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真真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迪
——以延安马列学院为例
左真真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一所以研修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培养党的理论人才为重点的干部学校,在教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当前的干部教育仍有重要的启迪价值。新时期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民主与集中共进、整体与差异并举等原则,促进干部教育更加健康稳步地发展。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延安马列学院;经验启迪
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1]P526干部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干部教育也一直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延安马列学院(全称:延安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第一所比较正规的研读马列主义的学校,在办学的三年时间里,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近千名干部,在党的干部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党校建设和党的干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延安马列学院创立于1938年5月5日,恰逢马克思诞辰120周年之际,也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当时,虽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业已形成、全国性抗战也已逐渐展开,但抗战的形势并不乐观,伴随着战场的接连失利,以及日寇的不断利诱,抗日阵营的内部矛盾已出现激化趋势,投降主义等思想黑潮也逐渐泛滥,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形势下,除军事上的坚持抗战外,思想理论队伍的建设已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明确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P533于是,延安马列学院应运而生。
作为当时中共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马列学院立足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形势变化,制定了比较系统完备的教育政策,旨在为当前抗日战争以及以后的民主建国大业,充实和锻炼干部人才。通过培训,使广大学员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领会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学员对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最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使广大学员的思想觉悟得到极大的提升,强化身为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进一步坚
定他们共产主义的革命信念。
该学院从1938年5月创办,到1941年5月改组为马列研究院为止,前后共开办5期,加上1945年为准备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们专门开设的两个培训班,前后共招收学员九百余人。学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或者在国民党区域做过地下工作者的老干部;另一部分是从国民党统治区到革命圣地延安来投奔革命阵营的知识青年。他们当中,有些已经是共产党员并且为党浴血奋战多年的老战士,也有一些是刚投身于革命事业并准备加入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将经过马列学院的短期培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事业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
通过多年的探索,延安马列学院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的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方针的确立
1940年2月25日,张闻天在总结马列学院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其中在第十条中明确指出:“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是党校教习的中心目标”。[2]P48这既是延安马列学院的建校方针,也是张闻天在管理马列学院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强调的重要原则。
该教育方针的提出,在当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理论”与“实际”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凶残敌人的两个重要武器:一方面要认真学好理论,切实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论是前提,是关键,全党上下只有努力加强理论武装,才能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还要契合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土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方法来认识国情,更加深入地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自觉地应用到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以致用,才能切实地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体系的架构
课程内容是教育工作的最重要部分,也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延安马列学院十分重视培训课程的架构,本着全面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列学院干部教育所开设的重要课程。授课教师是当时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王学文,他以《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为教材,主要从剩余价值、价值规律和地租理论等方面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2、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这门课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斯大林的《列宁主义基础》为教材,由吴亮平主讲,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梳理了俄国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证分析。3、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这是一门立足于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课程,由杨松主讲。该课程着重分析党的根据地建设及其经验教训、抗日战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等等。4、西洋革命史。又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史,该课程着重介绍了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等,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5、哲学。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有力武器。该课聘请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先生主讲,着重对哲学中的相关问题如: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主观和客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尤其是对哲学的五大范畴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解释,以解开广大学员的思想困惑,使他们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6、党的建设。在全民族抗战的关键时期,党的建设是提高全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在以培养党的理论干部为主要宗旨的马列学院,开设党的建设课程更是非常必要。该课程的讲授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康生来讲授马列主义关于党建的理论,以普通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还有一种是采取讲座的形式,主要包括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的《论青年的修养》等等。
(三)教学方法的选取
教学方法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和纽带,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马列学院所构建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包括:
1、以理论灌输为前提。理论灌输一直都是教
育教学中最普遍、最直接的方法。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中逐渐累积的。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就曾明确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3]P317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正确揭示,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也是当时中共几乎所有的干部学校必备的教育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集聚地的马列学院,更是理所当然地担负起该理论的灌输使命。并且,在理论灌输方面,延安马列学院还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学院拥有一大批从欧洲和苏联留学回来的先进知识分子,例如吴亮平、王学文、艾思奇和杨松等等,他们不仅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有着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热情,为马列学院理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此外,马列学院的教师们还从学生的实际以及授课的需要出发,翻译了大量外国文献,编订了若干课程教材,如:张闻天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师哲主持编订的《俄文文法》等等,为马列学院进行理论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条件。
