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龙 刘小龙
求真务实论从史出
——评郭培贵教授《明代学校科举与任官制度研究》
展 龙 刘小龙
2014年6月,郭培贵教授新著《明代学校科举与任官制度研究》一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共59.5万字,在诸多方面把明代学校、科举和任官制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下就笔者印象最深者谈几点体会。
该书学术视野广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别从55个角度,对自1933年至2013年80年间以中国大陆为主体包括台湾、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发表和出版的相关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指出其仍存在“泛论多、精品少、很多重要选题无人问津或研究薄弱”等不足。二是把明代选举制度置于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发展的长河和明代历史的大背景之下,努力揭示其时代特点及其与明代政治及社会的有机联系。如指出“明代学校、科举与任官制度的高度成熟既是继承和发展前代选举制度的产物,更是满足明代社会现实需要的结果”,具有“高度体系化、程序化”和“形式公平达到空前高度”等特点;指出洪武时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学发展中少有的处于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地位并使府州县学制度及其设置达到高度成熟的辉煌期”;明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设置都司卫所学数量之多‘空前绝后’的朝代”等。
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引用古籍多达400余种,且为保证所用史料信实可靠,对每条史料都进行了必要的比对、梳理和考证。如作者通过对洪武时期直隶和北平等13布政司所设每所府、州、县学的逐一考证,确认当时全国“共设府、州、县学1318所,其中府学124所、州学146所、县学1048所,与当时全国府、州、县总数(1435)相比,平均设学率为91.85%”。又如作者论述《类姓登科考》一书的价值,除指出其共载明代“88科89榜共24364名进士,已十分接近明代实有进士总数”外,还指出其“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简要、系统记载了有明一代出自进士家族的进士亲属关系”,所载进士家族代数最多者达六代”,由此,“为从社会史角度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其引起的社会流动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该书研究方法多样,尤以下述三种最为常见:其一,寓论于考、考论结合。如作者在确凿史实的支撑下,指出明中叶后学校教育“越来越变为朝廷单纯牢笼士子的工具”,故从长远看,“与其说是培养人才,倒不如说是摧残和扼杀人才;与其说对当时社会起了稳定的作用,倒不如说对当时社会起了凝固和僵化的作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到明后期开始出现由强盛发达转向落后衰弱的迹象,无疑与明代教育的上述特点具有一定关系”。又如,在考证出明代会试录取率呈不断下降趋势的基础上,进而揭示其主要是由国家官缺的有限性与科举人才持续增多而其用途又单一狭窄的矛盾日益尖锐造成的。其二,统计和定量分析。该书在对相关史实进行逐一考证的基础上广泛使用了统计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制成了关于明代府州县儒学和都司卫所儒学设置、“明代各直省乡试录取解额数沿革”、“明代历科会试、殿试榜数及其录取名数”等共34个统计表,得出明代举人总数至少103073人,会试中式者为24652人,进士为24586人,南直和浙江、江西、福建4直省所出会元和状元分别占全国会元和状元总数的79.55%和79.78%,“明代进士实际平均中式年龄应为33.4岁”等数据,不仅大大提高了史料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显著提高了研究的精度。其三,制度与实态并重。如作者认为“全国乡试平均中式率为3.88%,低于同期朝廷规定5.9%的录取率”。并进而揭示形成上述差距的“直接原因应是提学官在科考之时为‘收士心’,而‘往往于定额之外加取’,也即参加乡试的人数多于规定额数造成的;而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应试士子日益增多和科举功名相联系的官缺相对稳定的矛盾日趋尖锐造成的”。
该书论断严谨,如论及明代庶吉士数量时,该书强调“‘1421’名仍只是一个‘至少’的数字,而不是最终结论;又如在考证明代不拘额数录取时期举人数量时,指出“‘22878’人,还只是一个不足的统计数据;同时又在各个部分都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如认为朱元璋“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与实践达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所能及的最高水平;从中央到地方对各项教育制度的切实执行构成了洪武教育的突出特色;认为明代科举形成了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五级考试体系,而“童试”只是“入学考试”而非科举考试;又如,作者还对五级考试的录取率做了独特而系统的探讨;对学界尚未注意到的“进士家族”定义为“五代直系亲属内产生过2位以上进士的家族”;诸如此类,恕不备举,所有这些都会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提供重要助力和参考。
该书还有不少显著优点,如注重历史研究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又如重视与已有研究成果“对话”,克服“自说自话”的弊端;再如给读者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探讨明代进士总数时,设有“资料来源、备异及说明”一栏,注出所取数据的资料来源和不同记载,“以便读者参考并作出独立判断”,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当然,该书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其用大量篇幅探讨了举人和进士群体,而对庶吉士群体却着墨不多。又如,两监监生人数在成化元年应为19000余人,却误作“1900余人”。但瑕不掩瑜,该书的出版必将对推动明代选举制度研究的深入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郑芳)
展龙,男,甘肃靖远县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史(开封475001);刘小龙,男,四川南充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明代科举史(福州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