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侠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0)
提高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冯瑞侠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0)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亟待关注和突破的新课题,本文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具体原因,并提出通过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性,增强贴近性,设立目标层次性,建立可量化的评价体系以及构建全员参与性等对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党的事业接班人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自十六大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开展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新形势下,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深水区,各类利益矛盾凸显,社会整体呈现出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多元化趋势等诸多挑战,现实环境要求青年学子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去处理和应对,与期望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略显不足,成为亟待关注和突破的新课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有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高校本身开展工作的方
式方法方面的原因,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多数思想政治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灌输,缺少对学生身边实际案例的引用和剖析,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没有真正内化,认同感不强,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能力较弱。
2.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不分明。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全体学生基本采取统一的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群体已经初步具有的思想基础,缺乏分层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设计,使思政教育内容显得僵化空洞,可望而不可即,更多学生难以找到思想进步和提升的阶梯,对思政的实践行动意识大打折扣。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糊笼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直接体现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但目前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更多采取描述性的等级区分,仅仅体现了引导性,但在实际测评时显得模糊笼统,主观性较强,没有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紧密结合甚至严重脱节,使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把握,导致产生开展与否差别不大的虚无感。
4.思想政治教育全员性欠缺。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强,课堂教学更多承担了对形成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和培育,然而,在塑造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的人格方面,高校要发挥全员育人整体效应,目前,高校对全员育人还仅限于观念形成和倡导,缺乏探索实践的基础。
针对以上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本文拟提出以下五点对策。
1.培养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主体参与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体是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主体参与性应该成为首要关注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提升思政素质对自身成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进一步发挥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对思政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意识,进而转变并形成教育预期的认识和行动,要实现这一点,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师要注重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善于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的解释紧密结合,有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思政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加强思政理论修养转化为自觉的内在认知,自愿自为地参与思政教育的学习实践。
2.运用教育策略增强思政教育贴近性。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运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增强思政教育贴近性,充分利用大学生易于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以图文并茂的PPT、视频材料等立体动态形式丰富知识传递载体,吸引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知,提高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同时,要善于将心理教育有效融合于思政教育,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比如选材上考虑引起学生普遍注意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参与发言的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辨析,形成用思政知识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注重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案例,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形成亲密围绕导向健康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思政学习的认同感。
3.尊重学生现实差异设立思政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各不相同,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基础呈现出个体差异性,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必须予以承认和尊重,统一的要求和目标往往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思政教育可望而不可即,依据现实情况对班级学生按照所具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能力进行区分,即首先对教育对象开展分类,在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教育要求、教育效果考核测评等环节,设立不同等级的目标,每类学生群体能够找到与自身现有基础对应的等级目标,为思政教育搭建起能够逐层进步的阶梯,使各类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和方向,切实感受到思政教育对自己的改善和促进。
4.建立可量化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思政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培育和转变, 较难把握和评价,但意识是一切行动的前提和先导,根据这个普遍共识,可以考虑将开展思政教育效果与学生现实行为的考核评价两者紧密关联,进一步对涉及评价的因素行为进行细分,转变为与学生学习生活高度相关的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指标,从而建立可量化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不再觉得思政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而上说教,而是能够投身其中,选择参与,真实体验并可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的量的累积推动思政修养的质的提升。
5.构建全员参与的思政教育机制。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更要致力于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机制,要充分发动各级行政领导、党组织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包括公寓及后勤服务人员参与到思政教育中,使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掌握必要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也能够通过对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切实感受和体会,获得更多的公民道德示范教育,养成
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综合素质并实现全面发展。
[1]于福坚.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5):109-112.
[2]任福全,吴佳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3(04):89.
[3]邓秋萍.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前沿,2013(10):15-17.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Feng Rui-xia
(Zhongsha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new subject urgent attention and breakthroug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causes of insufficient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by cultivating the student main body participation, enhance the closeness, goal layer one time, establishing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a full such a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period;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strategy
G641
A
1000-9795(2014)04-0046-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5
冯瑞侠(1976-),女,陕西扶风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