2、以自主学习为主轴。延安马列学院一直提倡学员自主学习,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1941年,张闻天在《提高干部学习的质量——纪念五五学习节》一文中提出,“提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质量,是当前干部学习的一个中心任务”,并把“培养干部独立阅读(也即是独立研究)的能力和习惯的问题”,视为“提高学习质量”的“基本方面”。[2](P99)在当时艰苦的战争年代,教学条件有限,自学就成为学员们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最主要方式。为此,马列学院提供了大量的报纸期刊和中外书籍,为广大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便利。此外,学院还针对学员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采取小组会的学习形式,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讨,每个小组内,学员的水平必须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而且,小组还配有专门教员对个别学员进行重点辅导,当时的学员郑定立等人曾在《一年与一生》一文中提到:“马列学院院部张启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为支部配备了两个辅导员李清和李学西同志,住在五支窑洞旁边,老师每讲一课,他俩就分别进行重点辅导。二、在支委与各小组中配备一两个文化稍高的同志,帮助组织讨论学习,吸收消化所学科目,力求能够掌握主要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4]P199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马列学院还鼓励学员们敢于质疑,尤其强调学习上的民主作风。1940年2月15日,中央书记处发表了《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明确指出:“在学校生活中应该充分的发挥民主,在学习中应该提倡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与同志的辩论问题的作风;对于错误的、不正确的思想,主要的应该采取说服、解释与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纠正”。[2]P48在该指示的引导下,马列学院一直坚持集中领导,发扬民主精神,采用民主的方法,反对过分的集中和专断,反对在学习、讨论中以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来划分阶级阵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以实践运用为标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延安马列学院严格遵循“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的建校方针,除了系统而全面地理论学习之外,实践锻炼的环节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理论运用。延安马列学院特别重视结合当时的国情和战情,对广大学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践运用教育,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学员谢中峰在他的《我对延安马列学院的几点回忆》一文中提到:学习了毛泽东的“有理有利有节”等斗争策略后,立刻运用于反击国民党三次反共逆流的实践之中,“我们都在自卫的原则下,进行了抵抗和反击,打打停停,有攻有守,有争有让,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面政策”。[4]P93
4、以文体活动为辅助。在严谨系统的学习实践基础上,延安马列学院还适时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主要包括体育锻炼、文艺演出、观看电影、辩论会等等。这些活动在创新干部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使学员在欢快、民主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取得了寓教于乐的良好作用。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延安马列学院的成功实践,对于今天的党校建设和干部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新时期,我们应该承继前人的足迹,并结合当前时代的主题,继续推动干
部教育的健康发展。具体说来,至少应贯彻以下几点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理论的作用不可估量,一支没有军事理论作指导的军队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样,一支没有没有文化理论素养的干部队伍也不可能完成它的政治使命。然而,实践又是理论的根基,理论一旦离开了实践,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党性理论教育。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5]这就为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将“政治坚定”置于首位,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坚持政治第一的标准,即“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思想,就是要有突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而区别于其他任何政治党派”,[6](P138)使广大干部学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其次,在实践方面,我们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紧密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适时地提出干部教育的切实目标,遵循精、深、实、新的原则,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成果来丰富教育内容,力求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以增强新时期党校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民主与集中的共进。民主集中制是中共在长期的干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一项重要经验,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干部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干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新时期的党校建设和干部教育,仍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民主和集中的共同促进。首先,因为党校是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干部培训学校,是宣传、捍卫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其次,在强调统一领导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民主的发扬。只有健全干部队伍的民主参与体系和民主保障制度,尊重干部学员的主体地位,营造出平等和谐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互相监督的制度环境,干部学员们才能够真诚的交流思想和探讨问题,教员们也才能切实地了解学员们的思想水平和学习情况,才能在双方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整体与差异的并举。所谓整体与差异并举,就是指:既从大局出发,服从整体规划,同时又从实际出发,承认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教育,既鼓励先进,又照顾普通,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党校有其整体的办学规划,即:以全面培养领导素质为目标,来统领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但是,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上的失衡,各地领导干部的理论和能力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参差不齐,而且,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干部学员中,知识水平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既要高瞻远瞩地按照“可超越性”——既有挑战性又不挫伤积极性——的原则,来制定当前的教育目标,使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统一部署;同时,还要从干部学员的实际思想水平出发,充分照顾学员的个体差异,鼓励理论功底扎实的学员再接再厉、在思想上政治上取得更大地突破,还要切实照顾到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学员的现实情况,采取个别辅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实现梯次推进、台阶式提升,最终实现干部队伍的整体优化。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张闻天.张闻天文集(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3] 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吴介民.延安马列学院回忆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8.
[6] 牛保良.中国共产党经典作家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崔金路)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realistic enlightenment of the CPC cadreeducat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era——take the Yan´an Marxism-Leninism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Zuo Zhenzhe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China)
The Yan´an Marxism-Leninism institute is a formal cadre school,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Marxism-Leninism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for the CPC, which was set by our party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It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rinciples,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which stillhas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to the cadre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In the new a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adre education,we should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reality, the promotion of democracy and centralism and the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the whole and difference.
Anti-Japanese war era; the CPC; the Yan´an Marxism-Leninism institute; cadre education;experience andenlightenment
D262.2
A
1004—1877(2014)01—0054—04
2013-04-22
左真真(1989-),女,山东济宁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研究。