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类型及反思

2014-04-17 05:18黄江承
教育观察 2014年9期
关键词:建构中学历史

黄江承

(钦州市那彭中学,广西钦州,535015)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围和计划。乔伊斯和威尔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2.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3.社会交往教学模式;4.行为修正教学模式。我国的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二、模式类型

随着中学历史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各种模式也层出不穷,各种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名目繁多。从不同角度看,教学模式的分类方法也不同。按照教学系统的结构关系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中心”型、“以学生为中心”型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型教学模式。

(一)“以教师为中心”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即“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指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调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组织和把握整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大量的系统的历史知识。同时,这种模式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要求不高,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偏僻的农村地区都可运用。但是,该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在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相对少,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人们批判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言堂”“满堂灌”,其教学方法僵化、呆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是被忽视甚至批判和抛弃。但是由于历史学科的时序性、过去性等特征,像教授法、讲解法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会存在于我们的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断去完善它才是明智之举。

(二)“以学生为中心”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流行于教育领域,提出“学生中心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知识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这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这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模式容易让人们走向“去教师化”的一端,一些学校规定教师讲课不得超规定的时间,例如讲课不得超过10分钟或者15分钟,甚至由学生完全自习。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主动地、有意识地去选择加工和处理,使得自身新旧经验相互同化和顺应,最终知识结构发生变化。这就强调了外部信息资源以及可获得性的重要性。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拉大。在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师资力量不足等的原因,学生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困难,进行建构难上加难。再者,每个学生由于兴趣、潜质、能力、禀赋不同以及学习内容加深等因素,学生建构的过程中,层次不同,速度不同,方法也各异,甚至建构的意义并不一定符合教学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更有意义进行建构,如何借助外部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纠正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之朝有意义建构方向发展。若只是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知识建构和意义建构恐怕难以进行。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模式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国在基础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试图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加以优化组合。刘忠桥的中学历史“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李景华的中学历史“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研究,许军的基于SOLO理论的“了解——理解——见解”历史教学模式实践,叶小兵认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主要有信息传递、情景复现、资料研习、问题探索、社会考察五种基本类型,等等。这些实质是主张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探究的过程又促使教师去启发,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实现师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互动启发,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模式与历史学科性

按不同的标准,历史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是在众多的模式中,有些模式以历史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另有一些模式则以思维方法、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有的模式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主要目标。近些年流行的几大教学模式,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三三六”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等等。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并突出历史学科的特征,对统一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性质的探索和论述还很少。

(二)历史教学模式与针对性

每种历史教学模式都有其特色,没有哪一种历史教学模式占绝对主导地位。正如乔伊斯所说,“没有一种模式在所有的教学中都优于其他,或者是达到特定教育目标的唯一途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是不同教学模式的交替和补充。有的历史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学校的实际,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企图用一种教学模式解决所有教学问题注定是行不通的。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教学模式在一定范围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知识基础,加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教材版本,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1] 乔伊斯.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 李德藻.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历史教学,2001(4).

[4] 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许军.基于SOLO理论的“了解——理解——见解”历史教学模式实践[J]历史教学,2012(9).

猜你喜欢
建构中学历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建构游戏玩不够
新历史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历史上的6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