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发
(淮海工学院 法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党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提出和运用人民利益至上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有效实现人民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生态利益的本领。从政治系统理论分析,党在人民利益实现过程中的表达、综合、决策、执行以及反馈的各个环节,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化解人民利益矛盾,推动人民利益实现,需要加强党的人民利益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以及反馈能力等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建设。党实现人民利益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我国人民利益调处机制的良好运行,影响我国人民利益实现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的利益源于人的需要,是人存在的最基本要求。“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1]31也就是说,需要是人的本性。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82。但是,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并非完全等同于需要,而是人类需要的生存性展开。人类的需要是生产的基础,必须通过生产来实现。这就意味着人的需要的满足状况与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有关,受生产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人民利益的实现同样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其中执政党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与之存在特殊关系,现阶段加强党实现人民利益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工人阶级政党能否正当取得国家权力并获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而长期执政,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而秉持实现人民利益宗旨,践行实现人民利益的行为,取得实现人民利益的绩效,有利于其获取政权并获得人民支持而长期执政。第一,实现人民利益的宗旨是工人阶级政党获取政权的源头。回顾工人阶级政党取得政权的历史,广大人民根据其理论和纲领相信或期望其执政能代表人民利益、实现人民利益是重要原因。第二,实现人民利益的具体行为关系到获得人民的认可度。执政党能否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念兹在兹,孜孜以求,而不是腐败堕落或时时处处谋求私利,显而易见会提高人民的认可度。第三,实现人民利益的绩效直接影响执政党统治的稳固。一个执政党良好的人民利益实现的绩效会扩大其统治的阶级基础,强化人民对其政权的认同和支持,反之,则会弱化这种认同和支持。因而,工人阶级执政党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采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取得实现人民利益的显著政绩,对其长期执政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拉拢人民许多势力都曾经打着或正在打着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旗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当人民跟着他们走时,都发现被欺骗,最终就会“哈哈大笑,一哄而散”[1]295-296。只有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工人阶级政党,才能在执掌政权后全心全意谋求实现人民利益。但是,回顾工人阶级政党发展的历史,许多标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执政党在实现人民利益问题方面,都曾经或正在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方面,认为工人阶级执政党天生代表人民利益,这是由其宗旨和性质决定的。只需要在生活中坚持和加大理论宣传,使人民持续相信和认同这一点,工人阶级执政党就会持续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而实践证明,一个政党在纲领中自称代表人民利益,并不意味着它实际上能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如果认为工人阶级政党天生代表人民利益,将永远代表人民利益,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危险的[3]262。另一方面,认为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可以全面实现人民利益。只有工人阶级政党执政,才能全面实现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领域的利益,体现出超越其他任何社会制度的优势。而历史和现实情况表明,工人阶级执政党应该全面实现人民利益,但是未必能够真正实现人民利益。即使实现人民利益,囿于各种制约因素,也未必能够全面实现[4]199。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价值依归,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在实现我国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内部利益分化不断加剧,利益界限日渐明显,利益观念开始觉醒。追求利益被当作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而遭受批判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民开始理直气壮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这给执政党传统的利益表达、综合、决策、执行和反馈能力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迫切需要针对执政党的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缺失、综合有效性不足、决策科学化有待提高、决策执行结果与预期存在落差,以及人民利益反馈阻滞等问题,来加强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建设。
从政治过程的视角看,当某个集团和个人要实现其利益时,必须经历一个系统过程,即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利益决策、决策执行及反馈等诸多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利益实现的成败与程度。鉴于我国的执政党在人民利益实现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贯穿整个利益实现系统,因而其人民利益实现能力对人民利益最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水平如何具有重要作用。归纳这种能力,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人民利益表达能力。任何政治系统都为公民和群体提供某种方式,从而让其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利益要求时,实现其利益的过程就开始了。“这种提出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5]179这种表达过程多种多样,而现代社会执政党的参与是其中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我国的执政党要想有效实现人民利益,必须首先具备代表人民进行利益表达的能力,即表示人民的愿望和反映人民问题的本领。这种本领包涵诸多要素:其一,健全的利益表达主体。这种主体有个人和集体之分,个人表现为党员以个人方式反映人民利益诉求;集体表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乃至执政党的外围性组织,从机构的角度来表达人民的利益诉求。其二,充足的合法性表达方式。利益表达主体进行利益诉求,总会选择一定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分为强制性和合法性两种类型。基于执政党视角的合法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党员个人接触、干部代理、组织行为以及政党舆论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包括合法性抗议示威。其三,畅通的表达渠道。利益表达渠道可以划分为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也可以称之为制度化的和非制度化的两类。其中现行的体制内的执政党利益表达渠道有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并保证这些渠道畅通有效,能够满足人民的利益表达要求。
