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山东 济南 250014)
刘基《郁离子》命名考
刘洪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山东 济南 250014)
学界历来对刘基《郁离子》的命名阐释均不正确,实际上《郁离子》之名出自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考之刘基的生平与创作,这是符合事实的。
刘基;郁离子;左思;咏史
刘基的《郁离子》之“郁离子”从何而来?什么意思?从明代以来聚讼射覆,并无定论。此问题不但关系到如何阐释《郁离子》,而且涉及到如何考察刘基的思想,意义不为不重大。
与刘基同时代且为刘氏弟子的吴从善、徐一夔等释为“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1](P841)四库馆臣亦如此认为[2](P1067)。魏建猷等先生校点本[3]、熊宪光先生编译本[4]、张学忠先生选注本[5]、傅正谷先生评注本[6]、周先慎先生《刘基和他的〈郁离子〉》[7]、席永君先生注译本[8]、木子先生译注本[9]、王立群先生译注本[10]等都在前言或论文中认同这个观点,还有许多学者持此观点,不再胪列。
然而学界亦有不同的声音。胡岩林先生《〈郁离子〉一书考释》解释为:
“郁”应解释为郁结、忧愤,不通其道,郁郁不 得志;“离”即分离,决裂,意味着与元王朝脱离君臣关系,誓与腐朽的元王朝进行彻底决裂;“子”乃是古代学者、名家的美称、尊称[11]。
施杏姑先生《“郁离子”新解》解释为:郁离子的郁,当释为气,离可以解释为别,远离朝廷,远离政治的是是非非。所以,郁离乃气郁而遁避[12]。
吴家驹先生注译《郁离子》中“导读”指出:
可见,其意是要为后世开创文明之治。但近来也有学者认为,“郁”当解释为气,指怀才不遇,报国无望而郁结于胸的不平之气;“离”当解释为别,指别离朝廷,别离政治上的是是非非。“郁离”,即气郁而遁避之意。且存一说。[13](P3-4)
最近晁中辰先生《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晁先生首先驳斥了刘基的学生徐一夔的说法牵强附会,不足信,从《郁离子》一书的内容也看不出有“文明”的意思,接着晁先生提出“郁离”出自西汉王褒的《责须髯奴辞》“离离若缘坡之竹,郁郁若春田之苗”,“郁郁”、“离离”赫然在列,“郁”和“离”两字在这里建立了有机的联系[14]。
笔者认为晁先生的见解并不合乎实际,但是极具启发性。因为,在《责须髯奴辞》中,“离”字在前,“郁”字在后,组成的是“离郁子”而非“郁离子”。且《责须髯奴辞》只是戏谑地责备长有胡子的仆人,与《郁离子》有何关系?因此,《郁离子》与《责须髯奴辞》没有干系。
然而,晁先生的观点却启发了笔者。笔者读到左思的《咏史》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15](P296)
突然豁然开朗。“郁离”当出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每句的前一字而已。这首诗“写由于门第的限制,有才能而出身寒微的人只能屈居下位,而世族子弟却依靠父兄世业窃居高位”[16](P301)。
那么,我们下面来验证一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与《郁离子》的实际情况非常相符。
首先,《郁离子》中至少有《千里马》、《规执政》、《八骏》、《良桐》、《待士》、《梓棘》、《蛰父不仕》、《化铁之术》等都与人才问题有关。《郁离子》开头第一篇《千里马》就是讲人才的出身问题: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悦,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1](P1)
这匹千里马由于不是冀这个地方产的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不是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首诗的意思相同吗?吴家驹先生说:“人才问题是刘基寓言中讨论最多的问题。《千里马》篇,以马喻人,抨击了元朝统治者在用人问题上的民族歧视政策。”[17]
还有《规执政》谈到选拔人才的标准与方式:
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1](P3)
臧守刚先生《论〈郁离子〉的人才思想》分析说“《规执政》……批评了封建统治者用人唯亲,只视其出身高贵的错误政策”。[18]
关于《郁离子》中的重视人才思想,刘鹤等先生《论〈郁离子〉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19]、张秉政等先生《用贤无敌是长城——从〈郁离子〉看刘基的人才观》[20]、毛佩琦先生《从〈郁离子〉看刘基人生追求》[21]均有精彩的阐发,可参看。
其次,这与刘基的生平遭际相符合。《明史》卷一二八刘基本传载:
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国珍气沮。及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谕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国珍惧,厚赂基。基不受。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复辟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上其功,执政以方氏故抑之,授总管府判,不与兵事。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见志[22](P3777-3778)。
可见,刘基有才华而不受重用,与左思《咏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相符合。他的学生徐一夔也说他“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1](P840)
刘基生活的元代社会末期不但朝政窳败无比,而且民族等级制度也日加恶劣。众所周知,元朝把全国人分为四类: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史卫民先生说:
统治者人为的将汉族划分在两个等级内,并规定了四等人不同的政治地位和待遇,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在仕进、科举等方面,蒙古人和色目人受到优待;在法律地位上,蒙古人和色目人也受到保护,南人、汉人则在刑罚方面远严于蒙古、色目人;同时,严禁汉人、南人持把兵器,并对其他行动加以种种限制[23](P52)。
我们再看一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写作背景,“诗中以涧底松、山上苗分别暗喻门第低下的寒门庶族和门第很高的士族,借以提示因门第悬殊而造成门阀士族窃居高位、压抑寒门俊才的不合理社会现实”。[24](P205)其实就是控诉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刘基其他作品中有没有此类的思想。显然,这种控诉人才受到压抑的思想在历代有才华的文人那里是常见的主题。从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难看出。但是刘基所处的元代与刘基的个性使他对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现实更加义愤填膺。如他的著名《卖柑者言》讽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
