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意识:农村党内民主意识的潜在障碍

2014-04-17 06:06孟朝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民主意识

孟朝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273165)

小农意识:农村党内民主意识的潜在障碍

孟朝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27316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受农村小农意识的潜在影响,农村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依然相对滞后于社会主义民主观念的时代要求。因此,逐渐消除农民的小农意识,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环境,是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小农意识;农村党员;党内民主意识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党员民主意识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的行为。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日益深化,要想真正实现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与党的决策科学化,就要从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着手。而农村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受到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政治文化心理的影响,尤其是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已经渗透在农村党组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基层党内民主的建设实践中,消除小农意识对农村党内民主意识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前我国小农意识的表现

对于什么是小农意识,目前,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不是十分明确。袁银传把其概括为“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 家族血缘为本位的环境中形成并内化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总和。”[1]文小才认为,“小农意识也称小农经济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伴随的落后观念。”[2]刘永佶则认为,“小农意识是小农经济中农民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它充分反映着农民为生存而对自己利益的维护, 但不包含对权利的捍卫与争取。”[3]尽管上述表述侧重不同,但可以看出小农意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我国小农经济已解体,其所映出来的思想观念至今依然对农民的观念以及中国各社会阶层的人的观念都有影响,对农村党内民主政治生活也有不同程度制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安于现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简单生产方式,使农民习惯于经验思维,只要有足够的种植经验和气候变化常识,种植生活需要的作物,就会收获粮食,不会饿肚子。这些日积月累形成的实践经验,被农民视为真理,内化于心,造成他们因循守旧,对于标新立异的事物难以认同,对于新的理论观念不愿意接受,不敢创造,缺乏创新意识,自觉安于现状,表现在农村党内民主政治中就是甘当顺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淡漠。

(二)容易满足。有小农意识的人,只要吃饱喝足略有节余就行,没有太高的追求,小富即安,外界的变化只要不危及到自己,就没多大关系。这些就导致农民缺乏竞争意识,不去发展不去奋斗,表现在农村党内政治生活中就是党员的积极性差,对追求更高水平的民主政治动力不足。

(三)目光短浅。农民是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

薄弱群体,知识文化教育的缺乏导致农民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拘囿于眼光不远、见识不深的藩篱,很难看到自身与外界的差距,很难兼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很难主动承担社会发展责任,表现在农村党内民主政治中就是贪图小利,纵容不良政治行为,不利于长远的党内民主政治建设。

(四)盲目从众。小农经济下,农民经营规模很小,生产条件简陋,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于是便形成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人生观,认同大自然主宰,认可大多数人的行为,合乎大众的是可靠的,不符合大众行为的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要受到舆论谴责,由此导致了农民的从众心理,一切随众,对哪怕是不正确的做法,也不善于甚至不愿意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表现在农村党内民主生活中就是跟着党内一些领导干部走,不管对错,大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怕被别人视为异类。

(五)宗派亲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容易导致农民的宗派亲族观念,为了谋取共同利益和应对天灾人祸,拉帮结派,形成家族势力,表现在农村党内民主政治生活中就是选拔人才不是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是看人情关系的远近亲疏。

二、阻碍农村党员党内民主意识的现状分析

小农意识作为一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深厚根基。虽然小农的经济成分和小农的身份已经消失,但长期内化于人们心中的小农文化心理却依然根深蒂固,“一个人的身份也许并非小农,甚至还可能是拥有许多科学知识,然而这并不能排除他在思想深处具有浓厚的小农意识的可能。”[4]这种状况没有随着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结束,反而以意识形态的巨大惯性作用于农民,影响于全社会,阻碍现代化进程。尤其是这种落后意识浸透了农民先进分子——农村党员这块基地,必然会影响农村党员对党内民主意识的正确认识,阻碍农村党员对党内民主参与行为的积极态度,制约着农村党员党内民主意识的增强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小农意识导致农村党员主体意识弱化

党员的主体意识,是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的自主性意识,表现为广大的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内活动的主体,是党内组织的主体,是党内权力的主体,是党内监督的主体,是党自身建设的主体。随着农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一些农村党员中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小农心理泛起,对党内事务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人民群众淡忘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使命,对自己则主动放弃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求上进,开始关起门来享受作为一名党员所拥有的福利和不断富足的生活,这就造成农村党员主人翁意识减弱、主体意识弱化,影响了农村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制约了基层党内民主的科学化发展。

