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2014-04-17 06:20:49李世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政治

李世辉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李世辉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各类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情感培养功能、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行为约束功能。为了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加大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发力度。

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的身份出现的,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像正式课程那么明显,而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具有很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无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无须领导者在集会中灌输,它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活的价值、人生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一、情感培养功能

情感是做任何事成功与否的关键,其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曾经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成功与否是由生活环境中的一定的内容气氛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态度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以情感培养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与情感的联系更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深刻的感情作基础,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都必然会落空。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情感的教育,而情感教育的良好与否则是由情感培养的好坏决定的。因此,要想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学生情感的培养往往是在学校生活中进行的,而课堂中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以及条条框框的教材是培养不出学生的情感的,相反它们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之情。但是,校园文化则不同,由于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加上它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它不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曾担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的罗索夫斯基说:“我再强调一下我的论点,工作场所的物质环境,其影响是巨大的,对此,我每天早晨都能体会到:当我穿过市内肮脏的哈佛广场而进入庭院时,好像在沙漠中找到了一块绿洲,立即感到心旷神怡,使人清新的开始一天的工作。”[2](P141-142)我国古代就有“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的说法,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于人性修养的重要性。校园环境更是如此,学校良好的教学设施、优雅的教学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格及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价值导向功能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随着西方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思潮的传入,我国社会也逐渐呈现出价值多元趋势,并且各种价值取向相互磨擦、相互碰撞,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学校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也成为了各种价值观念的熔炉。并且加之“学校的每个个体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先在文化背景和个体生活体验不同,导致了每个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差异”,而这些“相异的道德价值取向往往会发生冲突”。[3](P194)为了维护正常的学校生活秩序,就需要消减冲突使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能够和谐共存,而这一使命则主要由高校校园文化来承担的。

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生活,面对各种相互碰撞的价值观念,它往往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导价值,也就是核心价值,使各种价值都以这个主导价值为中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循着这一核心价值方向发展。众所周知,我国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问题。为此,在我国高校校园中起主导作用的必然是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必然会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在我国,“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的,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师生的指导作用。离开党的基本路线,就无从谈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导向。”[4](P83)此外,校园文化还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方向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有效地抵制了错误思想的传播。比如说学校的“校训”、“精神”、“办学理念”等等,它们对学生都普遍有着共同的导向作用,鞭笞着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人格塑造功能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们既要在美丽纯洁的校园中生活,又要接触社会上一些肮脏的丑恶的东西。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会使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迷失人生方向,当他们遇到挫折而不能够及时走出阴影,排除心理压力,就会造成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孤独症、偏执症等等,这就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养育性地维护或维护性地养育着个人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4](P113)校园文化也不例外,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有利于在其中生活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远离家庭,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非常渴望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高校校园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来参加,为他们的交往、交流提供了平台,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在各种活动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尽情地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坚强的品格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美丽的校园环境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们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四、行为约束功能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生而有文化,文化生而有约束”这样的话,他还认为,如果人类要想生而取得新的自由的话,就必须“接受并使用传说的锁链”,因为,“正是这些锁链,才是自由的工具”。马林诺夫斯基这些话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人类都必然会受文化的约束。

大学生处于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其言行也必然要受到高校校园文化的约束。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广大师生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规校风,是广大师生共同创造、认可接受的,表现为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强制性,使广大学生不敢做有违规定的事,对规范他们的言行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而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功能的发挥,是以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前提的……教育之所以能发挥上述功能,成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化人的过程,是将人类已经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转化为个体内在本质力量、促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引导个体能够驾驭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的过程……”[5](P26)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多层次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其建设和发展,从而实现其“教育性教学”的功能,达到“文化化人”的目的。

[1]张玉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1).

[2]罗索夫斯基,著.谢宗仙,等译.美国校园文化[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3]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4]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Li Shi-hui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carrier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emotional training func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personality, behavior constraint fun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ampus cul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we must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he development.

campus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4-0050-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0

李世辉(1984-),男,河南商丘人,重庆交通大学助教,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一粒米的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给”的价值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