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打动人心的力量
——例说研究“别人”的课

2014-04-17 05:18朱永宏
教育观察 2014年9期
关键词:水蛇奶奶游戏

朱永宏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如皋,226500)

于永正老师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为了上好“自己”的课,我一直痴迷于观摩“别人”的课,研究“别人”的课。最初,我热衷于从这些课中寻找技巧,而现在我则更注重从这些课中寻找打动人心的力量。

一、听课老师的集体无意识与武老师的有意识

这一课,是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执教的《月球之谜》。

一个小男孩非常缓慢、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读完了第二节课文,武老师为他示范了这一节的第一句,然后热情地说:“按照这个节奏往下读,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谁知,男孩除了第一句稍微快了一点,其余部分没有任何改观,于是听课的老师爆发出一阵大笑,上千人的笑声就像一股洪流倾泻而下,久久地在礼堂回荡。

等笑声渐渐消退,武老师亲切地问男孩:“你知道刚才老师们为什么笑吗?”小男孩摇摇头。武老师真诚地说:“老师们是在表扬你呢,表扬你的朗读有了进步,更表扬你不断努力的精神。不信你听,老师们的掌声为你响起来了!”

如醍醐灌顶般,听课老师一下子清醒了,掌声如雷鸣般地响了起来——是对武老师的呼应,是对武老师的赞许,也是对自己的拯救!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老师的笑是恶意的,但这种“没有恶意”最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发笑老师的心里有这样一个逻辑:我不是恶意的,所以我就可以笑。于是,大家在那一刹那间都忘了这一笑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都毫无顾忌地大笑起来。而且这笑声具有强大的传染力,使本来清醒的老师也失去了判断,变成了可怕的集体无意识。

孩子的自尊心很脆弱,就像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轻轻一碰就会滚落破碎。然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这种“没有恶意”的不经意的伤害却屡见不鲜。我们常常会泛起一个嘲讽的微笑,抛去一个厌烦的眼神,丢下一句苛责的话语,自己浑然不觉,同事也不以为怪。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观摩武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千万不要忘了关注武老师的“有意识”,时刻呵护学生的自尊与积极性,那是源于真爱的敏感和智慧!

二、游戏的魔力

提到经典的课堂教学,我脑海里首先跳出的一定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一想到《草》,眼前就浮现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师跟一群小孩子做游戏的场景,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回味无穷。

师:谁愿意(把《草》这首诗)背给奶奶听?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

生: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挪威学者布约克沃尔德曾经悲观地说:“教学和儿童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学校就是一个系统地压抑儿童天性的机构。”这句话极有道理,但对于老师的课堂却并不成立。在我看来,于老师的学生一定不怕上语文课,因为他们上课就像游戏一样。于老师的学生一定很喜欢语文,因为于老师本人、于老师的课让他们着迷,于是语文也一定会让他们着迷,也一定会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这就是游戏的魔力——游戏连接着儿童的天性!

把课上得跟游戏一样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不理解孩子的人做不到,没有童心的人做不到,悟不到语文教学精髓的人做不到,不发自内心热爱语文的人做不到。可以肯定地说,我一辈子也无法达到于老师的境界,但反复研究于老师的课,我却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真诚的力量

9月底,我校青年特级教师孙小冬在台湾台中市潭阳国民小学成功执教了一节题为《跑道》的习作指导课。上课之前我很是为他担心,因为他从来没有去过台湾,对台湾学生更不了解,何况两岸在语言、书写、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孙老师却很自信,他说:“假话、空话、套话,我一个字也不说,我用真心、真情、真故事跟孩子们交流,我相信这节课一定会上好。”

孙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整堂课,没有精致的课件,没有雕琢的话语,没有复杂的环节,有的是师生之间真情的讲述,坦诚的交流,认真的倾听。在交流“学校跑道上”的故事时,孙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我班的那群淘气包偷看了全校老师的广播操比赛,并且把‘最不认真奖’‘颁’给了我。一个叫王喆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最不认真奖:当仁不让的由我们的孙冬冬(孙老师)获得了!手臂伸不平,脚尖绷不直,表情不刚毅,目光不坚定……这些他平日里批评我们的话,今天在他一个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最充分的体现,一套广播操被他演绎成了一套太极拳,他不得此奖,何人能得?

这么精彩的日记,我当然要介绍给全班同学。读完日记后,我讲了一个笑话:

一天,水蛇爸爸教水蛇宝宝游泳,他非常不满意水蛇宝宝的动作,训斥道:‘你怎么老是扭来扭去的,好好看我的示范!’于是水蛇爸爸下水卖力地游了起来。水蛇宝宝发现他扭得更厉害,笑得晕了过去。

我,就是水蛇爸爸!

听完这个笑话,他们跟你们一样,都笑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当年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但当我踏上跑道时依然会常常想起这件事,想起这件事我就想起了那群学生,想起那群学生我心里就充满了喜悦。

孙老师轻轻地讲着,孩子们静静地听着,偶尔笑一笑,那场景真是温馨。观摩这节课的录像,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那么融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不敢相信,孙老师是第一次跟这些孩子接触。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艺术创作要“接地气”,课堂教学同样也要“接地气”啊!而“接地气”最需要的就是真诚。作为老师,我们要放下尊者的架子,让自己从心灵的虚伪中走出来,不断走向真实,回归本我,说自己的话,说心里话,说孩子能听明白的话,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的我们的真诚,只有真诚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抵达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跟孩子擦出思想的火花,我们的课堂才能散发动人的光彩!

真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教学的根本。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需要学生通过努力达成,学生理所当然是教学的主体。反复品味这些课例让我深刻体会到,细心地呵护学生,真诚地亲近学生,帮助学生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这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强大力量,胜过许多技术性的指导。

[1] 蒋士会,欧阳修俊. 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考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 杨丽萍.“实践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猜你喜欢
水蛇奶奶游戏
青蛙与水蛇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少年玩伴
奶奶驾到
蛙国历险
青蛙与水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