(二)小农意识导致农村党员党内参与意识冷漠

实现有效的党内政治参与,要求党员正确行使自己的党内民主权利,履行党内的各项义务。现实中,在党的多项活动中,有些党员盲目从众、目光短浅的小农观念侵蚀了党内参与意识,作为党的主体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结果却变成了被动、消极的接受者。比如,在农村党内换届选举时,有些党员在行使选举权时,对自己手中的那一票采取不负责的态度,“选谁都一样”、“谁跟我关系好选谁”、“谁给的实惠多选谁”。 在党内一些问题的表决上,有些党员一味从众,怕“枪打出头鸟”,愿意“随大流”,不敢对领导借组织意图之名行独裁专断之实的行为发表反对意见。在党内决策上,本应该按制度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向党员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但现实中走形式的多,有些党员想向党组织提建议,但是为了在党内保全自己,不得罪领导,对领导的不恰当做法,视而不见,没有及时的行使党员的监督权利,最后还是领导说了算,导致部分党员不能有效的参与党内事务,对党内民主的运行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小农意识导致农村党员党内法治意识淡薄

党员的法治意识,主要是指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实行的各项规章条例依法办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随着党内民主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逐渐走上了党内管理运行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受宗派亲族等小农思想的冲击,有些党员的法律底线失守,出现以帮派代替

宗旨原则、以感情替代党纪国法等现象。比如,有些党员认为自己是上级领导“圈子”里的人,就高高在上,可以主宰一切,不征求其他普通党员的同意,甚至忽视并且侵犯其他党员的权利。有些党员顾及人情关系,丢弃党性原则,对领导滥用权力、不按照正常的程序选拔人才和处理党内事务采取漠然态度,助长了一些党内领导的嚣张气焰,破坏了党内的民主风气,践踏了法律权威,在党内造成了“人治大于法治”的不良后果,严重损害了党纪国法的权威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消除小农意识阻碍农村党内民主意识的路径分析

多年来,我国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阻碍。小农意识作为阻碍农村党内民主意识的一个拦路虎,虽然其生成土壤已消失,但它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顽强地寄生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中潜滋暗长。因此,我们不能轻视小农意识给农村党内民主意识甚至国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变样和走样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把小农意识看成纯粹起消极作用的东西,一棍子打死,那样就是以小农意识来反对小农意识,结果就会使小农意识的消极作用更加扩大化,而是应寻求路径,搭建载体,因势利导,很细心地把它融入现代化意识之中,用先进意识改造、引领小农意识,以此促进党内和谐和民主建设。

(一)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增强党员主体意识

党员主体意识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逐步加强,党员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广大党员自觉地在理想信念上、思想行动上,主动的和党保持高度一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党的各项组织生活活动之中,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步伐。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观念开始流行侵袭,造成一些农村党员社会角色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功利心变重了,权欲观念变强了,履行义务的责任弱化了,考虑问题、开展工作会更多的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认为农村基层党务工作可有可无,党员身份形同虚设,履行党员义务也只是面子工程,失去了对党员先进性和主体地位的正确认识。一些党员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需求,不惜采取各种不正当的、不合法的手法来增进自己的利益;一些农村的党内领导干部在位期间,不是为群众着想,而是一心扑在自己的私人问题上,通过贪污受贿等违法途径“发家致富”。这些问题滋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增强农村党员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使其在党员的主体地位上也能名副其实的发挥主体作用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社会责任感属于一种道德情感,意味着对党、国家、社会的一种道德义务,有了社会责任感,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的地位会更清晰,自身权利和义务理解会更深,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表达民主权利的意愿会更强,小农意识的个人主义倾向就会淡化,党员就会主动地将自己融入党的建设,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就会更加慎重地运用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利,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要引导农村党员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扶正祛恶,知荣明耻;要强调党员责任义务与地位权利的统一,引导农村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利观,让农村党员认真落实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制度、农村党员提案制度、党员表决制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提高党员的政治参与、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透明度。

(二)加强党员文化修养,提高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

当前,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还不能适应现代政治生活的客观要求。政治文化的载体是人,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我国大多数农村党员生活在农村,工作在田间地头,接受教育的条件较差,文化水平也普遍较低,甚至文盲半文盲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种情况必然会制约农村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正如列宁所说:“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5]因此,消除小农意识对党内民主意识的消极影响,必须开阔农村党员的视野,努力提高其科学文化修养。歌德说:“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 农村党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保证党内民主意识的正确导向,保证党员的

