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贵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有关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没有人为加工,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覆盖面全。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
2 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
3 多元性 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来源,通过网络渠道探知社会舆情,可以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掌握的社情民意更加充实,倾听的民众呼声更加全面,获取的利益诉求更加直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舆情纷繁复杂、虚假难辨,网络舆情的偏差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一旦甄别失误,将给参政议政带来不利影响。
1 网络舆情是把脉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透过网络舆情有助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时探悉社会动态。由于网民的年龄、知识、行业、经历不同,每个网民所关注的事件和现象千差万别,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极其丰富,其内容往往包罗万象,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和情绪表达,也有庸俗化和灰色的言论及情绪表达,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踪迹。透过网络舆情,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可以及时洞察社会百态,全面了解民众所思、所想、所需,全方位地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动向。
2 网络舆情是汇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库 透过网络舆情有助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互联网上,各种意见可以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基层群众能把遇到的苦和乐集中反映在网络上。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不需要署名,相比较一些面对面的汇报会、座谈会等公开交流形式,减少了思想顾虑,网民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基于以上因素,从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收集到的网络民意看,绝大部分贴近事实真相。因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足不出户就可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情。
3 网络舆情是践行社会监督的千里眼 透过网络舆情有助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也是政治民主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进程。从BBS、博客到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网络监督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3亿网民参与的普遍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
1 网络舆情的突发性考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应急能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网络舆论发展并存的特殊时期。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测、牵涉利益多、容易引发连锁事件等特征,而网络媒体传播具有及时迅速、匿名、不易受控制等特征,两者结合后在网络平台上非常容易围绕突发事件形成广泛舆论。当某一事件发生时,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地汇聚起来并进行互动,最终形成公共意见,甚至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而这些舆论一旦掌控不足或应对不力,将可能迅速演变成突发事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因此,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中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肩负着疏导社会舆论、维系社会稳定的职责。所以,如何敏锐地察觉网络言论风险,及时准确地回应网民诉求,快速妥善地化解社会矛盾,是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 网络舆情的偏差性考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智慧 有的不法分子出于各种目的,在网上对我国政府及其政策加以诽谤,对我国政治体制发表错误言论,特别是对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人民民主专政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诬陷和诋毁,挑拨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之间的友好关系,试图分裂统一战线联盟,破坏国内政治稳定。同时,境内外敌对势力也可能借助网络对国内网民进行政治“洗脑”,妄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严重威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无论是国内不法分子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诋毁,还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民族、民主等问题的污蔑,都给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政治考验。
3 网络舆情的繁杂性考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实战水平 虽然大多数网络言论是网民自发的声音,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献言献策,但也不排除一些网络言论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特别是一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这些情绪化的言论相互感染,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社会舆论。如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有可能引起网民在网络上进行宣泄,通过网络散布谣言、披露隐私、进行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人身攻击。此时,如果我们党政机关不能做好舆情分析工作,民间的传播就会产生负面效应,甚至可能引起人们的心理恐慌和社会的混乱。如何提高新形势下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如何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如何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过程中所面临的严肃问题。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网民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国家事务,发表意见与提出建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民主党派作为国家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应当勇于抓住网络舆情对参政议政带来的良好机遇,努力适应当前网络舆情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
第一,借助网络推进民主党派党内体制建设。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可以通过网络这条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汇聚民智,借助民众的力量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完善自身的纪律约束机制;逐步推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促使自身政务信息公开;深入研究信息化工作,鼓励网民建言献策,通过问计于民,破解民主党派发展的制度难题。第二,借助网络构建网络参政议政机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积极争取中共的支持,充分发挥智力集中的优势,探索构建网络舆情汇集与研判机制、重要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敏感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网络信息监测等工作机制,使网络参政议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民主党派应当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对参政议政的正面作用,保证参政议政工作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民主党派成员多数是通过人大、政协等平台来实现参政议政,民主党派成员只有广泛地了解政情、民意,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与建议。因此,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以网络为依托,积极借助博客、电子邮箱、聊天室等信息传输工具,同选民建立畅通、便捷的沟通渠道,实现及时、互动、个性化的思想、信息交流,助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现履职“常态化”,提高其履职的素质和能力。第二,民主党派要善于引导网民参政议政。在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多问计于民,鼓励网民建言献策,并将网民的合理意见与诉求及时传递给政府部门。
网络舆论监督是网民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自己所关心的公共事务、公众人物、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话题发表意见的舆论监督形式。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对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监督,是大势所趋。同时,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中共具有相互监督的特殊使命。基于此,笔者认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可以借助网络舆情,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民主监督:一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参政党的民主监督职能,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注意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与优势互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着力增强监督的综合效果;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积极创建网络信息交互模式,建立网民、媒体和政府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反腐合作,增进民众对现行监督体制的信任;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深入研究网络舆论的新特点,努力适应网络舆论监督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网络举报平台,切实畅通举报渠道,不断拓宽和完善网络举报监督的渠道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网络监督的实效。
总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根据网络舆情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在知民情、汇民智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振清,陈晓利.关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思考[EB/OL].(2009-12-14)[2013-12-10].http://www.hns93.gov.cn/A/?C-1-1051.Html.
[2] 郑宪.中国参政党建设新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