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4-04-17 05:47王苏苏朱云峰马乔林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王苏苏,朱云峰,马乔林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江苏南通 226010;2.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江苏南通 226010)

试论高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王苏苏1,朱云峰1,马乔林2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江苏南通 226010;2.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江苏南通 226010)

文章在论述高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策略,并对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职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0 引言

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本科层次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善于把工程设计和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实践创新和专业管理能力,具有工程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的两种特征。他们不是只为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服务,而是可以为多个行业、多个岗位服务,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他们在面对科技含量更高、更为先进复杂的生产设备、工艺路线和操作技术时,具有较强的现场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职本科要办出特色,培养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1 高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1.1 注重职业技术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兼顾融合

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已经不单纯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但需要专业和技术方面的素养,也需要人文素质方面的综合知识,更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灵活应变、承受挫折、与社会整体和诣相处以及心理调适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注意专业技术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兼顾融合。一方面,开设一些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课程,使学生对哲学、文学、历史、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1]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选修课、讨论讲座或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和浸润,从而提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所应有的行为举止和道德修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说职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做事”的教育,那么人文素质教育更多的承担了培养学生“做人”的任务,只有两类课程的协同组合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1.2 注意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高职本科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课程设置上应对二者有所兼顾。可以按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类分别搭建课程平台,旨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培养。其中通识课程平台可按一级学科、学科基础课程可按二级学科统一搭建,相近专业和专业群采用统一的课程平台和相近的课程标准,便于按大类招生,也便于统一调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专业课程可按专业方向形成多个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的设计重在体现专业特色,每个课程模块可由多门必修和选修课程分类组合,每个模块学分基本相同,便于学生在相同的专业大类下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特色。[2]

1.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高职本科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高职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拟性、演示性、体验性的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要与理论教学并重、自成体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本科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建设要达到以下要求: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践、校内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必须有独立的大纲和教材(或指导书),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所有实践教学环节都要设计完善的考核标准,单独考核,计算学分;建立能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立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 高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策略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专业课程

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开设哪些课程以及这些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各课程之间在内容的呈现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3]高职本科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行业和职业岗位的人才,首先要了解市场对这些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载体,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出该专业学生主体就业领域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素质要求。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专业课程,重在充分的调研和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了解目前市场上紧缺的人才类型以及这些人才类型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另外一个重要的调研对象是本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目前的就业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他们在校学习了哪些课程,哪些课程内容对他们的工作最有帮助,他们最需要加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什么,所有这些都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最切合实际、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样的调研、分析后所设计的课程体系才是最贴合市场实际需要的。

2.2 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价值取向

高职本科教育讲究以能力本位,这也是设计课程体系的主要价值取向,体现了高等教育观念的突破和创新。这里所讲的能力,是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一线的生产岗位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等等。

高职本科教育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所以,“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中所指的课程,不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课程,也包含实践、实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所有环节,这些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发展学生能力的价值取向。

“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是对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重学轻术”的高等教育观的有力冲击。长期以来,崇尚学术研究、轻视实践操作,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存在于社会生活以至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是造成我国职业教育地位不高的主在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重学轻术”的教育观也正在被慢慢打破,以“能力本位”作为高职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价值取向,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观念上的重大进步。[4]

2.3 以“课程整合”来保证课程体系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求新求变

高职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始终处于滚动开发和更新的状态中。相同的专业,在不同地域的学校,课程体系的结构可能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年纪,课程体系的设计也可能不一样,只有这样,课程体系才能保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生命力。当然,这种更新和修改是在保持课程体系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的求新求变,是为了顺应高速发展的科技经济社会对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

如何进行“课程整合”是近年来各高校课程管理部门和广大一线教师都在探讨和摸索的问题,目前流行的“拼盘模式”只能说是课程整合的一种尝试。“课程整合”是利用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新型的课程形态。整合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的缺陷,以各种整合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有机整体。高职本科教育的课程整合,重点是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避免走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老路,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规范化和系统化,改变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的互相割裂甚至互相对立,实现多门学科的知识互动,开发“以生为本”的新型课程,使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符合高职本科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3 高职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3.1 关于针对性与适应性的问题

一般来说,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可能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中一部分是需要学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提升的。但是用人单位常常要求毕业生的适应期要短,上手要快,这就对课程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一个针对性的要求。事实上,针对性和适应性总是一对矛盾,过分强调了针对性,就有可能削弱了适应性,反之亦然。不同的岗位或岗位群,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相对明确而稳定,学校就有可能根据航海专业的特殊岗位来构建针对性很强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能获得航海技术方面的岗位适任证书,这些毕业生就业后肯定上手快,适应期短。但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难以准确界定学生的就业岗位,只能针对一个比较宽泛的岗位群来构建课程体系,难以保证课程体系对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此,在设计构建课程体系时,要重视课程的“可选修性”和“可组合性”。可选修性体现了高校“以生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加大课程的选修自由度,使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避免“千生一面”的现象。提高课程的可组合性是高职本科课程体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有效手段,通常是通过构建课程模块来实现的。[5]当社会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在整个课程体系不进行大的调整的前提下,通过课程模块的有机组合,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的微调,以适应社会或行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3.2 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6 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如下的要求:“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6]高职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是一种明显打上了职业烙印的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是由职业教育的跨界性所决定的,职业教育有跨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这种跨界,是指其跨越了企业和学校的疆域,跨越了工作和学习的界限,跨越了职业和教育原有的范畴。[7]职业教育的这种跨界性,其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高度融合,而实现这种融合的重要手段就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诸多方面贯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3.3 关于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任何完善的课程体系,最终的实施者都是教师,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成效,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等职业教育其他方面的资源短缺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机制等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改善,唯有师资队伍的培养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成效。对于高职本科的师资队伍,最突出的要求是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一点恰恰是现有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短板所在。目前,各校都在通过鼓励教师短期社会实践等方法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这些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保证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长效机制应是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体系,制定高职本科院校教师的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解决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问题。

3.4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

长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在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普通高等院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高等院校从教学部门的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很多人认为教学方法仅仅是教授教学内容的手段,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远远不如教学内容的选择重要。其实,高职本科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其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功效是大不相同的。与学术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本科教育的大多数课程可能更适合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课程的性质有关,但无论是哪一类的课程,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应表现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在大班教学为主、知识记忆为重的今天,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探讨和研究适合于高职本科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 结束语

高职本科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与学术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本科教育的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选择到课程体系的构建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要培养出符合科技经济社会要求具有高职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一是要有独特的课程内容予以传授,二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建立在体现高职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唯有如此,高职本科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周义龙.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9(8):28-29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6

[3]胡弼成.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42-45

[5]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7.

[6]崔永华,张旭翔.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43-46

[7]潘成云.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12):72-73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Su-su1,ZHU Yun-feng1,MA Qiao-lin2
(1.Dept.of Manage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2.Dept.of Traffic Engineering,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Based on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its major strategies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

G712.3

A

1671-9891(2014)03-0089-04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3.023

2014-05-10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381)。

王苏苏(1981—),女,江苏如东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