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着力点分析

2014-04-17 05:26柏扣兰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第二课堂职业生涯

◎ 柏扣兰

当前,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但据调查,仍有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 不会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生活与学习安排,规划未来工作与人生发展,这对他们大学的学习成效和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使他们对自身不能准确定位,也不能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学习职业规划方法、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的教育。 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形势,职业不断被调整,大学生的自我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一业定终身”的观念已被打破,这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 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做好青年引导工作,是党对共青团的一贯要求,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任务。

首先,高校共青团充分发挥先进性,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根据青年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自身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塑造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其次,高校共青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具有引领青年时尚的创新性和先锋性,这是共青团与青年大学生的结合点。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个结合点,加大对青年学生职业规划的思想引导力度。

二、抓好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 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学生各类课程与教学活动,也就是“第一课堂”。 而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 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作用巨大。

1. 高校要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 青年时期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形成阶段, 大学时期更是职业准备期,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重要时期。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能力, 可以让大学生认清未来发展,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善自己的处境,掌握优势、扬长避短,成为有效的就业者和创业者。

共青团是加强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要管理者和重要抓手,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的基本职能。要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有意识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中, 立足职业发展对能力素质的要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锻炼提升学生个性职业发展规划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2.通过管理、指导校内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工作,丰富第二课堂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邀请专业领域专家或者成功毕业生来校交流,拓宽学生知识面,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认清就业形势,增强就业紧迫感,明确自己职业的发展基本方向。 组织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 进一步明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挖掘校内资源,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支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从“计划”转为实际创业提供帮助。 联系社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举办专业技能比赛,将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等有机结合, 锻炼各种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精神。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以拓展学生素质为主旨的各类社团活动,将广大团员青年吸引到各种活动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全面成长成才,充分发挥育人职能。

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大学生职业认知

职业规划是个人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 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而确定的方案。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正确与合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并不断在实践中得以修正和完善, 使其更符合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要求。

1.职业规划不能纸上谈兵

大学生仅明晰了专业和兴趣是不够的, 还要结合自身的在校学习、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等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将实践育人纳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以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是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和探索期, 大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制定一份与本人兴趣爱好、自身需要、社会需要相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2.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广泛联系社会、深入挖掘资源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到基层去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共青团倡导大学生到西部、 到基层去就业创业,是大学生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形式。 团组织要鼓励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去工作和创业, 并在服务过程中进行跟踪培养,积极为他们的未来谋划,以此作为提高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

四、发挥共青团自身优势,帮助大学生科学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指导任务。 职业定位是做好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最重要的一步。

职业定位是一个动态过程, 需要学生结合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断作出修正调整。 很多高校从大学一年级就设置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保证职业规划的普及。

高校共青团可以发挥自身组织优势, 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专业实习、创业实践等活动,同时在校园活动中对学生碰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兴趣,发挥特长,提高能力,更好认识自我,帮助大学生明确“己所爱、己所长、市所需”。 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环境,以科学地剖析自我、定位方向、定位行业,从而在大学开始就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2]陈兵.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理论,2011,(18).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第二课堂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第二课堂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