中”的居高位而无能者。他在《吊岳将军赋》指出“凤凰夭殈兮,豺狼冕旒”[1](P270);《吊泰不华元帅赋》“絷乘黄服鼓车兮,骖蹇驴以曳之。罥猛虎于笼槛兮,狐狸群而制之”[1](P270),均表达“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一思想。
还需要指出的是,把“郁离”如此解释,是符合当下学者们的猜测的。如胡岩林先生解释为“郁结、与元朝分离”;施杏姑先生解释成“郁离乃气郁而遁避”;晃中辰先生解释成“繁茂与忧伤”,(忧伤是有的,繁茂则离题较远),这表明本文的思路是正确的。
左思《咏史》最早见于《文选》,刘基对《文选》肯定不陌生。刘基还有《咏史》二十一首[1](P405),这无疑是左思《咏史》诗的嫡传。刘基《感怀》诗三十一首,其中“亭亭山上木”简直就是左思诗歌的翻版:
亭亭山上木,蔚蔚石底竹。
谅非怀隐忧,胡为自局促。
振衣陟崇冈,高下眺原陆。
凤凰栖枯枝,稻粱肥雁鹜。
春阳悦众目,风雨愁比屋。
人主各有情,岂若麋与鹿![1](P402)
虽然此诗与魏晋诗歌多有相似之处(如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但与左思诗歌在用词及用意方面相似最多。所有的这些表明,《郁离子》是由左思的诗歌转化而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郁离”二字脱胎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表达刘基对“英俊沉下僚”的愤懑与有才而无法施展的叹息,寄寓着刘基的要求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思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之四十三引《女红志》“竹名鬰离,不知所出。偶赌沈诗云‘繁阴上鬰鬰,促节下离离’,似出于此”。[25](P943)
虽然董斯张此言并与刘基《郁离子》无关,他引的沈诗也就是沈约(齐梁诗人)的诗也比左思(西晋诗人)要晚,但是毕竟触及到了“郁离”二字,对我们不无启示。不过,我们细检“繁阴上郁郁,促节下离离”两句,沈约《簷前竹》原文应为“繁阴上蓊茸,促节下离离”。如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就作“繁阴上蓊茸,促节下离离”,“郁郁”作为异文出现。[26](P1651)因此问题与本文无关,故不再赘述。因此“郁离”并非出于沈约之诗。
[1] 刘基.刘伯温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 刘基.郁离子[M].魏建猷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熊宪光.郁离子寓言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5] 刘基.郁离子[M].张学忠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6] 傅正谷.郁离子评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7] 周先慎.刘基和他的《郁离子》[J].文史知识,1994(7).
[8] 席永君.郁离子全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9] 刘基.郁离子[M].木子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10] 刘基.郁离子[M].王立群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11] 胡岩林.《郁离子》一书考释[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6(2).
[12] 施杏姑.“郁离子”新解[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13] 刘基.郁离子[M].吴家驹译,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14] 晁中辰.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J].社会科学辑刊,2013(5).
[15] 萧统.文选[C].中华书局影印胡克家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16]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 吴家驹.刘基与《郁离子》[J].古典文学知识,2010(3).
[18] 臧守刚.论《郁离子》的人才思想[J].语文学刊,2013(14).
[19] 刘鹤、陈能华.论《郁离子》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0] 张秉政、赵家新.用贤无敌是长城——从《郁离子》看刘基的人才观[J].淮北煤师院学报,1989(2).
[21] 毛佩琦.从《郁离子》看刘基人生追求[N].温州日报,2011-07-15(9).
[22] 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3] 史卫民.元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4] 曹文柱.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5] 董斯张.广博物志[M].岳麓书社影印高晖堂刻本,长沙:岳麓书社,1991.
[26]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C].北京:中华书局,1983.
(责任编辑 颜健)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Name of Yu Lizi by Liu Ji
Liu Hong Qiang
(School of Arts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ty, Jinan 250014, China)
Traditionally,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name of Liu Ji’s Yu Lizi in literary circles are inaccurate. In fact, YuLizi originates from Zuo Si’s Yong Shi (Part 2: “Lush pine grows at the bottom of ravine. Seedlings swinging in the windgrow on the hills”.) After a textual research on Liu Ji’s life and writings, it can be seen that this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with the facts.
Liu Ji; Yu Lizi; Zuo Si; Yong Shi
I206.2
A
1004—1877(2014)04—021—03
2013-12-15
刘洪强(1974—),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