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娜
(长安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望,即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广大青年一代,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与青年学子座谈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在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之际和我们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时期,重温马克思在17岁时写下的初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其提出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理想”这一职业价值观,对于引导当下我国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培育青年一代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具有极强的现实启迪意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在选择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特有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选择职业的理想、信念、世界观方面。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也是他思想发展的起点。在写作这篇文章时,马克思的世界观还是唯心主义,但他从小就受到自由主义和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从人的本性到国家的治理,从社会的发展再回到个人职业的选择,他都能理智地进行思考,并且对生活充满炽热的情感,充满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他的择业观洋溢着强烈的自由主义精神,弥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表现出勇于面对现实、积极进取和奋发有为的健康心态。在这篇早期作品中,青年马克思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7岁的马克思还是一个抽象的人本主义者,他把西方深厚的人文主义自由观作为前提和基础贯穿于自己对职业的思考中。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动物,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选择职业,倡导选择职业的自由是职业的内在生命力。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马克思就指出:“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1]3因此,自由是人的根本目的,择业是人的神圣权力,也是人之所以比其他生物更加优越和神圣的地方。
马克思认为,自由选择职业是人类的天命,是人之所以受到尊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这种自由就会毁灭人的一生,使人走上不幸,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1]5。他认为青年在择业时应认真周密地考虑,要通过冷静的研究和仔细分析,认清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分量和责任,衡量每一份职业让我们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要了解它的困难;并反复告诫人们在择业时不能为一时兴趣所左右、为一时激情和狂热所鼓舞而仓促行事,不能听任偶然随意性的决定。
青年马克思对于职业的理解是“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1]6。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具体论述了青年在择业时需要思考的感情、幻想、欲念、社会关系、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提出择业行为应该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和最深刻的信念之上。同时,他倡导要把个人的完美和人类的利益结合起来,只有同时代人完美了,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这样才是更高层次的完美与信念。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的实践证明,自近代以来,千千万万有志青年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富强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此后,孙中山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我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我国的主流思想,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有志青年,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共同社会理想,将自己的青春热血融入到了伟大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中,彰显出了青春男儿志在国家、志在民族的豪迈情怀。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面对新生的满目疮痍的祖国,无数青年怀着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怀着开发边疆的抱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建设祖国挥洒热血和汗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其中凝聚了无数青年人的努力。
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中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是我们无数先辈奋斗的动力,同时又是我们当下努力的方向,更是未来青年要实现的目标。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不断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环境使青年一代面临着多样化的价值选择,是否能够汇集和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目标,决定性的因素在于青年一代。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指出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的力量,有青年一代的奋发有为,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便指日可待。
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一致的,与我国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一致的。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当前我国青年一代的职业价值观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很多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譬如,过于强调个人的价值实现,而对社会的需求关注较少,以及过分注重物质追求和享乐等,这与我们共筑“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认真学习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对于我们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因此,一个国家要想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就必须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保持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合作。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求得发展和进步。同样,一个青年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自己国家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职业。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描绘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这是共筑“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青年一代要审时度势,牢牢把握当下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脉搏,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握世情、国情,以开放的胸怀海纳百川,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摒弃“精英”职业价值观和“从众”职业价值观等错误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平民”择业和“自主”择业的价值观。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始终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同时,社会理想又要通过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有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广大的青年一代来说,要实现个人理想,就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以社会理想为依托,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作为青年一代,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要珍惜自己自主择业的机会,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升华到社会理想,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而不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不急功近利,不违背社会道德和规范。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下的青年一代正处在科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自己职业理想与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与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之间的关系。
首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停留在“空喊口号”上的理想、信念是不切实际的,也无益于青年一代的进步和成长。
其次,作为青年一代,要能自觉地抵制“利益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要能将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既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写就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一文虽然仅有二千多字,但却深刻地阐述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重温青年马克思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当前我国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无疑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