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长春 130024)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多维透视
刘 洋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长春 130024)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需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是一个系统整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让大学生明白何谓价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第二层次的内容是让大学生明白何谓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第三个层面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加强价值观教育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实行表彰制度相结合为路径,进而彰显出加大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性路径。
大学生;形势;价值观教育
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价值观培养会对未来职业选择、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指导作用。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深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淡薄,这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拟将从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和路径等三个维度,以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涉世未深的人,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大学生的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分不清外界事物的好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消极影响,很容易在外界消极影响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产生错误的诱导作用。因此,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这个阶段,就特别的需要外界能够给予争取的教育引导和价值观念正确选择标准的支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能够在摸清大学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其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然后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更能够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提供方向,提供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沿着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能够把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结合起来,能够正确的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和人生理想,进而使大学生不仅在大学生生活阶段能够树林正确学习生活态度,同时也能使大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奠定正确的人生发展基础。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本质反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和内在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种指导意义并不会自发起作用,这里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转化成为人们群众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并将这种精神追求转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实践,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就要加强舆论的宣传,加强对人们的价值观的引导,加强人们践行价值观的培育。大学生作为人民群众最具有青春活力和生命力的群体,大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是社会群体中先进分子,未来社会的中坚,因而社会主义价值建设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培育,就必须培养大学生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才会有充足的人才和后续发展力量。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让大学生明白何谓价值。价值是指事物的本质、功能和属性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关系。当然,在价值的本质问题上,目前人们还有不同的看,有的人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事物本身的功能,有人认为价值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还有认为价值的本质就是事物对与人们的意义关系或效关系。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价值本质上就是事物的本质、功能和属性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关系。对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就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概念,正确的理解价值的本质,正确的把握价值的规定性,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概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价值的本质。大学生正确的理解价值的本质才能知道价值既不是一个客观问题,也不是一个主观问题,而是主客观的关系问题。只有正确的理解价值概念,才能让大学生知道价值问题蕴含事物的尺度,也蕴含人的尺度,是两种尺度统一。大学生只有明白了价值的本质,才能为大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准备前提。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第二层次的内容是让大学生明白何谓价值观。价值观问题是一个比较具有学理性的概念。一般说来,价值观是一种关于事物或人生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系统性、根本性的观点。价值观问题深层背后需要理性思维的支持,只有具有了高度发达的理性思维,才能形成关于事物重要或意义的系统看法。当然,价值观问题还有正确与否的区别,虽然每个人经过理性思维能力的发育都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大学生真正科学系统的价值观,则需要经过理性自觉思考、不断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因而尽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未必就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要让大学生明白价值观的本真涵义,就要让大学生知道价值观的本质,就要让大学生知道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经过自觉努力,才能形成。大学生只有明白了何谓价值观,才能自觉的知道价值观修养的重要性。也才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准备认识和思想基础。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第三个层面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大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大学生只有树立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价值观,才能把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把社会需要转化成为自我的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但从目前的语境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中共十七大的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其中的关系是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四者相互贯穿,有机统一。同时中共十八“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归根结底的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既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内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灵魂内容。
1.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从传统上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这要从课堂构成的几点要素说起。首先,教师作为教育者,教育者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应加强教育者的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素养。目前,在我国大学生课堂上,老师不但充当授业传道解惑的角色,而且教师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高度,所以教师的知识及教学能力素养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时效作用的重要前提。其次,改善并提升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加强大学生课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密不可分。我们大学生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模式缺点即单一乏味,多数以教师口述为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时政资料等,这样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便是鲜活的感觉,是当代大学生时刻感到社会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启发大学生关注社会时政、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的敏锐度及高度,不但提升大学生提升社会主义价值观,而且最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
2.大力营造舆论环境。舆论环境的营造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学生班集体当中的班长、学委等学生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积极通过各种方法宣传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带领本班大学生制定班级的班级特色制度、特色主题板报、一定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起合办关于团结、集体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既扩大大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又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令大学生明白班级的荣誉是每个个体组成,团结就是力量。其次,新闻媒介要定期走进高校,关注大学生的成长路线、成长动态,了解大学生成长中的思想现状,并对思想价值观扭曲的同学予以帮助教育,使其早日走向正确的思想轨道,让他们在心中树立正确的舆论风气。第三,净化网路环境,积极宣传主流价值观。由于网络文化良莠不齐、网络文化具有高强度的渗透性,每位大学生的价值观极容易受侵害,不能理智地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清晰地判断每件事情的善恶、美丑,致使他们走向思想价值观极端,因而要净化网路环境。
3.科学实施表彰制度。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对优秀大学生分学年实行表彰制度,继续表彰优秀大学生带动示范其他大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大学生阶段的表彰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创新,即可以变换奖学金的名称,变换奖学金证书的封皮,变换奖学金的奖品等,变换奖学金的种类,鼓励不同风格的大学生真正融入学校集体中,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学习、其他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在大学时代张扬个性、抒发个人情怀、彰显青春魅力,通过表彰制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潜能,三百六十度激发大学生隐藏的潜力。并可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等多种形式,学校或者社会相关单位给予政策支持,使大学生充分并深刻地感觉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存在感及优越性,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效性,使他们更加明确即将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者,使他们感到其身上有一种责任担当,有一种集体使命感,使他们最终提升自身的价值观。
[1]黄树林.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政课的引导[J].家教世界,2013(12).
[2]李玉胜.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与教育路径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王斌,王维东.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4]李景鸿,陈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
[5]刘毓.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中国统计,2012(05).
[6].王柏棣,王平.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现实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Yang
(Marx College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130024, China)
The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need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als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ocialist ideology construction. The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whole system,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value; the second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education content i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values; the third content is the socialist value view education. Strengthen value education should play a role of main channel and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a recognition system for combining the path, and then highlights the increasing path effective educational value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situation; values education
G640
A
1000-9795(2014)04-0058-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0
刘 洋(1989-),女,吉林敦化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2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