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华
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
■周伟华
《品德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独立的综合型课程。课程标准提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新课程下的品德教学,应打破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构建起“生活化”的新模式。如何做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的基本理念变革是“生活化”。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
社会知识包罗万象,书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品社课的教学内容源于书本,但又不能拘于书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课本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如教学《节日大观》一课,节日习俗有地域性,虽然大家都过同样的节日,但有些风俗习惯却不尽相同。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讨论交流,了解当地的节日传统习俗,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
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小品表演、创设生活情境等形式再现生活,让课堂呈现生活中原生态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寻求解决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经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如教学《网络世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模拟发生在一些学生身上的生活场景:一位同学在家里上网,该同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上网查找资料作业后,就开始玩游戏了。妈妈催他睡觉他也不理会。针对此个案,引导学生讨论,小学生要不要上网?应该怎样上网?学生经过讨论,明白了小学生应该文明上网,懂得应该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样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明辨是非。
品德教学要以回归生活为最终目的。课后品德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要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行为实践活动。只有多参与合适的实践体验活动,学生才能受到教育。举办宣传栏、校刊,开展参观、采访、调查、访问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实践体验。如教学《保护环境》时,先组织课前调查,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很多居民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等杂物。怎样才能改变这些现状呢?学校和社区联合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清洁大行动,还给家长写了倡议书,要求家长也加强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这样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实现品德教育的目的。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要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努力将本课程的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班队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创新德育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如结合母亲节、教师节、老人节,对学生开展感恩系列教育。五一劳动节,开展每年一届的劳技大比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穿衣叠被、钉纽扣、制作环保服装、剪纸、美食烹饪等活动;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开展“道德学习小富翁”雏鹰争章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两周开展一次校园吉尼斯认证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开展人人种花美化校园活动,举行最美之花评比;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开展了“祖国颂”诗歌朗诵会等等。
生活化教学评价,其宗旨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感受成长的快乐。生活化教学评价是一个以生活为基础的动态评价过程。关注的是学生的道德水平在生活中是否提高。使用的评价方式方法有课堂教学、家校联系册、作品、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自评、互评和他评。通过跟踪生活,多元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让教师和家长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及行为能力,从此提高了教学实效。
要在教学中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换言之,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西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