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果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当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便捷的网络欣赏、了解国外的文化与风土人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的新发展,大量的英剧和美剧被网络视频运营商引入国内,在丰富人们闲暇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网络的及时性与多样性使得原有的翻译模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变化,催生了各种各样网络字幕组的出现。这些字幕组由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翻译爱好者组成,这样就造成了网络上的影视字幕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各种翻译版本鱼目混珠的局面。因此,对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对正确理解欧美各国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美剧《摩登家庭》的字幕翻译为例,从法国释意派理论的角度讨论翻译中困难的处理以及在字幕翻译中释义理论的局限与缺憾。
对于字幕翻译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但是我们知道,字幕翻译的对象主要是电影、电视剧和所有需加字幕的视频节目或文件。电影电视中的字幕翻译是指在播放中通常显示在屏幕下方、对片中人物的对白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的一种解释性补充说明。
根据李和庆、薄振杰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定义的总结[1],影视作品翻译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综合信息。影视作品的翻译是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结合,也就是说,字幕翻译是以视听合一的方式在传达信息,因此,综合运用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翻译大众化。影视作品中的原语和目的语受众都是普通大众,因此,受众群体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很高。译者应将普通大众作为译作的目标受众,而不能把某一特定群体的教育水平和期望值作为翻译的前提条件。同时,影视剧翻译的即时性和大众性特点也规定了影视翻译必须以目的语受众为中心。
第三,追求语言高效。由于影视作品的有声语言转瞬即逝,再加上图像画面的局限,突出了对字幕翻译的简洁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而且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受电视画面切换时间的限制,不能过于频繁地进行注解,因此正如李和庆、薄振杰所说的,“时间因素在译者决策过程中尤其发挥关键的作用”[1],影视剧对白的译文一定要简洁明了。
第四,忠实于受众。由于大部分影视作品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大众,体现其商业价值,因此鉴于影视作品的特殊作用和要求,影视字幕的翻译对受众的忠实性比对原作者的忠实性更加重要。因为影视作品翻译的评价标准虽然很重视原语篇章的内容,但更重视目的语对于受众来说是否完整、可读,受众是否能理解。
杨洋指出:“字幕翻译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它既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同时也受语境的约束。”[2]
第一,空间约束。空间约束是指受到电脑或电视屏幕的大小以及翻译字幕的字数以及行数的限制。有学者认为,屏幕上的英语字幕最多不超过两行,而中文字幕最多不要超过一行,并且一行最多不要超过13个字。也有学者指出,在翻译英文短句时,即使可以用更地道易懂的中文长句来翻译,也不能将短句翻译成长句[3],因为这样不仅可能会丢失一些重要的信息,同时观众可能会质疑字幕翻译是否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因此,字幕翻译应该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第二,时间约束。时间约束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 电影的声音或图像所持续的时间;(2) 观众浏览字幕所需的平均时间。首先,目前对电影字幕的同步要求虽然不及配音严格,对中文字幕的时间限制也没有明确要求,但是要确保字幕和电影原音同步。其次,由于不同的观众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可能导致理解程度不一,因此在观看同一字幕时,各自所需时间也不一样。所以,字幕翻译必须考虑到时间上的以上两个限制。
第三,语境约束。语境(Context)是指影响言语交际者交际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言语使用者的目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爱好、性别、处境、心情等;客观因素既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有交际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上下文等[2]。因此,字幕翻译必须充分考虑到影片中话语发起者所处的语境,使译文更加完美。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是把视听合一的综合性语篇转换成文字性语篇的翻译模式。影视剧的字幕虽然是文字翻译,但这些译作是把作品信息通过画面的字幕音转达给受众的,这与口译译员把讲话人的原语翻译成译语转达给听众的形式非常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影视剧的翻译兼有口译和笔译的特点。
根据上述关于字幕翻译的定义和特点,不难发现法国释意理论中的核心观点:“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3]
下面将以美剧《摩登家庭》第五季的字幕翻译作为实例来进行分析。
“脱离源语外壳是巴黎‘释意理论’学派的核心。在口译过程中,在话语理解和译语再表达之间,‘意义’会‘脱离’语言的具体表达形式而独立存在。”[4]
例1 Sometimes I forget her factor in the Asian.
