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文化之根的教育必然导致“空心”孩子

2014-04-17 05:51:29博主朱永新
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之根朱永新外来文化

■博主:朱永新

无文化之根的教育必然导致“空心”孩子

■博主:朱永新

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过的是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穿的是耐克、阿迪、维尼熊,看的是奥特曼、狮子王、哈利波特,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科比、李敏镐,一心一意想的是出国留学、海外定居。

相比而言,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神话故事、历史记忆,却距离生活越来越远,难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甚至有人无端反感、蔑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缺失,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犹如心灵的雾霾,造成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浮躁、迷失、荒芜甚至幽暗。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会叶茂。缺乏民族文化滋养的孩子,哪怕他自称“世界公民”,终归是肤浅的,片面的,没有根基的,难以走远的。没有文化之根的孩子,必然是“空心”的孩子;而拥有这样的孩子,我们未来必然会成为“空壳”的民族。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力的根本。对文化的盲目自信和妄自菲薄都会种下苦果。前人的盲目自信,导致闭关锁国历经挫败;但如果妄自菲薄,我们的明天又会怎样?一定是重蹈覆辙,前途渺茫。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正是点到了一个教育的要害。

教育,是对文化的选编,是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审视、选择、编纂和诠释之后,把精髓纳入教育之中的自觉传承。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已经严重地放弃了自己对文化更新的巨大作用,没有自觉履行“选编”的责任,没有从中国文化的长远发展和受教育者的人格培养来考虑教育的目标,忽略、漠视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教育,应该是文化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民族精神存亡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传承绝不是为了复古,继往是为了更好地开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再度兴盛乃至生生不息,完全有赖于此时此刻的努力。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兢兢业业,完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认真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之长,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再创文化的辉煌,一定能够再度奉献令世界起敬、令人类受益的新成果,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aeb7d930102ekhb.html)

猜你喜欢
之根朱永新外来文化
探寻文化之根 增强民族自信
寻根(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剪掉重复多余的
卖关子,真有趣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现代苏州(2022年8期)2022-05-25 18:27:52
话重要,放前面
寻“试题”之根悟“回归”之本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
少先队活动(2018年7期)2018-12-29 12:27:48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经营者(2016年20期)2017-03-01 21:32:28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8:16:59
唐代女性妆饰中使用的外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