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平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188)
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大致可为两大类:一类是网民在网上相互交流时而产生的网络语言,譬如“菜鸟”“美眉”“斑竹”“东东”等,这类语言的特点是简洁、轻快,善用谐音,是随着网络的产生应运而生的;另一类流行语主要来自现实生活中,如一些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电视节目或媒体等,然后在社会上流行开来,被人们广泛使用,如“大V”“喜大普奔”“不差钱”等,这类流行语的特点是时效性很强,具有较强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反映了中国当代的时代风貌和年轻人的心态。
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都不同,所以在进行交际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分歧、误解和冲突。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汉语流行语翻译时,译者一定要考虑到译文是否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与汉语流行语翻译的关系,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语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其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术语。美国语言学家萨默瓦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它的重要和独特之处在于文化的不同,交流者固有的背景和经历的差异,都会使交流非常艰难,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
跨文化交际学是专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动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密不可分,翻译实际上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关世杰曾指出,“翻译不是电报码式的转化,而是沟通”。
在跨文化交际的解码过程中,原始信息的内涵意义被修改,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越大,被修改的程度也就越大,这说明文化差异越大,跨文化交际时发生困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如果在翻译时预先了解双方文化差异的程度和差异点,可以减少误解,改善交际。
所以,译者的任务不仅要解读源语语言符号,而且还需破解源语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跨文化交际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对话,它借助翻译来进行,翻译是文化对话的桥梁和中介。换句话说,翻译不仅要翻译不同的语言,更是要翻译不同的文化。
根据汉语流行语和跨文化交际翻译的特点,在汉语流行语的汉英翻译中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明确汉语流行语汉英翻译的首要目的,它并不是给中国人自己看,而是把汉语流行语的意义内涵用英语传递出来,让渴望了解这类语言的外国友人能够领会,实现这一特殊的“交际目的”;二是预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众反应,翻译应面向目标文化受众,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以确保实现信息传递目的;三是熟悉源语和目标语语体的风格与规范。
由此可以看出,在汉语流行语的汉英翻译中,不可千篇一律地使用某一种翻译方式,而应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摄取原文核心意义内涵,实现转换,避免因翻译方法单一而陷入错译、乱译和死译。下面,笔者以一些汉语流行语为例,就流行语的汉英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在不违背英语习惯用法的前提下,有些汉语流行语可以将其指称意义用直译的方法翻译出来,既保留汉语的文化特色,又不至于产生误解。
例1 中国梦
参考译文 the China dream
“中国梦”这个词的翻译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只要参考一下“美国梦”的英文原文即可。众所周知,“美国梦”的字面直译是“the American Dream”,因此,把“中国梦”译作“the Chinese Dream”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也有媒体在报道“中国梦”的时候使用了“the China Dream”一词,例如在《中国日报》2013年12月24日刊载的一篇题为“TheChinadreamandpeacefuldevelopment”(《中国梦与和平发展》)的报道中,虽然新闻标题中使用了“the China dream”,但正文中多次出现的却是“the Chinese Dream”。
其实,早在2002年3月9日的英国《观察家报》上,“the China Dream”就曾出现过,但当时它是乔斯塔威尔所著一本书的书名。后来到了2012年6月13日,“the China Dream”开始出现在《卫报》上,但它也只不过特指非赢利组织聚思(JUCCCE)所提倡的一种塑造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并行的生活模式。“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梦”作为政治构想的提出,这个词语已经附有一种专有名词的意味,因此要用“China Dream”来与之对应也未尝不可。
例2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参考译文 What I’m eating is not noodles, but solitude.
例2原本是某贴吧里一张男子吃面图片的配文,之后又衍生出“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型,仿佛万物皆可化作“寂寞”二字,它折射出现代人需要抚慰的心灵。本句可采取保留形象直译的方式,套用英语中的“not…but…”句型;在指称上须注意“哥”指代的是说话者自己,不能译为“brother”。
不少网络流行语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有些人物名、地名、历史事件等专有名词,如果不加注释,单纯采取直译或音译的方式,外国友人可能不知所云,也就达不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例3 做人要做懒羊羊,嫁人就嫁灰太狼。
参考译文 Lazy Sheep is what we want to be. Big Big Wolf is the perfect husband.
例3原本是网友对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观后感,懒羊羊的处事和个性备受网友推崇,而灰太狼的优点则成了女白领择偶的标准。这两个形象对外国友人来说并不熟悉,因此需要在直译的基础上加上背景介绍:Lazy Sheep and Big Big Wolf are both characters in the nationwide hot cartoon TV series “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 The latter won the audience’s affection by the demonstration of his love for his wife while the former became a role model for many audiences with his virtue and decency.
例4 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参考译文 This cannot be told in details.