第二,人民利益综合能力。利益主体通过执政党进行利益表达只是其利益实现的第一步,各种利益要求还必须经过利益综合转变为重大的决策选择才能在实现的道路上获得继续推动。在这一环节,各种利益要求要想成为真正的决策选择,“必须得到一种政治体系中任何能起决定作用的资源的充分的支持”[5]209。因而,我国执政党的利益综合能力主要表现为把人民的各种利益要求汇合进政策选择并动员支持这些政策选择的本领。显示这种本领,一方面,要有充满活力的综合主体。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表达诉求,不同的利益综合主体之间对何种利益诉求转化为决策选择具有竞合性。我国的执政党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在发挥人民利益综合功能方面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有有效综合的路径和方法。鉴于不同综合主体之间存在竞合,存在有效性排序,表现出差异,因而执政党综合的实效成为左右人民选择利益表达和综合主体的重要根据。保障这种有效性,需要执政党拥有民主的系统内的利益综合形式,完善的党内利益协调机制,个人或集体权威的影响弱化,党员和普通群众的参与充分,丰富的利益综合过程中政治动员的路径。
第三,人民利益决策能力。利益表达和综合过程会把人民利益要求汇聚起来,形成赞同或反对某些决策选择的政党联盟和潜在联盟,推进利益实现的进程。不论人民的何种利益诉求,只有成功跨越决策环节并进入执行阶段才具有现实意义。执政党的人民利益决策能力,首先,体现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决策价值取向,并防止这一取向异化为个人利益至上、部门利益至上以及强势利益主体的利益至上,以致出现人民利益实现失衡等问题;其次,在决策方案提出、决策预案形成、决策方案确定以及实施等环节,拥有规范执政党人民利益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通过特定的程序、原则和方式,确保决策能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拥有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制度安排和程序安排,以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四,人民利益执行能力。人民利益经过表达、综合和决策后,通过决策执行进入输出环节,会产生具体的利益实现结果。从决策执行主体看,广义的政府机构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我国而言,执政党的决策执行在人民利益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职能。充分发挥这种职能,一方面,要求执政党有能力把人民利益决策通过机体内的各种传动装置传输给行政、司法等机关,并由这些机关把决策予以实现;另一方面,执政党要保障系统内的组织,抑或系统外的附属组织,不折不扣实现决策目标。要防止决策在执行过程中脱离既定目标,减少决策执行结果与决策预期之间的落差,减少决策执行结果与人民期望之间的落差。
第五,人民利益反馈能力。人民利益反馈是指人民利益需求通过利益表达输入政治系统后,再经过利益综合、决策和执行等环节,输出决策执行结果到达环境后的一种信息回流政治系统的过程。这种回流的信息量、准确性和畅通性对人民利益有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执政党的这种反馈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反馈收集意识,避免回流政治系统的信息失真,遵循输出与反馈双向互动原则,拓宽反馈渠道,提升反馈效率。
执政党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贯穿整个政治系统的运行,涉及人民利益输入政治系统过程的各个环节,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整体性。基于政治过程的视角,执政党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由其人民利益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以及反馈能力等五个要素共同构成。这种能力是这五个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在人民利益实现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换句话说,这五个要素都在人民利益实现过程中扮演特殊功能,任何一种能力在相对孤立和弱化的状态下都无法完成人民利益实现能力的整体性作用。不能将其中任何一种能力放大或削弱,更不能忽略,而要遵循木桶原理,均衡对待,尤其应该重视五种能力中的薄弱部分。而且,一旦这五种能力作为整体出现,就会表现出涌现性特点,即由五种能力构成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出的功能远远大于它们作为部分的之和,在人民利益实现过程中涌现出新的功能。
二是连通性。执政党的人民利益表达、综合、决策、执行和反馈能力既有整体性,也表现出连通性,尤其是功能的连通性。一方面,不同的能力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另一方面,不同的能力之间具有层次性、顺序性,表现出特定的逻辑递进次序。可以说,这五种能力既相对独立,各自扮演着阶段性功能,推动人民利益实现进程不断发展,同时又要具有快速的故障恢复能力,以保持人民利益实现过程的顺畅性。
三是进化性。执政党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贯穿政治系统的运行,这就要求各种能力除存在相互关系外,还受经济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过程之中,需要不断进化。这种能力进化或许是对过去本领的扬弃,也可能是一种抛弃,更多表现出某种超越。不论是扬弃,还是抛弃,都需要与环境因素相协调,防止执政党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停滞不前。只有保持这种能力不断发展进化,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持续有力,更好推动人民利益实现。
执政党要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利益,需要切实提高党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而要提高党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关键在于从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制度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执政党积极创新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和方式,引导人民利益实现不断取得新成就。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劳动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执政党要把握这些深刻变化,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利益实现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等问题,提升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就必须继续勇于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观点,从理论上作出深入研究、分析和科学的回答,消弭现实中人民利益实现的理论与人民利益实现要求所表现出的滞后性。
