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素珍
选准切入点,让探究充满乐趣
■顾素珍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符合儿童的天性,因为“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语文阅读本身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探索、研究、理解、发现作者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探究实践的方法主要有角色体验式探究、模拟体验式探究、小组合作式探究、动手实践式探究等。尽管探究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实践应用时,教师首先要面对“如何切入”的问题,即怎样选择探究的切入点。因为找准了探究的切入点,也就摸准了学生的探究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准探究的切入点,展开探究呢?
一篇文本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主动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究。笔者以苏教版第六册《狼和鹿》一课为例,谈谈探究切入点的选择。
①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多媒体出示:狼和鹿)
②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鹿:活泼、美丽、善良。狼:凶恶、残暴。)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人们喜欢谁,讨厌谁?
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最后一段是怎样来介绍狼和鹿的?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反而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④注意这两个称呼:功臣、祸首。追问: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⑤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存疑:为什么美丽善良的鹿群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而人们捕杀的狼居然成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源泉。在人们的心目中,狼是凶残的象征,鹿是美丽善良的象征,而文中,鹿成了“祸首”,狼成了“功臣”,这和人们平时的认知是相矛盾的,而这矛盾,正是启发学生质疑的有利契机。课上,教师抓住狼鹿异位的对比,鼓励学生发问质疑,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①(多媒体出示森林图)这就是100多年前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起来。
②交流句子。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25年后,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
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④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时的凯巴伯森林(课件出示枯黄的森林图)。看到画面,你们有什么疑惑吗?(2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而20年后的森林荒凉惨淡,巨大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紧扣关键词语,启发想象两幅森林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课始的疑问还没解开,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层层深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①让我们看看书上插图:活泼可爱的鹿儿瞪大了眼睛,四处张望,时不时提防狼的暗算。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看到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是啊,人们和你想的一样,于是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③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④请同学来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探究的过程中,假设印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结合看图,体会狼对鹿群的暗算,感受鹿群在狼的威胁下的紧张,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假想,“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怎么做?”学生按照常理思维,提出方法:“把狼杀掉,让鹿群不再受到狼的暗算。”此时,教师话锋一转:“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一个追问,让学生对自己的假想产生了怀疑,急切地想要寻求答案,来印证自己的假想。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当然,文本不同,探究点也不尽相同,可以从题目入手提炼探究的问题,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究等。只有找准探究点,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探究的活动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