例4是央视《焦点访谈》某期节目中,面对记者提问,有关领导的回答。此处同样需要加上一段注释,将“这事儿”说“细”一点,才能使外国友人了解“this”指代的是什么,领会其中的黑色幽默。例如:This saying repeats the excuse used to reject inquiries on issues of public concern. Asked by a reporter on a TV program about the amount of loans the Tianjin municipality needs to pay back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every year, an official from the city’s department of roads replied, “This cannot be told in details.”现在,这一表达方式就成了官方逃避公众监督的一种借口了。
有些汉语流行语形象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带有口语化特征,还有些反映中国现实社会新事物、新概念,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产生语义空缺,即汉语中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文化中缺乏“对等”。这种情况下,不能拘泥于语言符号间的转换,而应采取意译的方式,在准确理解的前提下,考虑外国友人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处理成他们能接受的语言。
例5 靠谱
参考译文 reliable,trustworthy
“靠谱”一词来自北方方言,是后现代流行词汇。“靠谱”一词是从“离谱”衍生出的反义词,这个词经常使用于一种想法、行为、计划是可以被大众所接受的,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靠谱”一词根据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共通性就可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保留其原来意思,也能达到中西方文化的有效沟通。
例句6 不掉链子
参考译文 nothing goes wrong
“掉链子”本意是指自行车的一种常见故障(车链从链盒里掉出来),引申为在关键时刻出现失误影响了最终的结果,接近东北的方言俗语——丢脸了。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如果采用异化翻译法字对字的翻译,把“不掉链子”翻译成“don’t drop chain”,就体现不出来出错或者失败的原意。所以在翻译时,要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又不能逐词死译,生搬硬套,要在把握句子整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时事背景和中西方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有些网络流行语系模仿类推而成,或利用谐音双关,赋予旧词以新语义,或故意违背传统语法规则制造新词,以达到幽默、调侃的效果。若使用前面的几种方式来处理,原句中的诙谐将丧失殆尽,而采用改译的方式另辟蹊径,可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例7 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参考译文 Tableware is to the table what tragedy is to life.
例7的精妙之处在于用同音双关将“杯具”取代“悲剧”,又仿照张爱玲“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虱子”这样的句子,将人生比作茶几。由于“杯具”具有日常用品特性,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网友又创造出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衍生词。“杯具”比“悲剧”更能表现内心的无奈,又增添一分自嘲的乐观。若采取参考译文的方式,即便加上“The newly coined Chinese phrase ‘beiju’ is a homonym of the word ‘tragedy’. Chinese Internet users banter about life by using the humorous metaphors.”的注释,恐怕也不能让外国友人会心感受此同音双关带来的幽默。
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把人生比作茶几主要是为照应“杯具”一词,如果在英语中也能找到类似“杯具”与“悲剧”这样的同音双关,就不必拘泥原文,完全可以舍弃喻体的形象,另起炉灶,将人生比作其他事物。例如:“Life is like interjection with cries of woe.”因为英语中,“woe”既可用作感叹词,相当于“唉、呀”的意思,又可用作名词,表示“悲哀”和“不幸”。采取这种词性双关的改译方式,尽可能再现了原句中蕴含的诙谐。
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涉及活动双方两个主体:原语群体和译语群体。其中的文化适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原语群体的文化适应译语群体文化,以及译语群体文化适应原语群体的文化。两种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共通点或某些交集点,这些共通或交集正是翻译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
例8 土豪
参考译文 tuhao/nouveau riche/new money/old money
关于“土豪”的翻译,网上已有不少版本,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它的音译“tuhao”,甚至有媒体曾以“Chinese-born English words will go big”为标题,报道了“tuhao”以及另一流行语“dama”有望被《牛津英语大词典》收录的新闻。这样的说法其实根本没有多大的依据。当然,国人自娱自乐创造“tuhao”一词也无可厚非,在一段时间内肯定是有其用武之地的,只不过要传播到英语国家并被英语词典所收录那还为时尚早。
英语中有多个与“土豪”意思相近的词语,如1555年出现的“upstart”、1787年的“parvenu”、1798年的“new rich”、1801年的“nouveau riche”等。这些翻译方式有些比较正式,有些还有争议。不过,“土豪”一词在口语中用的比较多,因此,也可以翻译成“new money”,指的是一夜暴富的人;当然,也有人通过辛勤劳动,并通过长期积累而变得富有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说“old money”。
例9 (帮汪峰)上头条
参考译文 man/woman of the moment
在娱乐界,当汪峰宣布离婚时碰上菲鹏也离婚,向章子怡表白时又遭遇恒大夺冠,发新曲《生来彷徨》时又撞上吴奇隆与刘诗诗的恋情、杨幂与刘恺威婚讯等八卦头条消息,为此,众网友纷纷调侃汪峰每次有重大新闻都掐错点,但是网友的疯狂调侃反给汪峰的新歌发布带来超强大效应,“帮汪峰上头条”迅速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
“上头条”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如“be a big shot in the headlines”,“on the cover of the post”,“get sb. to the top of network news”等,但是,由于“帮汪峰上头条”是由汪峰的一系列事件演化而来,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最好还是能够贴近事情本身,并且要贴合目的语的语体。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上头条”用“man of the moment”要更贴切一些。
简而言之,在流行语翻译时,要避免理解上的浅尝辄止,译者在翻译时,不能简单地拘泥于语言符号间的转换,而应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将其意思准确表达出来。英汉两种语言中,在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对等是有限的,如果在英汉翻译中盲目的对号入座,就可能导致译文的不伦不类。
参考文献:
[1] NIDA 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na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erss,1993.
[2] SAMOVAR L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中国日报网.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英文版[EB/OL].(2009-12-29)[2014-10-01].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tips/trans/2009-12/29/content-9241500.htm.
[4] 中国日报网.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英文版[EB/OL].(2013-10-12)[2014-10-01].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tips/trans/2013-10/12/content-17027284.htm.
[5] 廖丽玲.功能对等理论下试译最新网络流行语[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