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质量,才能在党内的政治生活中提出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才不会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提升农村党员的文化修养要重点抓好几个重要环节:一是创新学习理念。要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提高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是一个人、一个单位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成长的动力,使先进的学习理念真正成为农村党员的自觉行动。二是创新学习机制。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学习组织、检查学习、考核学习、评价学习的制度,通过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等形式,逐渐形成一种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学习方法。克服以往机械灌输的学习方法,尽量采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如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原著与重点析读、远程教育与辅导讲座、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中心发言与讨论交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切实激发农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四是创新学习内容。要从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入手,鲜明地突出农村各类适用技术培训这个重点,引导农民群众增强致富本领。要突出学以致用,多采用活的教材,多用身边的人和事,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党员群众持续增收、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目的。抓住上述几个环节,推动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农村党员搭建一个好的学习平台,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自身,以开放进取的思想观念取代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破除历史遗留的消极愚昧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质量。

(三)营造党内民主气氛,增强党员民主法制意识

一是对农村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传递一种文化,传递一种价值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形成民主共识则是基本、首要的事情。“基本共识决定着既定社会是否从整体上分享同样的价值信仰和价值目标”。[6]如果没有对民主的基本共识,民主制度建立起来也将会是一个难以运转和脆弱的制度。因此,营造党内民主气氛,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民主共识至关重要。新形势下,如何发扬民主,加快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增强党员民主法制意识,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从加强普法宣传入手,不断提高全村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通过多种教育平台,引导农村党员学习党章以及党内的各项管理条例,充分了解党员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自觉遵守党章党纪,树立起党章在每个党员心中的权威,建立起对党内法律制度的信心,从而使农村党员自觉克服党内民主生活中的人情关系、宗族依附等非主体性的观念,把权力关进笼子,不断增强党员民主法治意识。

二是不断地完善农村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为党员党内民主意识的提高提供可操作的规范和方法,更能从深层次上推动正确的民主理念、科学的民主方法内化为每一位党员内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邓小平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7]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党内法规制度就是党员的“规矩”。有了科学的法规制度,党员才能按章办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而不是随大流或者想当然的去做一些事情。因此,不断地完善农村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修改完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各项法规制度,才能保证民主的落实和党员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才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是在农村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环境。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克服民主集中制存在的过分注重集中的现象,坚决抵制和消除家长制、一言堂等传统文化糟粕,实现党内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相互制约,从而保证党员敢说真话、敢于参与、敢于监督,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履行党内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保障每个党员都有效行使监督权。普通的党员要把行使监督权看成自己的一种责任,党员干部要把来自党员群众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帮助和提升,把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的自律结合起来,使监督与被监督覆盖党内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深入到党员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特别针对当前易发腐败问

题,深入到日常生活层面,使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健康有序。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割不断与历史的联系。对小农意识进行改造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培养人们养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民主意识的过程。党内民主意识是党员的灵魂和生命,关乎党的肌体的健康与活力。只有教育、引领农村党员克服小农意识的惯性思维,增强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才能激发他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地投身到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最终实现“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目标。

[1] 袁银传.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2] 文小才. 论小农意识与新农村建设[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3] 刘永佶. 小农意识——农民个体而非阶级的意识[J].社会科学论坛,2007,(4).

[4] 陶德麟. 如何对待小农意识[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1).

[5] 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 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P106.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P146.

(责任编辑 崔金路)

Petty-farmer consciousness: Potential obstacles of inner-party democracyconsciousness in rural

Meng Chao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rassroots inner-party democrac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in rural. Influenced by the rural Petty-farmer consciousness, the inner-party democracy consciousness of rural Partymembers still lags behind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demands. Therefore, eliminating the potential barrier of Petty-farmer consciousness, enhancing inner-party democracy consciousness of the Party member and creating healthy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re the necessary important task in the grassroots inner-party democracyconstruction process in rural.

Petty-farmer consciousness;rural Party member;inner-party democracy consciousness

D261.2

A

1004—1877(2014)04—047—05

2014-04-06

孟朝(1988-),女,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4BDJ047)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民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实效
通过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