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使璋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60)
毛泽东(1893.12—1976.09),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法家。
每一位诗人都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不同的创作个性反映在诗词中,就是其诗词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亦即其风格。毛泽东诗词既有大江东去的豪放,又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既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也有对亲情、爱情的讴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既有民族共同感情的呐喊,又有个人自然情愫的流泻。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领导者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仪表仪容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这是与职责、职位无关的影响力,但它润物无声,涓涓入心,更持久也更有效。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不是浑然天成的,而是经过后天的磨炼、修养而形成的。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对“中国革命高潮”进行了想象和歌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可以看做他矢志不渝的坚毅力的一个真实写照。其他如《西江月·井冈山》中的“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由于有备无患、同仇敌忾,故而对革命胜利抱有必胜的信念。还有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既是一种展望、预言,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而《七律·长征》中的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对坚韧不拔的毅力做了最直接的描写。在《清平乐·六盘山》通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设问,强烈表达了夺取胜利的渴望和对信念的坚定执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回忆之作《七律·回韶山》一诗中,诗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歌颂了英雄们前仆后继的牺牲,歌唱了新中国光明灿烂的未来。总之,诗人总是以他坚定的信念,为我们书写了一曲曲华章。
而诗人在和同志之间、文友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诗词唱和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人格魅力中的品行高洁,才学超群的吸引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亲和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染力;举止得体,平易近人的感染力。这些我们都可以在诗人的诗词中得到印证。如诗人1961年12月所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虽是和陆游词同调同题,但意境完全相反。笔者认为在词中梅花的高尚品德就是诗人高洁品行的反映,那就是抗冰斗雪,刚毅不屈,居功不傲,谦逊自处。诗人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一句中,就郭诗中将唐僧和白骨精都列为严厉打击的对象,提出了自己高于常人的看法,即只把酿造灾祸的白骨精作为打击对象,至于唐僧,则作为受蒙骗、可教育、可团结的中间派,进行教育和改造即可成为共同战斗的同志和朋友。就柳亚子所作的心情郁闷、满腹牢骚、企图归隐的《感事呈毛主席》诗,诗人在1949年4月29日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通过诗句,既肯定柳亚子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的错误思想。诗人写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望。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诗人以其领袖的气度,对朋友兼文友柳亚子先生做了委婉的批评,以典故对典故,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寓严肃于轻松之中,十分耐人寻味。尤其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望”两句,既有指责,又有规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感到同志和文友间的肝胆相照的肺腑之言。在诗人晚年的作品《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一诗中,虽是批评郭沫若《十批判书》的内容,但诗题仍用“呈郭老”,诗中用“劝”“君”和“商量”等字眼,充分表现了诗人尊重对方,带有商榷和探讨的意味,氛围和睦融洽,是人格魅力的再次体现,充分说明了诗人终其一生都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人为善,从没有唯我独尊,诗人用他高尚的品行影响着身边的战友、同志和朋友。
当然,伟人也是人,他具备常人的情感,他不可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有自己的爱情,他有深厚的战友情谊,他有同学之谊,他也有更加广泛的诗友、文友以及同志之间的真挚感情。这些在他的诗词中,显露出千姿百态的美。
《虞美人·枕上》这首词非常婉约地表达了诗人新婚别后夜不能寐的愁苦和寂寞及产生以上情愫的缘由。“多情自古伤别离”,在《贺新郎·别友》一词中,侧重表现了诗人和杨开慧夫妇间的深挚情谊。杨开慧对诗人“挥手从兹去”,一方面充满了离别之苦,于是形之于色,表现出“眼角眉梢都似恨”;另一方面,为支持爱人的革命事业,她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感情,所以出现了“热泪欲零还住”的情态。同样诗人用“汽笛一声肠已断”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并且为了表达诗人以四海为家、不沉湎于儿女情长的远大革命志向,他要用“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气势来“割断愁思恨缕”,最后,诗人对未来做了美好的期盼——“重比翼,和云翥”。而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中,诗人怀念了夫人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抒发了悼念情感,诗人以无限深情表达了对先烈的崇敬与怀念,歌颂了他们的功绩和献身精神,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把人间现实和仙境,融合为一个充满诗情的艺术意境。
在战友情谊方面,在迄今诗人公开发表的诗词中,被直接颂赞过的战将有黄公略、彭德怀、罗荣桓。这三位都是驰骋疆场的将军,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勋,都是诗人最得力的战将和最忠诚的老战友。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有“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句子,就是对黄公略的高度评价,赞扬了他开辟的根据地火红一片,他领导的部队富有战斗力。他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则是在彭德怀指挥红军打垮马家骑兵后,怀着欣喜、赞佩的心情写下的:“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全诗着重表现了彭德怀的战将风度和卓著战功,对彭德怀的出色指挥才干和辉煌战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
诗人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诗人对文艺工作者的肯定和赞扬,是对文艺工作巨大作用的认识,也是给予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欢迎和支持,是诗人人格魅力中亲和力的体现。“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高度评价了革命作家的作用,也是他一贯重视文化工作思想的体现。而“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通过“昨天”和“今日”、“问”与“武”、“小姐”与“将军”的强烈对比,使丁玲投笔从戎的英武形象跃然纸上。
毛主席诗词,如同岁月悠远的醇酿,愈品愈醇;如同芳春初发的新茶,越喝越香;如同人生航向上的明灯,指引着后人前进的方向;如同为人处世的标准,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1] 蔡清富,黄辉映.毛泽东诗词大观[J].第五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J].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