有时我都忘了她的亚洲血统了。
米切尔说的这句话是在形容他和卡姆从越南领养的女儿莉莉。当时莉莉第一天上学,心情非常急切,而她的爸爸们却一直在磨蹭,于是她说:“拜托,我不能迟到,我会掉队的。”由于在美国的亚裔孩子学习非常刻苦优秀,于是米切尔就说了这句话来感叹他的女儿。因此这里将“factor in the Asian”翻译为“亚洲血统”,非常贴切。
例2 I just got to get him on a plane before Gloria has a meltdown and changes her mind.
我得在克洛丽亚发神经改变主意前送他去机场。
“Gloria has a meltdown and changes her mind”原意是指杰认为克洛丽亚会因为儿子要去哥伦比亚一个月而倍感思念,从而不让儿子出门了。由于剧中的场景极力表现出杰对克洛丽亚这种对儿子过度担心和依赖的情感的无奈和不理解,因此这里将杰对描述克洛丽亚的这句话翻译为“克洛丽亚发神经改变主意”,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体现出杰当时的心情。
例3 Michell would take one look and…sob like a Tony winner.
米切尔看一眼就会……哭得稀里哗啦的。
“Tony winner”指的是赢得美国最高戏剧和音乐剧奖项托尼奖的获奖者。剧中米切尔会提到这个词语,和他与卡姆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息息相关,而托尼奖只有热爱戏剧和音乐剧的人才会非常熟悉,因此在翻译这一句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文化意象的转换,如果直译为“哭得像赢得托尼奖了一样”,很大一部分中国观众会看不懂。因此,翻译为“哭得稀里哗啦的”,显得更为简洁明了。
例4 What’s all this? I said one suitcase.
怎么回事?我说了只能带一个箱子。
例5 I gotta go. But can you believe this finally happened?
我得挂了。但我们的梦想成真了!
和汉语一样,英语里也有非常多的俗语和日常用语,碰上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运用释意理论的脱离语言外壳进行翻译,这样才能让字幕翻译看起来更地道,观众也能更好地欣赏并理解剧情。例如上面两个例句中的“What’s all this”和“I gotta go”,翻译为“怎么回事”和“我得挂了”。
影视剧字幕翻译中的重点就是要结合剧中情景,翻译语言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要素,同样还要符合当时的场景和说话人的心情与语气。这也正符合释意理论中重视翻译信息的内容和意义而不是语言的观点。
例6 Ah-ah-ah! One robe!
慢着!一件睡袍就够了!
例6是杰看到曼尼准备将两件睡袍放进行李箱带去哥伦比亚时对他说的。原文仅有三个单词,中文翻译根据情景进行调整,增加了几个字后,就将杰的形象完全表现了出来,也符合观众的观影期待。
虽然释意理论在指导字幕翻译方面非常有成效,但是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释意理论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缺憾。
释意理论重视信息内容和意义的翻译方法,使得一些文化方面的差异被忽略。例如“sob like a Tony winner”一句中,一个信息“Tony winner”就被省略,而直接翻译为“哭得稀里哗啦的”。虽然这样方便观众理解,也不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但是却丢失了一个塑造剧中人物形象的重要信息。
在影视剧的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释意理论中对此问题的看法不甚明了,但是在实践应用释意理论时,一般都要规避文化差异,也就是用汉语文化里的类似意象进行替换,或者略去不谈。例如上述例句中对“Tony winner”的翻译就反映了这个问题,这样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笔者认为,在不影响观众正常观影的情况下,只要在字幕上部用一小行字进行标注解释,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是把视听合一的综合性语篇转换成文字性语篇的翻译模式。影视剧的字幕虽然是文字翻译,但这些译作是把作品信息通过画面的字幕转达给受众的,由于字幕翻译的特殊性质及相关限制,利用有效的翻译理论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利用释意理论对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对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2):44-46.
[2] 杨洋.电影字幕翻译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3-97.
[3] 孔韶辉.综述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J].青年文学家,2009(2):127.
[4] 许明.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J].中国翻译,2010(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