨询和辅导,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运用学生中应用率比较高的平台(心理学杂志,学校的心理健康网站,校内人人网)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向上的生命教育的知识,提高积极的生命教育理念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定期为全校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在讲座中宣传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的基本知识,普及珍爱生命、爱惜自己和他人,发掘自身特质和积极人格的积极理念。

其次,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需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辅导员例会,与中心的老师保持联系,获得本院学生的动态信息。通过例会这种形式,各院系的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平常生活学习的表现和心理中心老师的反馈更加容易掌握本院学生的优势所在,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将积极的心态和品质辐射到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学生心理社团、心理委员和朋辈咨询员则是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力求促进所有同学全面发展。我校拥有研究生心理与职业发展委员联合会,本科生、研究生心理委员联合会,催眠潜能激发俱乐部等心理社团。这些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宣传心理知识,组织社员参加成长活动,促进社员和其他同学的共同发展。心理委员是每个学院推选出来的对心理学感兴趣,愿意和同学分享心理知识的同学,而朋辈咨询员还需要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因为他们与同学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所学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接触中,锻炼了自身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爱、容、洞察力这样的一些积极品质得以发展,促进了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热爱生活的氛围

作为积极心理学另一大焦点因素的积极正面的社会环境,其中包含创造人类幸福的生活环境和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体现、培养和发挥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教育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以便为塑造学生积极的心态和人格构建一个潜移默化的氛围。威廉姆斯等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如果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对其提供了最好的支持和帮助,在这样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更有可能拥有乐观向上的品质,也更有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如果学生生长在暴力、指责、争吵的环境中,他们则可能在自身的性格、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性。[8]由于学校是学习的最佳场合,也是最容易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的。因而我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公选课和研究生的选修课,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学校浓烈的学习气氛中。这门课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老师讲授,为学生提供生命教育的基本知识,并且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也会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比如开辟网络平台,录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放到学校的网站上,以便全体老师和学生更加方便地学习这门课程,也增加这门课和蕴含于其中的积极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的思想在学校全体师生中的普及程度。在我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校园的主干道上都会悬挂积极向上的标语横幅或者宣传画,向每一个走在校园的人传递积极的力量。不管是从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都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老师也都使用正面的指导语。同时,学校学工处以及各部门对在心理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例如评选“优秀心理委员”,“优秀学生社团”等,激励他们继续起好带头模范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积极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良好气氛。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之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更加有利于生命教育思想在学生中的渗透,教育的效果也更加持久。

积极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的结合为学校的生命教育开辟了新的视角。通过帮助师生体验积极的情绪、挖掘他们积极的人格潜质、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重唤他们对生命的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营造热爱生活的氛围。这不仅将为学校教育带来积极的正面力量,也会引领和谐良好的社会潮流。

[1]郑晓江,张名源.生命教育公民读本[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2]李泽鸿.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融入环境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64-65.

[3]单常艳,王俊光.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54-56.

[4]董娟波.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6):90-91.

[5]SELIGMAN M E P,CSIKSIZENT MIHALY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5-14.

[6]罗洛梅.爱与意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37.

[7]程红艳,童仕兵.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1):11-13.

[8]康红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EB/OL].(2013-01-11)[2013-10-16].http://www.pep.com.cn/xgjy/zcjy/hdzt/2011dyyt/lw/201106/t20110621_1050678.html.

[9]曹游繁.“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浅谈如何发挥教师课程资源的作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9):43.

[10]李峰,吕瑶.论团体干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修正中的作用与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4-115.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生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