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
(如皋市高明学校,江苏如皋,226500)
文言文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与评价(中考)的重点与热点,但在现实教学中的情形却不是很乐观,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机械的应试使得文言文的教学成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活动——应试技术,而这与文言文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彰显与考试评价到底应当如何平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文言文怎么就这么难?这是学生和教师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在白话文的时代,文言文又怎么可能简单得起来?两者简直就是相隔万里。不过还好,毕竟文言文还总是可以通过白话文来理解的。但似乎又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假如这还是一个运用文言文的时代,结果又将如何?结果不言自明。更重要的是,换了一种情境思考这一问题,便可以发现作为一种语言及文化的理解,情境所发挥的作用远没有被教师和学生所认识到。
其实,说文言文难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这一问题的回答。某种程度上讲,这个问题更具根本性。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之后,是否具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又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往大处说,是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往小处说,是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
坦率地说,在笔者看来学习文言文确实具有传承优秀文化的理想需要。之所以说是理想需要,是因为现实中能够真正以文言文来接受古文化的可谓少之又少,也有应对中考等评价的现实需要,这倒是实际教学中师生所高度重视的。笔者所理解的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更多在于感受文言文的美与力量。而文言文的教学,首先也应当是将这种美与力量传递给学生。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发展阶段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以含义丰富、道理深刻、语言优美等特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对文言文有着眷念的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让他们知道这样优美的语言,并感受其中的力量与美,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而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文言文作为一种凝练的语言,其能够帮学生建立相当丰富的表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笔者印象较深的是近年来学生进入初中以前都学过《少年王勃》一文,到了初中再提供完整的《滕王阁序》的文本时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画面也更容易出现在学生的思维当中。
笔者以为,这样的意义定位是现实的,对学生而言更能够激发其对文言文的热爱,而有了这种热爱也便有了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优秀文化能够得以传承,而中考等评价也能坦然面对。
意义的实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坦率地说,要想达到上述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挑战的。这种挑战更多的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而在原有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中,又以“文言文课文”的教学观念为主。这不是一个好的教学观念,因为将文言文当成课文来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基本上就是字、语、句的析义工作,基本上是就着一篇课文教一篇课文,没有拓展、没有延伸,更加谈不到文言文学习规律的总结与探寻等。跟学生强调记忆可能是文言文教学中做得最多的事情,而在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字、词、句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虚词,什么是实词,哪个字是通假字等,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工作。
显然,文言文课文教学思想下对应着的是教师的“解析”技术,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就看哪个教师解剖得细,哪个教师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记得字、词、句的含义。教师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因为考试就是这么考的。关于评价,下面还要讲,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样的解析式教学是存在严重问题的。一个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没有机会去理解文本的含义与思想。也许有教师会说,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强调了文章的思想,还让学生背诵了,而问题正在于此,记的、背的思想,管用吗?
因此,笔者特别强调从“课程”的高度来看待文言文教学,这意味着要从“文言文课文”向“文言文课程”转变。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教师建立课程意识,而课程意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文言文的教学不只是某一篇文章的教学,而应当是文言文体系的教学。从教授第一篇课文开始,就要帮学生铺垫好文言文的课程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拓宽文言文教学的视野,并将文言文教学置于应有的高度。以经典名篇《黔之驴》一文的教学为例,一般确立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理解寓言的深广含义;二是把握动作和心理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但这样的陈述是不足以让教师站到课程的高度的。笔者所理解的另一种描述是:能够从文言文的角度对本寓言进行复述,也就是说利用文言文来复述本文。尽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只要不过于批评学生“文夹白”的现象,就能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种下一粒有益的种子。而这种学以致用的意识,也是文言文课程意识的萌芽所在。
考试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再高明的教师也摆脱不了它的指挥。有人对其有微词,而笔者的观点是在考试没有取消之前,应当更加充分地利用其存在的价值。以此道理推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还需要考试命题者将教师的文言文课文教学向文言文课程的方向进行指挥。
以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选材为例。应当把什么样的文言文选入试卷呢?综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会发现选用的有近七成都是来自于教材之外。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其体现了笔者在上述第二点中“学以致用”的阐述,即让学生利用在课内学到的文言文基本知识去理解课本之外的文言文。但这样的选择须要有开放有胸怀,正史与名家名篇入试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野史与古代笔记中的内容未尝不可入卷。事实上,野史与古代笔记中的文本往往趣味性更浓,更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当然,其思想性与教育性相对就要差一些。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及考试评价中,语文教师可以适量(最好要超过一半比例)地选择课本之外的文言文,且尽量地不要直接从别的试卷上“拿”来,而应当自己要准备几本文言文读本,平常多读多思考,看哪些文本可以当成日常的训练,这些文本又可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一般是从虚实词的考查、句子理解、文章整体内容理解等三个方面进行)等。这样既能提升教师自己对文言文的评价命题能力,又能让学生的思维不至于被局限在已有的试题上。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打破常规,从教学与评价两个角度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1] 藏爱霞.浅析初中文言文阅读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方式[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2).
[2] 黄和娟.关于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6).
[3] 李佳谕.中学文言文教学探微[J].语文知识,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