推动执政党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创新,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时代性,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教条,需要密切联系时代的变化,根据实践要求不断将人民利益实现理论推向新境界,才能具有旺盛的活力。二要正确把握我国的具体国情。历史的正反面经验和教训表明,只有既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时期的个别论述,又能够运用其基本原理,联系本国实际,尤其是从整体论和还原论视角积极探索执政党人民利益实现机制运行理论,不断分析本国人民利益实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在人民利益实现方面不断有新发现、新突破和新成就。三要反对教条主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只有打破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才能使得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实现理论获得新发展,也才能使得用不断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实现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实现能力不断获得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利益主体格局产生分化,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各种利益主体,在利益评价上总是会强调自身利益优先,会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要求,呼唤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对其容纳和吸收,为争取或维护自身权益而积极开展政治参与,呼唤执政党对其利益进行代表和维护。
回应这种呼唤,要求执政党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其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当前,特别要加强党在弱势群体中的组织建设,提高其代表和实现弱势群体利益的能力。二是创新党组织实现人民利益方式和路径。正确有效的人民利益实现方式和路径对人民利益能否最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使用的人民利益实现方式不恰当,抑或错误,不仅无法实现人民利益,相反会阻碍人民利益实现,甚至侵害人民利益。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传统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人民利益实现方式和渠道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民利益的实现要求,呼唤运用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等手段来实现人民利益。
现阶段实现人民利益,离不开党的作风建设。不论是提高党的人民利益表达能力,还是提高其利益综合、决策、执行和反馈能力,都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建设,而“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6]230。一切不符合人民利益实现要求的不良风气,都应该坚决克服,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目前,增强党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需于民,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注重分析网络舆情,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二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党政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人民利益实现上。对党员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和纠正,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三要大兴民主监督之风。增强党内民主生活的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利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制约与协调。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化,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执行等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权为人民利益所谋。
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7]288。经过多年的努力,执政党恢复和发展了集体领导制度,逐步健全了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新时期面对全面实现人民利益的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增强党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一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相结合。党的制度建设要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相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将执政党代表人民利益、综合人民利益等实现人民利益的渠道和方式制度化。二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透过党的制度建设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同时,把实现人民利益的各项制度置于法律的框架内,进一步固化党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弱化人民利益实现过程中的随意性。三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党内民主建设相结合。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执政党党内民主改革,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把党内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要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的广泛性。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健全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提高人民利益至上的决策水平和能力。
总之,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一定要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党的各项建设成效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实现人民利益的能力上来。也可以说,需要以切实提高党实现人民利益能力为抓手,不断开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新局面。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王立新.苏共兴亡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4] 陈兴发.人民利益实现机制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 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